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蟠桃园
第82章 蟠桃园
支持和不支持,一字之差,可就是天差地别。
而此时李弘也已经意识到,母后为何也支持今天让自己参与进这件事。
这明显是制衡相权之事,是得罪人的事情。
母后这是得罪人,也要将自己拉上。
而问题的关键,却是自己没任何反对的立场。
自大唐建国到现在,其实对宰相的权力,一直是持制衡态度。
也就是分摊相权,让相权不至于过度集中,从而导致一些灾难性的政治事件发生。
前朝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逼的悬梁自尽,再往前,三国两晋,董卓曹操司马昭这些人不都是相权过度集中,导致天下大乱,改朝换代的榜样。
南北朝时期,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北朝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而晋朝南迁,衣冠南渡之后,更有王与马共天下这样的说法。
本来该是帝权远远大于相权,可到了此时,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相权过度集中,若是用人得当,愿意为朝廷效力的宰相当职还好,可遇到居心叵测之人,又该如何。
往事不堪回首,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所以自大唐建立,平衡相权一直就是政治正确。
看看大唐有多少宰相,光一个河东裴家就出了三十个,更不用说那些顶级门阀,五姓七望,关陇八大家这些。
可大唐拢共才多少皇帝,平均到每位皇帝,宰相是不是有些多到离谱。自秦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灭亡,哪个朝代有唐朝这般,宰相多的出奇。
李弘想明白一切,此时再次看了看母后,然后转向父皇。
“父皇,弘儿认为母后这提议极好!”
这已经牵扯到政治正确了,李弘也确实没得选择。母后要设北门学士就让她设吧!
其实就算自己反对也没用,反而还得罪母后。比起得罪母后,显然得罪宰相才是正确选择。谁让大唐的相权一直单薄呢
“哈哈,父皇也这么认为!”
武媚娘则在那里笑望着自己的夫君和儿子,这还真是一家人,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一模一样。
当然,李弘是没得选择,不过就李弘本心来说,相权过度集中确实不好,分分也是好事。
裴氏望着三人,也是心思明了。
裴氏绝不是政治小白,出身河东裴氏的她,自小接触到的人哪个不是堪做国之柱石之人。
大唐第一任宰相就是裴家的裴寂,而此时的朝堂,她父亲裴居道和叔叔裴炎也都是当朝名臣,这两人最后也都做到了宰职。
从这种家庭长大,裴氏怎么会是政治小白。耳濡目染,有些东西即使开始不会,看着看着也就会了,更何况她本就是心思清明,冰雪聪明之人。
她也知道,自己夫君此时没得选,只能支持母后,虽然有些得罪朝臣,可这就是大唐皇族的正确。
裴氏提着果篮,在夫君话音落下之时,已经将果篮放在桌案之上。
“父皇,母后,这是今天殿下刚带回来的杏子,这杏子可是比普通杏子早熟了大半个月,父皇母后快尝尝!”
裴氏知道此时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关于朝堂的事,此时也该告一段落了。
李治看了看这一篮色泽诱人的杏子,早已取了一个,那边李弘也拿了一个递给母后。杏子拿来时都仔细洗过了,所以此时可以直接吃。
“这是春桃家的杏子?”
“回母后话,是她家的,今天弘儿带她回了她家,她小弟上树摘的,将熟了的都摘了下来。”
李弘实话实说,这事母后心中明了,不必隐瞒。至于父皇,他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不知道高祖皇帝曾经赐给了武家一片田地村舍。
母后刚才直接问这是春桃家的杏子,显然也是暗示李弘尽管说就是,你父皇该知道的都知道。
“说起来那片果园倒是真的新奇,每年果子都比别的地方早熟大半个月。”
“弘儿也觉得新奇!”
那里李治已经咬了一口杏子,然后就是忍不住的赞不绝口。
“父皇,您若是喜欢,不如将那片园子纳入皇室的贡园!”
贡是进贡,若是真的纳入贡园,以后这片果园结的水果就是皇室特贡了。
那边裴氏听到夫君的话,自然也是帮腔,突显的就是一个夫唱妇随。
“父皇,这片园子的水果比寻常地方的水果早熟大半个月,若纳为贡园,父皇也能每年多吃大半个月的鲜果。”
“好好好!朕的儿媳都如此说了,父皇就将其纳为贡园!”
老季此时恐怕打破脑袋也想不到,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只是这不是黑锅,而是金锅。
“父皇,您还请给这片果园赐名?”
“来人,笔墨伺候!”
外面侍立的小太监此时早应声将东西送了进来。
裴氏也不让小太监磨墨,自己给公公磨墨,李治提笔,却笔悬于宣纸之上。
“朕这一时间也不知该赐什么名字!”
“父皇,那座园子产的桃子最多,不如就赐名蟠桃园吧!”
李弘话音刚落,殿内三人均望着李弘。
一时间,李弘不想成为几人的焦点都不成。
…
场面瞬间寂静了刹那,接着就是高宗的哈哈爽朗大笑。
“朕为天子,既然瑶池有一座蟠桃园,朕的大唐也当有一座!”
李治挥毫泼墨,浓墨重彩的三个大字出现在宣纸之上。
蟠桃园,李治还觉不够,要了玉玺,直接在宣纸角落盖章。
李治赐下墨宝,李弘赶紧晾在一旁。
有了这件墨宝,有了御赐的皇家贡园,老季就不再是普通农家,怎么也算一个小官了。
放到天庭,那就是土地公,放到人间,那就是皇家御园的园主。
当然,这园子的地契本就在皇家手中。
看到父皇赐了名字,那边裴氏将准备的饮食都拿了过来,一大盘牛肉,闻着就香。
“弘儿,这牛肉如何来的?”
“回父皇,是无意跌落土崖的一只牛。”
“唉,农家一头牛,可是顶好几个壮劳力!”
“父皇忧国忧民,弘儿当像父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