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家事(一)
雷火设宴,原本并没有打算请裴行俭,只因他回到“长安”后,听说裴行俭在“废王立武”一事上,与皇帝唱了反调,加上有人告密,因而被贬出朝堂,他这才临时邀请,算是为老友践行。他与裴行俭能够成为朋友,纯粹是因为“烧酒”的缘故。
自雷火掌“羽林左卫”后,因训练、物资等各种原因,同地方官员联系密切,其中就包括了裴行俭,来往增多之后,雷火发现,裴行俭极为喜欢“烧酒”,然市面上的不仅价格高昂,且经常买不到,自然难免诸多抱怨。
雷火就不同了,他去“大宝商号”弄酒,那是从来没有一说的,所以,他每次找裴行俭办事,都会带些“烧酒”过去,次数多了后,也就熟悉了。
人都是这样,熟悉以后,话题也就多了,随着交流渐多,雷火发现,裴行俭不仅精于政务,且在军事上同样造诣极高,对于大唐军制诸多不合理之处,与谢岩看法如出一辙,尤其在“睦州”平叛一事上,在军中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裴行俭却能够预见到谢岩必定会利用战力强大的优势,各个击破。最终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非常正确。自那以后,雷火心存结交之意,加上裴行俭也比较认可耿直的雷火,他们便成了朋友,这便是今日宴会的由来。
饮宴之中,他们刻意回避了朝局,谈论最多反而是“睦州平叛”之事……
这是一场宾主尽欢的酒宴,谢岩和冯宝从裴行俭身上感受到了古人的军事思想,而裴行俭又从他们那里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军事理念,那是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
这一晚,没有人回家,他们从军事聊到了政务,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裴行俭似乎对“卫岗乡”的事情知道很多,并且明确告诉谢岩——在“长安县”,由于是天子脚下,许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是去了“西州”就不同了,自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谢岩对于裴行俭的设想极为赞赏,并提出建议道:“‘西州’位于西域之交通要冲,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中转站,更何况,在遥远的西方,大唐的盟友‘波斯国’正在极力抵抗‘大食’,他们需要大唐的物资和军事援助,经营好‘西州’,不仅可以给‘波斯’以提供适当物资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基地,抵御来自‘吐蕃’的袭击,这是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事。”
“难道‘突厥’不需要防范吗?”裴行俭有些不太理解谢岩的设想。
谢岩道:“‘突厥’在西域一带,压榨过甚,无人支持,他们的灭亡,那是指日可待,我大唐日后真正的心腹大患定是来自‘吐蕃’,所以,经营好‘西州’,有助于稳定西域,防范‘吐蕃’对西域的野心。”
“县子缘何以为’吐蕃’是大患?”裴行俭颇为不解地道。
谢岩道:“松赞干布已死,‘吐蕃’大权尽归‘大论’禄东赞手中,据闻此人野心勃勃,为了巩固他的权力,挑起战火应该是必然的选择。”
裴行俭闻言点了点头,显然他也明白,一个权臣如果要想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以战争来巩固权力是最好的方式。只是他不明白,以大唐今日之军力,难道还抵挡不住“吐蕃”不成?只是他不愿意在此问题上过多纠缠,于是问起了一些相对具体的政务方面的事情……
渐渐地,天色放亮,新的一天又来临了。
裴行俭率先告辞,而谢岩他们则是用过午饭才离开“雷府”。
回去路上,冯宝没有坐自己的马车,而是上了谢岩的马车,问道:“你打算派谁去西域?这是‘长安’,咱们可没那么多人手。”
“我打算请刘家出面组织一支商队,咱们只派两个人过去即可。”谢岩道出自己想法。
“‘棉花’真的在‘西州’?”冯宝又问。
“我不敢肯定,不过你也知道,西域那个地方看起来没多大用,但实际上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咱们既然来了,就应该设法让国人明白那里的重要性,并将它牢牢地掌握住。”
“我就知道,你不会只为了‘棉花’,你可别忘了,日后薛仁贵可是在‘吐蕃人’那里吃了大亏的,要是真是做到你说的那样,除非到时候你领军出征还差不多。”冯宝看着谢岩继续道:“我记不得是哪一年了,但是你现在让裴行俭经营好‘西州’,又让刘家组织商队过去,是不是有这个打算?”
