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 第十一回 施钱财世民赚裴寂 设机谋李渊斩王威

第十一回 施钱财世民赚裴寂 设机谋李渊斩王威

却说李密大破王世充,便派人前往太原打探消息。此事暂且不提。

却说李世民自三原返回太原,便直接赶往留守府去见父亲。见到李渊后,世民将自己一路经历之事悉数告知李渊,并向他保证李靖绝不会投奔他人。李渊听罢,只是点了点头。其实,李渊也懂得李靖的价值,他虽然未必非请李靖来帮助自己不可,但有一点他却能与世民达成共识,就是绝不能让李靖去帮助别人与自己作对。所以,他对世民此行基本满意。但对于李端的举义太原,直捣长安的建议,他却是心存犹豫。他不是不知道长安的重要性,但他也深知太原周围不知有多少人正对这座重镇虎视眈眈。自己若是远离太原去攻长安,一旦攻城不下,很可能连老窝也丢了。那他可就再也没有任何本钱与群雄逐鹿中原了。其实,世上绝没有无本之利,真假伟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敢不敢放弃手中最重要的去争取更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李渊与李密犯了相似的错误,而这也正是二人与李世民之间的差距。

故此,在李世民言罢后,李渊沉吟片刻,忽然愤愤道:“这老匹夫是要让我造反吗!”

世民见父亲忽然翻脸,忙劝道:“孩儿以为,李老先生所言实为上策。今隋鼎将移,群雄逐鹿,得长安者必占先机。如今长安城内无良将,外有群盗,人心思乱。太原军民在我掌握,父亲一声令下,可得十万之众。率之直捣长安,百战百克。此天赐父亲之千载之良机也!且关中群豪谁不对长安心存觊觎。尤其是薛举父子,久镇边关,屡破突厥,威名素着。此番孩儿与薛仁杲相遇,见其果非寻常之辈。一旦其父子先我而取长安,则大势去矣!古人云:天予不取,必受其殃。望父亲切勿坐失良机。”

李渊沉吟良久,忽声色俱厉道:“此非尔等小儿所当言也!”

不料世民却不肯就此罢休:“孩儿知父亲凡事谨慎持重,但今日之事,不容迟疑。王父亲切勿因迷恋太原而误天下大计。”

李渊无奈,只好安慰道:“我儿一路旅途劳顿,喆儿自到太原,你们小夫妻尚未见面,你且退下与之相见。”

世民却依旧固执己见道:“事关重大,孩儿岂敢因儿女私情而误国事?”

李渊道:“若不齐家,何以治国平天下?”忽又转移话题:“你去三原之时,太原屡生变故。刘文静也因与李密联姻而被囚禁。我儿既已归来,可代为父前往狱中探视。”

世民闻言一怔,急道:“父亲何以听任朝廷胡为?”

李渊摇头道:“朝廷明里囚禁文静,实则是项庄舞剑,为父不好太过干预。”

世民道:“父亲所言差矣!刘县令忠于父亲,人所共知。今若眼见文静被囚而坐视不理,则人心必定解体,太原非我所有矣!且朝廷必以为父亲软弱可欺。如此,非但不能避祸,实乃招祸也!”

李渊会心一笑,道:“我儿所言极是。为父已上表请赦刘文静,只是朝廷尚无回信。为父的身份,不好亲自出面探望文静,故令我儿代为父一行。”

世民这才放下心来,道:“如此,孩儿今晚便前往狱中探望刘县令。”

月光如水,倾泻在太原城内,太原监狱大门前,一片寂静。一个牢头打扮的人和一位小牢子静静地站在监狱大门前等待着李世民的到来。一个时辰之前,李世民已派人联系好了这位牢头,说自己要来监狱探视刘文静。以他的身份,牢头自然不敢拒绝。只好提前到门前迎接。这牢头并未等待多久,便见远处走来三人。待来到近处,见果然是李世民带着两名家人。连忙上前打招呼道:“二公子。”

世民也略一拱手道:“有劳有劳!”

牢头道:“小人已安排妥当,二公子请。”

世民便向家人递了个眼色,家人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递于牢头:“这是二公子赏给你与狱内众弟兄的五十两银子。日后还望对刘县令多加关照。”

牢头如何敢收,连声道:“小人怎敢怠慢了刘县令!公子有事只管吩咐,这银子却万万不敢收的!”

