第84章 人手不足
第84章 人手不足
销量暴涨,张立行很高兴,比张立行更高兴的是王庆培。
王庆培作为副厂长兼生产部主任,除了张立行,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厂子的运作,现在厂子一天比一天好,他的担心也彻底烟消云散。
和张立行探讨下一个月的生产任务时,王庆培感慨万千,说道:“十月份的时候我们的月销量才只有27瓶,可谁想才短短三个月而已,我们现在十天的销量就超过了两万一千瓶,这样的增长速度简直是奇迹,令人不敢想像。”
“呵呵呵,,,”
张立行呵笑几声,说道:“这有什么不敢想像的,不是有一句话嘛,时来天地同借力,运去半点不由人,我们有这样的成绩,虽然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但更多的却是时代使然。”
王庆培有些好奇,问道:“这话怎么说?”
张立行解释道:“现在国家正在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机遇,这样的机遇,必定造就史无前例的机会。
你试想一下,如果是十年前,你我还能开办这样的饮料厂吗?肯定不能。
你再试想一下,如果十年后我们的饮料厂才开办,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实现几何数字的增长吗?
肯定也不行,那时候必定是竞争对手多如牛毛,国企私企一大堆,营销手段眼花缭乱,真的假的满天飞,市场被挤占的毛都不剩,还能有多少机会留给后来者?”
王庆培听了张立行的分析,不由得是点头赞同。
张立行继续说道:“现在我们身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时间窗口,国企故步自封,以为可以吃一辈子的国家饭,所以懒的开拓和研究市场,即便是业绩下滑,他们也感觉无所谓,反正自己拿的钱都一样,手里捧的依然是铁饭碗。
私企又几乎没有几家,因为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私人还能办企业,更没有实力和眼界去办企业,市场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留给了我们,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功,难道不正常吗?”
王庆培听完感慨道:“是啊,这一切都是我们比别人早走一步路啊,一步早走,步步早走,是这个理。”
张立行微笑道:“不错,所以不是我们的成功有多么艰难伟大,而是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不过是顺应时代做了一点努力而已。”
正在说话的时候,马强东急匆匆的找了过来,对张立行急切的说道:“张哥,你赶紧去看看,刘家生昏倒了。”
“什么?他在哪里?”
张立行,王庆培都是吃了一惊,随后跟着马强东来到仓库,见到了昏倒的刘家生,不过好在此时刘家生已经醒来了,可以说话了,应该没有什么危险。
“刘家生,你怎么样了?哪里不舒服?”
“厂长,我没事,就是刚才突然眼前一黑,就昏倒了,现在没事了,我马上就能接着工作了,厂长你放心,我不会偷懒的。”
“你说什么呢,我怎么会担心你偷懒,我是担心你的身体!工作比起身体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如果因为工作而把身体搞垮了,这就是最愚蠢的行为,你赶紧跟我去医院,我给你找医生检查。”
说完,张立行二话不说,背起刘家生就往附近的诊所跑去。
最后经过医生的检查,原来是刘家生贫血,再加之劳动密集,这才身体扛不住,晕倒了。
别看张立行给工人们定下的每天八个小时,上午8点到12点,下午1点到5点,绝不加班,但纵然如此,依然存在劳动强度密集的现象。
这也不奇怪,厂里的生产线月产量可以达到十五万瓶,可想而知这条生产线是很庞大的,而这年头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也不高,像这样的生产线一般是需要二十多个人才能保持机器正常运转。
但现在张立行的员工只有七个人,他们即便全部都在生产线上,每个人都需要同时照看好几个点位,丝毫不能出差错。
生产结束,还要装运到仓库,这就是精神和体力的双劳累,这样的原因下,即便张立行不加班,员工难免也是出现老累过度现象。
了解了情况,王庆培也说道:“以前销量不佳,机器一个月开不了几天,生产任务也不高,人手不足还能凑合,但现在销量暴涨,生产线就太缺人了,立行,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否则,时间长了,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我知道,我会尽快想办法。”
张立行答应一声,随后对刘家生说道:“刘家生你放心,看病的钱我给你报销,另外我给你放三天假,你先休息三天再说,如果到时候身体没有好转,再继续休假,工资奖金都照发。”
张立行的话让刘家生很感动,他几次推辞,说自己命贱,不用这样,但张立行都是言辞不容拒绝,要求刘家生必须休假。
张立行这样照顾员工,当然是因为张立行办厂子本就不以赚钱为第一目标,社会责任才是他最看重的,所以张立行在员工这方面绝对是秉承以真心换真心。
不过抛开张立行的个人理想不谈,单就这年头出了员工昏倒在岗位上的事,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其实谁也不敢马虎对待。
开玩笑,身为厂里领导,你要处置的不好,让昏倒的员工没有得到关怀,他一封举报信送上去,国企厂长就得乖乖去写检讨,私企八成就得关门,工人兄弟,农民伯伯,这称呼那可不是说着玩的。
而后张立行又决定干脆今天放假,让所有员工都休息一天,以免再次发生昏倒事件。
工人们都走了,张立行和王庆培就开始坐在一起商量如何彻底杜绝这件事情。
问题的源头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人手不足的问题,七个员工无法满足生产线的要求,一心多用,绝对会出问题,必须要增加人手。
但现在的政策是私人企业员工不得超过8个人,即便张立行再人手紧缺,政策也不可能为张立行而修改,那又该如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