谢岩笑道:“我哪有想那么远啊,到时候如果需要,你我领军出征又有何妨?我想到那时,咱们得秘密武器也该弄出来了吧。”
“你是说‘火药’?”冯宝瞪大眼睛压低了声音问:“你现在已经在弄了?”
“别瞎想,没有的事。”谢岩又道:“此事还得等等,咱们自己不能弄,得找一个极为可靠的人出面才行,对了,你觉得石子如何?”
“就石子那个水平,你让他搞‘火药’?没开玩笑吧。”冯宝似乎不是太认可。
谢岩道:“我倒觉得可以,石子非常可靠,且喜欢化学一类的东西,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我还是觉得不行,‘火药’那个东西即便弄出来,还需要进行武器化研究和改进,石子的能力远远不够,差太多了。”冯宝依然不同意地道。
谢岩经冯宝这么一说,似乎也觉得石子不是一个合适人选,只能说:“那就再等等吧,好在此事没那么急迫,等有了合适人选再说好了。”
结束了关于“火药”的谈话,两个人谁也没有再多说,各自闭起眼休息起来,毕竟一宿没睡,身体还是很疲倦的。
又过了一日,谢岩再度登门去找刘仁实,详细说了组织一支商队去西域的事。
对于刘仁实来说,自家子侄当中无所事事的并不在少数,派出几个带着人去西域一趟算不上大事,更何况还是和朝廷大军一同上路,安全不是问题。所以没有多加考虑便答应了。至于商队需要携带的物资,全部由谢岩提供,因此他派两个人随行也就合情合理了。
谢岩派出“西州”的是两名“武平堡”老兵,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寻“棉花”,并且将种子带回来。
数日后,裴行俭一行上路西去,谢岩、冯宝亲自送出城,一番依依惜别之后,目送他们消失在天际尽头。
此时已进九月,谢岩和冯宝都有些待不下去了,开始下令收拾东西,准备启程返乡。
然而,一件突然发生的事,又让他们走不成了,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又再次拖延了他们回乡的脚步呢?
原来,在谢岩他们收拾东西准备的时候,皇帝陛下决定和宰相们正式摊牌了!
经过一段的暗中较量,李治觉得,在“废立皇后”的事情上,自己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足以显示自己决策的正确性,于是退朝后派人去“政事堂”宣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和褚遂良等宰相去“两仪殿”,说有事要商议。
宰相们可都是人精,马上就想到了皇帝的用意,褚遂良率先说道:“皇上宣召,多半是为了后宫的事。”
对于“废王立武”这事,大家虽早有心理准备,然而事情到了眼前,仍不免让人感到紧张。已经被权力风波吓怕了的于志宁提议说:“太尉为百官之首,先表态,吾等就好说话了。”
褚遂良考虑了一下,道:“太尉贵为元舅,如触怒皇上岂不是让皇上蒙上不敬尊长之名?不可。”
于志宁只好又说道:“‘英公’素为皇上所重,要不请‘英公’先说。”
“李司空乃国之元勋,不可让皇上负上降罪功臣之名。”褚遂良接着又道:“老夫乃自平民起家,无功而享受高官厚禄,且接受先帝托孤,不以死谏诤,无颜去见先帝!”这番话等于表示自己将以顾命大臣的身份,首先劝阻皇帝了。
素来不参合的李绩一见此架势,当即说自己身体不舒服,需要马上回家休息。其实他是不愿意帮助长孙无忌向皇帝施压的。在他心里,那是支持皇帝立武氏的,只是他也不愿意当众和同僚翻脸,把关系搞僵,于是选择了暂时回避。
最后,只剩下三人一起进入“两仪殿”。
简单行礼之后,李治直接言道:“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如今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褚遂良想都不想地答道:“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终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老臣说‘朕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就交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言犹在耳。如今也未听说皇后有何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老臣不敢曲意顺从陛下,那样就违背了先帝的遗愿!”
褚遂良用这样的大帽子压下来,大殿之中,顿时寂静无声,李治两次三番想要开口,却又想不出怎么说是好,最后只能拂袖离去,君臣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