世民笑道:“休要客气,拿去与众弟兄买碗茶喝吧!”

牢头见世民诚心相送,便不敢太过推迟,只得千恩万谢地收了银子,亲自引着世民来到关押刘文静处。刘文静一见世民,不禁两眼一红,险些落下泪来。正待上前讲话,却见世民已走上前来,握住刘文静双手道:“刘县令受苦了。”

刘文静将目光瞥向牢头,见他与家人都知趣的离去,便道:“公子如何敢来看我?”

世民道:“县令休如此说!父亲身份自然不便前来,世民今日才回太原,故此探视来晚,还望县令莫怪!”

文静意味深长道:“文静岂敢错怪公子!只是这朝廷囚禁下官,实则已在沛公。公子前来,只恐连累了公子与留守大人。”

世民道:“这个我岂会不知!此次实乃奉父亲之命而来。父亲已向朝廷请赦免县令,过几日必有回音。”

“倘若连累公子父子,如何是好!”

“县令且宽心,有世民在,定不会让人害了县令。万一朝廷要下毒手……”世民又向牢门瞥了一眼,“世民也自有万全之策。”

刘文静闻言会意,却故意道:“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涂炭,非有汉高祖、光武帝之才,无以定天下、复太平。”

世民微微一笑道:“汉高、光武何足道哉!今日世民到此,并非仅为儿女私情,实欲与县令共议天下之事也。不知县令何以教我?”

刘文静又向牢门瞥了一眼道:“今独夫逸乐江都,李密兵逼洛阳,群盗以万计。当此之际,若有圣明之主乘势而起,取天下易如反掌耳。今太原尽是避难之人,下官为县令数年,深知其中谁是豪杰领袖。若能收而用之,可得十万之众。令尊大人麾下之兵亦不下数万。一声令下,谁敢不从!以此强兵乘虚入关,则不过半年,帝业可成。”

世民紧握文静双手,大笑道:“此言正和我意。”继而又叹息道,“只恐父亲心存犹豫,错过良机。”

“公子无忧。如今裴寂与令尊过从甚密,言听计从。下官与裴寂乃至交,深知此人心怀大志且生性贪婪,公子若肯多舍些财帛与此人,令其劝说令尊举义,则无有不成。”

世民大喜道:“此计大妙。”

数日后,朝廷果然传旨赦了刘文静之罪。世民便令刘弘基、殷开山、长孙顺德等与刘文静四处结纳各处豪杰,一面与刘文静多次拜访裴寂,却暂不提举义之事。这裴寂也非傻子,那会不知世民来意。但世民每次都有厚礼相赠,裴寂乐得发些小财,因而也不告知李渊。这一日,世民又与文静前来拜访。裴寂自然热情相迎,却见此番世民并未带礼物。裴寂正觉心中纳闷,却见世民道:“近来屡屡叨扰裴监,世民不曾回请。今日欲请裴监到宴宾楼一聚,不知肯赏脸否?”

裴寂忙道:“公子赏脸,在下敢不从命!”

原来这宴宾楼乃是太原第一娱乐场所,前面是酒店,后面便是妓院和赌馆。仅前面酒店,便有一百多桌。世民先请裴寂到宴宾楼前面宴饮,只见杯盘罗列,海味山珍,一应齐全。待喝得半醉,世民便道:“裴监,今日喝得高兴,且到后面一乐如何?”

这裴寂以为世民是要请他去妓院中快活,他本来也是个好色之徒,平时常来这里寻欢买笑,故此也不推拒。便道:“也好,不过到了后面还是在下请公子吧。”

说着便与世民一同离席而去。却不料走到后面才觉得不对,原来世民是要带他去赌馆,心中便有些犹豫起来。原来这裴寂天性贪婪,一向是只进不出之人,虽有赢钱之心,却无赌胆。平时虽也赌些小钱,但却从未上过大赌局,故此赌术不佳。此刻见世民引他来到赌馆,不由得心内直犯嘀咕。但既已到来,又不好就走,只得随他走了进去。走到赌馆内,只见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一干熟人,均在赌局。世民便道:“裴监,可玩上几手?”

裴寂不好推辞,只得入局。心中只想着玩上几局便收手作罢。不料第二局便输了一百多两。于是心中惧怕,却心有不甘。便继续赌了下去。可他越是怕输,便越是输钱,越是输钱,便越是想捞回本钱。只十几局下来,竟输了七八百两银子。要说这裴寂身为晋阳宫监,原本也有些银两,近来从李渊与世民身上更捞取银两不少,这七八百两银子,还是输得起的。只是这裴寂嗜财如命,此时一下子输了许多银子,让他如何不肉疼心颤,不觉渐渐变得脸色铁青。想要继续,却又不敢;有心罢手,却又心存不甘。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却见世民笑着走近道:“裴监今日手气不佳,待世民替你玩上几手,让你换换手气。”

说着,上前替下裴寂。只见世民入局不多时,便连赢了数局大的。不仅替裴寂捞回本钱,反而赢了二三百两。世民笑道:“裴监,如今手气已然转佳。可再来玩上几手。”

说着,便退了下去。裴寂见赢了银子,便想见好就收,忙道:“时间不早了,还是改日再来陪各位玩吧。”

众人却如何肯依:“裴监,你岂可赢了便走?在玩上几手,也好大家尽兴。”

裴寂不好拒绝,只得留下,却见此时果然手气颇佳,不到一顿饭功夫,竟赢了千余两银子。把个裴寂乐得合不拢嘴。众人愤愤不平道:“好个裴监,手气竟如此之好。再玩下去,只怕是我等老婆也要姓裴了。罢了,改日换了手气再玩。裴监,下次不可不来。”

于是,纷纷收手离去。裴寂便要分一半银子于世民,世民如何肯收,道:“留下做下一次赌本。”

自此,这些人便常来约裴寂赌钱。初时,裴寂还担心李世民会设局害自己,故而心存提防。可是一连几次,次次大赢。不到半月,竟赢了五六千两之多。时间一久,心中便渐渐明白了,这一定是李世民有事相求,故而以此行贿于自己。这裴寂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对目前的形势与李世民所作所为,也早看在眼里,并有所察觉。但细细想来,这李世民所求,也无非是要让自己在李渊面前做些事情,而且最大的可能,就是让自己劝李渊举义反隋,而这也和自己意见相合。既然如此,又可白得财帛,他又何乐而不为。因而只是一味装傻,每日只管去赌馆发财,只待世民对自己讲明真相。

世民观察多日,也从裴寂所为中料知其本意。于是,决定对裴寂摊牌。这一日,世民未带刘文静,独自一人来到裴寂家中拜访。二人相见后,李世民又送上礼物:五百两白银,五百匹绢帛,外带一对玉璧。裴寂见了礼物,不觉两眼放光道:“在下何敢无功受禄!这个万万使不得。”

世民也不客套,便直言道:“裴监且收下,小侄有事相求。”

裴寂见状,忙让人收了,又屏退左右,道:“公子有何要事吩咐在下?”

世民道:“些许财帛,何足挂齿!他日世民若得志,天下财帛与裴监共之。”

裴寂闻言,眼前一亮。道:“方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以令尊大人之地位、威望,公子之英勇无敌,纵使欲取天下,亦如反掌耳。裴寂不才,何能助益于公子。”

世民长叹一声道:“今群雄逐鹿,先下手为强。世民有心劝父亲早举大事,无奈父亲却一味持重犹豫。世民恐一旦错失良机,悔之不及矣!他老人家对裴监言听计从,若得裴监从旁相劝,使之早日决断,则裴监之功大矣!到那时,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岂不任由裴监所取!”

“这等小事,何足挂齿!裴监略施小计,定要令尊大人早下决断。”

世民大喜道:“倘能如此,裴监便是开国元勋!”

晋阳宫中的夜晚,灯火通明,酒桌之上,美酒佳肴,甚是丰盛。酒桌前,裴寂与李渊已是醉意阑珊。裴寂摆摆手让侍者尽数退下,然后试探着对李渊道:“今天下动乱,民不聊生,这晋阳宫中,却是财帛山积,美女如云。也不知皇上何日来上一次。”

此时,李渊已有了八分醉意,不由得放肆起来:“只怕是他今生再难来此地了。”

裴寂又故意愤愤道:“想那杨广何德何能,远在江都,却霸占着晋阳宫。留守为国家血战沙场,付出多少心力,却守此宫中财帛美女,不得一用。当真让裴寂为大人不平。”

李渊闻言,不觉面露恼怒之色,继而又连连摇头叹息。裴寂又继续激怒李渊:“大丈夫当纵横天下,快意而为。岂可为此独夫死守愚忠之节。”

李渊终于忍不住爆发道:“独夫弃两京而逍遥江都,此实乃自求死路。不瞒裴监,二郎早又举事之心,只是我以为时机未到。你且待之,我早晚必取而代之。”

“以下官之意,大人若有此志,当宜早不宜迟,莫让他人占了先机。”

李渊沉吟片刻,忽觉自失,便一副醉态,俯身在酒桌不起。裴寂会意,又连忙继续劝道:“今日我兄弟二人只管一醉方休,莫论他事。”

说着,又为李渊把盏敬酒。这李渊虽还有几分清醒,却已被裴寂一番话说得心动,一时烦闷,便又一连喝了十几杯酒下肚。裴寂见他已有了十二分醉意,便知时机已到,竟将他扶到宫内就寝。随后便找来两位绝色宫女,陪伴李渊。此时晋阳宫内,杨广已久不临幸,裴寂便是这宫中之主,这些宫女哪敢不从命。李渊又已醉得神情恍惚,此时忽见两位天仙般妙龄少女,一时色胆包天,那还顾什么“欺君罔上”,竟做下了不便人言的世间好事。事毕,便沉沉睡去。次日一早,天色大亮。李渊才悠悠醒来,却发现身边竟躺着两位陌生的赤身美女,抬头四顾,又不知身在何处,便感到大事不妙。急忙到处寻找衣袍,却哪里去找。正在慌乱之际,却见裴寂带着一位小太监笑吟吟步入屋内,面色半阴半晴、似笑非笑道:“留守昨日可休息得好?”

李渊恼道:“裴监害杀本官了。”

裴寂幽幽一笑道:“大人春宵一度,何等风流快活?不谢下官,反见责难,岂不冤杀裴寂。”

李渊无奈,只得长叹一声道:“只怕此中必有二郎之意。罢了,罢了!是福是祸,皆由他吧!”

裴寂闻言大喜:“大人圣明,万事皆在你度中。下官也是觉得二郎之意乃是正途,否则下官岂敢设此一局欺蒙大人。”

到了此时,李渊也只好下了决断,急忙穿戴整齐,回到府中去找李世民商议大事。不料刚到府中坐定,却忽见有人来报:“启禀留守大人,马邑方面有人来报,说校尉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造反了。”

原来这刘武周家居马邑,骁勇善射,专爱结识豪侠,为州里之豪强。曾随大将杨义臣东征西杀,得了个建节校尉之职。后返回家乡。太守王仁恭因其是本土豪杰,故此对其倚重有加。却不料这刘武周因机缘巧合,与王仁恭侍妾苟合一处。此后,刘武周唯恐事泄被罚,又见天下已乱,便起了杀害王仁恭,举兵造反之心。当时,马邑四周到处都是饥民,而军用仓廪却又存粮无数,只是王仁恭如何敢私自动用国储军粮。刘武周便派人到处宣传:“如今饥民满地,饿殍遍野,王太守闭仓不恤百姓,岂可为民父母?”以此激怒饥民。使得一时间民怨沸腾,马邑政局不稳。刘武周却托病不出。乡间豪杰纷纷来找他拿主意,刘武周便对众人讲道:“贼盗蜂起,剿之不尽。今饥民怨愤,必致大祸。我等若不能因时而动,只恐必与王太守同死。你等有愿与我举事造反,开仓济民,以成大事的吗?”

众豪杰闻言,无不愿从。于是刘武周与众人定计举事。这一日,王仁恭在官衙视事之际,刘武周来到官衙。此时,王仁恭正为饥民闹事而六神无主,一见刘武周到来,不由得大喜:“武周,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与你相商。”刘武周闻言,便从容走到王仁恭近前,恰在此时,却见刘武周好友张万岁、妹夫苑君璋等十余人从后面突入,直奔王仁恭而来。王仁恭发现情况不妙,口中叫道:“武周救我!”便躲向刘武周,却被刘武周伸手抓了个正着,张万岁从后抢上前来,手起刀落,砍下王仁恭人头。随即抓住其人头于官衙内外到处巡行,口中喊着:“今饥民遍地,王仁恭不知抚恤,实乃草菅人命。我等已将其斩首。”

这些人都是本地豪强,平日里无人不对他们畏惧三分,此时见他们做下这等事,哪还敢开口说个不字。刘武周便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又传檄属下诸城,一时间皆来降附。征集军马,得到万余人。于是刘武周自称太守,并遣使臣服于突厥,以为靠山。

李渊闻讯,料知自己不想造反也不行了。要知道,倘若仅仅是睡了两个宫女,或许还可瞒过一时。可刘武周在自己治下杀了太守,起兵造反,李渊确实罪责难逃。且如此重大事件,是不可能瞒过朝廷的。因此,李渊要想免于处罚,也只能起兵造反。于是,他先令人将李世民找来。

李世民得知父亲传唤,便猜到了他的心意。但当世民喜滋滋来到父亲近前时,却见李渊面沉似水,死死盯住世民好一阵,忽然厉声道:“你干出的好事!”

世民一怔,忙跪下道:“父亲何故发此雷霆之怒?”

李渊道:“你近来所为,皆破家灭族之事,为父如何不怒!”

世民这才明白李渊为何发怒,急分辨道:“父亲,方今独夫无道,奸邪当权,猜忌父亲如同仇雠。近日又有刘武周举兵造反,朝廷焉能不归罪于父亲。纵使一时赦免,戴罪立功,破得武周,父亲亦必身负盖世不赏之功。杀身灭族,迟早之事也!父亲岂可坐以待毙?”

李渊怒道:“真是一派胡言。我需押送你到朝廷请罪。”

说罢,令人取来纸笔,要写奏表。继而又投笔于地,长叹一声道:“我怎能忍心送你就死。罢了!不论是祸是福,都由你吧。”

李渊所以要演上这么一出戏,显然是想压一压李世民的气焰,以防他日后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其实,若说李渊此时便对自己的这位亲生次子产生了什么猜忌之心,那倒是决然不会。但一方面他觉得李世民行事太过胆大妄为、自作主张,有必要训导他一下该如何做人才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多年来为官处事的习惯,不这么做一下,似乎就觉得少了点什么一般。李世民怔怔地看着李渊,一时无语,以他的聪明颖悟,自然明白父亲的用意。让他迷惑的是,父子之间,又何须如此。可以说,李渊此举实属画蛇添足,它让李世民内心纯净的父子亲情模模糊糊地蒙上了一层似有还无的政治污垢。

只见李渊又道:“你近日以来,都做好了哪些准备?”

“孩儿近来与刘文静广结本地豪杰,这些人都甘愿为我所用。只要父亲一声令下,可得雄兵十万。此外,孩儿还委托西门聪购战马三千匹,第一批一千五百匹已到太原,暂时放在各家私养。一旦举事,可得千余铁骑。只是这第二批却不知为何迟迟未到。”

李渊微微点头,又道:“此事还需与裴监、文静相商。”

“孩儿本与此二人同来,此时二人正在外面等候父亲传唤。”

“如此,快快有请!”

不一时,刘文静、裴寂也来到府内。刘文静首先发言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此事宜早不宜迟。只是举事之前,当以事激怒众人。依下官之计,可先放话说朝廷下了敕旨,要征发属下等郡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为兵,先破刘武周,乘胜北征突厥。民众闻此,必定人心思乱。留守便可乘乱举事。”

李渊道:“此计甚妙!”

世民、裴寂也连连点头。

几天之后,太原一带到处传言朝廷要征集二十岁至五十岁的丁壮为兵,先剿灭刘武周,然后直接北征突厥。一时之间,市井、乡村,处处人心浮动。紧接着,从北方又不断有坏消息传来。先是雁门守将陈孝意、王智辩共讨刘武周,反被刘武周联合突厥,大破陈、王所率隋军。随后刘武周又乘胜连破楼烦郡、定襄郡,进取汾阳宫,并将所获宫女献给突厥,换取大批突厥战马,因而声势大盛。于是,刘武周自称定杨皇帝。

这些不断传来的讯息,让李世民再也坐不下去了。他再次来找李渊劝道:“武周攻城略地,如风扫落叶。我欲有所为,动辄受制于朝廷。若不早日举义,则太原以北,皆为武周所取。到那时,我出兵讨武周则力所不及;不出兵讨之,则朝廷必降罪于父亲。依孩儿之计,当即刻以讨武周为名,募集军队。然后举义,北拒武周,西取关中,以成大事。”

李渊连连点头。世民又道:“父亲若决计举事,当从速派人告知大郎等兄弟姐妹,以免他们遭朝廷毒手。”

李渊道:“此事你速速去办。务必要稳妥。”

世民道:“父亲只管放心,孩儿会选派心腹之人前往,可保万无一失。”略一停顿后,世民又道:“王威、高君雅素与我们离心离德,当先除之。”

李渊摇头道:“此二人近来未有大恶,贸然除之,恐难服众望。”

世民道:“干大事者,不计小节。父亲切不可以一时之仁而误大事。”

李渊脸上掠过一丝狡黠笑意:“我儿莫急,为父自有主张。”

次日上午,李渊将两位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招来议事。李渊首先道:“今日刘武周作乱马邑,攻城略地,甚是猖獗。本官已上了三道奏表,请求征兵平定,无奈朝廷杳无音信。本官只恐刘贼不久定会来攻太原。此事若是朝廷怪罪下来,我等罪责不轻。不知二位副留守有何良策?”

王高二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只好道:“大人乃皇家至亲,位高威重,智略过人,此事关系重大,全由大人决断。”

李渊道:“依本官之意,我等不可再坐待朝廷旨意,当从速发兵剿讨。只是刘武周骁勇过人,又兵多势重,不可轻敌。当大举征集兵马,然后方可保必胜。”

王高二人觉得李渊言之有理,忙道:“我等悉从尊意。”

李渊又道:“此事便交于二郎去办如何?”

二人道:“此事非二郎不可。”

李渊道:“二位大人既无异议,便让二郎从速在境内募集兵马。月内便发兵剿讨刘武周。”

王高二人道:“我等全凭大人做主。”

王威的府邸中,客厅里只有王威与高君雅二人,所有家人都不在屋内。王威一脸阴郁,高君雅也是愁眉不展。从李世民开始招募兵马到今天,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天,城外的军帐规模一天天扩大,招募的军兵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一切都由李世民一手操作,作为副留守的王威和高君雅根本未曾插手。更为恐怖的是,李世民所安排的带兵首领竟然大多是刘弘基、长孙顺德、窦琮这些国家罪犯。此外,已被罢免的赵毅、江湖豪侠刘世让等也都参与其中了。尤其是那个段德操,更是传闻在石门山做过山大王。这些人几乎在一夜间冒了出来,替李渊带领和训练新招募来的军队。这李渊父子是要干什么?王威、高君雅一想便心中发颤。但面对之一局面,他们二人又毫无办法阻止。因而只好坐到一起商议对策。

只见王威道:“今日之事,只恐李渊父子必要谋反无疑了。”

高君雅道:“此时再上奏朝廷,只怕也是来不及了。”

“朝廷知道又能如何?如今朝廷对太原已是鞭长莫及。”

“那么我等二人该当如何?难道只能坐以待毙?”

“如今军政大权全在李渊一人之手,尤其是那李世民……”

一提到李世民,二人不禁同时倒吸一口凉气,黄草岭之战时他那浑身是血的狰狞面目立即浮现在他们面前。过了好一阵,王威才长叹一声:“只怕是如今的关键不是你我二人该当如何,而是李渊要对我等如何了?”

是的,此时王、高二人已根本无力阻止李渊父子,他们唯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讨好李渊,使之不对他们下毒手。只见王威继续道:“自李渊父子来到太原,我等一直与之存着二心。只怕我等此时真心投靠,这老滑头也未必肯接纳。”

高君雅沉思半晌,道:“不如乘其尚未准备就绪,我等携家眷出逃……”

王威一摆手道:“此事我也想到了。只是莫道我等能否逃出太原城,即使逃出去,朝廷又岂能不责罚我等!”

正商议间,门外有人报道:“二位大人,武士彟前来求见。”

王高二人对视一眼,道:“有请。”

待家人转身出门后,王威道:“此人虽与我二人素有交往,但最近却与李渊打得火热,今日何故来访?”

“莫非是来探听消息?”

“不必多虑,我二人只管相机而动。若是其前来探听消息,我等便向他表达善意,或许可以免除杀身之祸。”王威面露喜色道。

不一时,只见武士彟满脸堆笑走入屋内。二人忙起身相迎:“武兄久不光临寒舍,今日何故屈就到此。”

武士彟笑道:“近日俗务缠身,不得前来拜见二位大人,还望见谅。”

“哪里!哪里!武兄客套了!”

寒暄过后,武士彟并未有打探消息的迹象,也没有什么大事与二人商议,竟然只是与王、高二人闲聊起来。王、高二人此时正处于孤家寡人之际,也不好下逐客令,只得陪他闲扯。转眼过了约有半个时辰,武士彟才起身道:“无故前来打扰,甚是唐突。近来家人们到南方做些买卖,带回来些土产,给二位大人各准备了一份。不成敬意,还望笑纳。今后还望二位大人多方扶持。”

说罢,方才告辞而去。

王、高二人在武士彟离去后,不禁好一阵迷惑,不知他究竟何意。后来终于有了答案:莫非武士彟也发现些端倪,担心李渊阴谋不逞,事先寻个靠山。想到此处,二人倒也安然了。却不料次日,刘世龙又分别来到王、高二人家中,情形大体与武士彟相似,闲扯半日,送了重礼,便告辞离去了。王高二人从此二人身上,似乎看出了希望:原来在这太原地区,李渊未必能一手遮天。故此,二人决定暂时观望形势,再做决定。

李渊府邸中,一应心腹齐聚。人群中赫然竟有一向不曾与会的武士彟。众人心中疑惑,却也不好多言。过不多时,只见刘文静大步走来,一眼看到武士彟,不禁微微一怔。这时,只见李渊开口道:“今日召集各位到此,实有要事相商……”

话音未落,却见刘文静起身道:“留守大人且慢!今日所议既是要事,便不当有闲杂人等参与。”

李渊笑道:“刘县令莫非是指士彟么?”

刘文静却不回答李渊,而是转向武士彟,语带讥讽道:“武兄近来奔忙于两位副留守之门,只恐无暇参与议事吧?”

不待武士彟回答,李渊却先道:“今日议事,非有士彟参加不可?”又转向武士彟,“士彟,你对众位细细道来。”

武士彟开口道:“在下已探知,王、高二位副留守有意以逮捕朝廷要犯为名,拿下刘弘基、窦琮、长孙顺德、刘文静等几位大人,然后恐要对留守大人及众位大人做出不利之事……”

刘文静一怔:“你何从得知此事。”

“前日二位副留守邀在下去他府中,要向在下借三万两白银。在下问他所为何事?二人枝捂半日,方才告知在下,说是留守大人有意谋反,要以此银两招募死士。以报效朝廷。还对在下讲,事成之后,当奏明朝廷,赐在下高官厚禄。在下心向留守,岂可受他们蛊惑。故急来禀报留守大人。”

众人闻言,不觉群情激愤,纷纷开口骂道:“这厮们好不歹毒,竟要致我等于死地。”

“速速杀了此二贼,以除后患。”

“对对对!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留守大人不可对此二贼心怀妇人之仁。”

恰在此时,又见有人来报:“刘世龙刘员外求见。”

李渊环视众人一圈,然后道:“有请!”

不一时,只见刘世龙匆匆走入。见了众人不觉一怔,道:“大人可否屏退众人,在下有机密相告。”

李渊惊讶道:“在座者皆是心腹之人,世龙兄有话尽管讲来。”

刘世龙道:“王威、高君雅要对大人和众将佐下毒手了。”

李渊又是一惊:“请世龙兄细细讲来!”

刘世龙道:“昨日王威请在下到他家中,要向在下借绢帛五万匹。在下觉得蹊跷,一再追问,他才告知实情。原来王高二人与突厥勾结,要突厥来攻太原,待留守大人率军出城迎敌之际,控制全城,攻占留守府,扣押留守与众将佐亲属,以便胁迫众位大人就范。”

众人闻言,立即又是一阵轰然大骂。李世民见众人已被激怒,心中暗喜,又看了看李渊,不由得暗自佩服父亲的老谋深算,便起身讲道:“父亲不可再心存犹豫,若再不下手,恐反为其所制。”

只见李渊长叹一声:“我与二位大人共事日久,虽不无矛盾,却着实不忍对其痛下杀手。不料此二人却有此等恶毒之心。如此,就休怪本官无情了。明日众人可如此如此。”

次日,李渊与众僚佐升衙视事。王威、高君雅两位副留守坐在一旁,其余僚佐纷纷向前参拜。只见李渊遍视群僚,皱起眉头道:“今日刘文静为何还未到来?”

话音未落,只见刘文静引着鹰扬府司马刘政会疾步入内。刘文静首先开口道:“启禀留守大人,刘会政有机密禀报。”

李渊道将目光转向王威道:“取密状来。”

王威忙起身去接密状,却见刘政会两手紧握密状不肯交给王威,而是直接走到李渊面前,递上密状道:“下官所告者,正是副留守,需直接交于留守大人。”

李渊故作大惊状道:“岂有这等事!”

接过密状看时,却是状告王威、高君雅二人勾结突厥来攻太原。李渊大惊失色,对王高二人道:“你我三人同衙为官,何以忽生此念?”

此时,王威、高君雅已明白这是李渊要对自己下毒手了。王威顿时瘫坐在座椅上,高君雅却愤然起身,高叫道:“此乃反者欲杀我二人也。”

李渊却一脸犹豫道:“事关太原安危,不得不暂时委屈一下二位。来人,且将二人扣押下狱。待查明实情,再行定夺。”

一旁的长孙顺德与刘弘基闻言,奋身向前,与刘文静一同扑向王、高二人。那王威早已气沮志丧,全无挣扎之意,被刘文静伸手下。高君雅却急忙抽出宝剑意欲反抗,却早被刘弘基一剑打落在地,长孙顺德纵身上前擒住他双手。众人一拥而上,将二人拖出官衙。李渊又对众人道:“不得为难二位副留守,此事还需详查。”

不料次日一早,便有斥候来报:“突厥大军五万,正向太原逼近。”

李渊闻言大怒,破口大骂道:“好你个王威、高君雅,你等与本官虽素有嫌隙,但也不至于你死我活。本官本想弄清事实,为其开脱,却不料二人竟当真做出如此误国害民的勾当。刘弘基、长孙顺德安在?替我取二人首级来!”

二人领命而去。李渊又道:“二郎,你速速召集众将商议御敌之计。”

只见李世民凑到李渊近前,低语一阵。李渊连连点头道:“你可速去安排!”

书到此处,当有所交代:这王威、高君雅二人是真的有勾结突厥、谋害李渊父子及众将的图谋,还是李渊设计栽赃于二人?如果是后者,那么为何王、高二人刚刚下狱,突厥便来入侵?原来从武士彟与刘世龙高密直到突厥入侵,王、高二人被斩首,这一切都在李渊父子的设计之中。让武、刘二人假告密是为了激怒众将,以坚定他们追随李渊之心。至于突厥入侵,则是由于李渊父子一向对其行动密切关注,近来发现靠近边境一带的突厥军队兵马屡动,纷纷集中于太原境上,料知突厥将有南下来侵之意。故而以此来栽赃于王、高二人,从而令众人深信不疑。如此一来,李渊除掉了心腹之患,城内僚佐及民众却无人口出怨言,反而说他仁义忠厚,直到最后还想为王、高二人开脱,却哪知自己早已堕入李渊父子度中。

不知李渊父子如何退得突厥,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