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临安重建,东山再起
临安城,钱塘江畔。
一队商旅缓缓驶入城门。为首的青衣女子正是护送皇族南迁的苏青柠。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险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这座即将成为南宋都城的繁华之地。
\这就是临安啊......\苏青柠望着眼前热闹的街市,心中百感交集。与记忆中的现代杭州相比,眼前的临安虽然规模稍小,但已经显露出不凡的商业气象。
\苏供奉,\王怀安骑马靠近,\康王殿下让我转告你,皇族已经安顿好了。这是赏赐给你的宅院地契,就在清波门附近。\
苏青柠接过地契,心中已有计较。清波门地段繁华,是重建事业的绝佳位置。
\多谢殿下美意。\她收好地契,\对了,可打听到老孙的消息了吗?\
\有线报传来,老孙带着一批物资和人手,已经从水路南下,估计这两天就能到。\
苏青柠点点头。在南迁之前,她就安排老孙将汴京店铺的核心班底和重要物资分批转移。这些都是重建事业的根基。
正说着,街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家酒楼门前,几个彪形大汉正在为难一个瘦弱的小贩。
\你这卖的什么东西?敢在我们醉仙楼门前摆摊!\为首的大汉叫嚷着。
\各位行行好,小人就是卖些糕点......\小贩战战兢兢地说。
\糕点?\大汉一把掀翻摊子,\这条街只准卖我们醉仙楼的点心!谁让你来的?\
苏青柠走近一看,地上散落的赫然是汴京特色的桂花糕。那独特的配方,分明是出自她的手艺。
\这位兄台,\她上前道,\这点心是我让他卖的。有什么问题吗?\
\你?\大汉上下打量她一眼,冷笑道,\不知道这条街是......\
话没说完,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是谁在我醉仙楼门前闹事?\
一个身着锦袍的中年人大步走出店门。看到苏青柠,他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惊喜之色:\这不是苏供奉吗?\
\金东家!\苏青柠也认出了此人。正是当年在汴京有过几面之缘的临安金氏商行东主金有德。
\哈哈,果然是你!\金有德大笑,\刚听说汴京苏氏点心要来临安开店,没想到这么快就遇上了。来来来,快请进店说话!\
那几个大汉见老板如此热情,讪讪退去。金有德将苏青柠迎进雅间,奉上香茶。
\早就听闻苏供奉要南下,本想去码头迎接,没想到让这些莽夫坏了规矩。\金有德歉意地说。
\金东家太客气了,\苏青柠笑道,\倒是要谢谢你照顾我的人。这些日子,全靠金氏商行的人脉,才能顺利将物资运来。\
原来在南迁之前,她就托金有德帮忙安排路线和住处。这也是她敢让老孙走水路的原因。
\应该的应该的,\金有德摆手,\不瞒你说,自从去年尝过你家的点心,我就一直想在临安开个分号。现在你亲自来了,那可真是太好了!\
苏青柠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金东家是想......\
\没错!\金有德兴奋地说,\我想和苏供奉合作。你出手艺,我出资源。如何?\
苏青柠沉吟片刻:\金东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在具体合作方式上,我倒是有些想法......\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掌柜的,可算找到你了!\
是老孙!
\老孙!\苏青柠起身相迎,\一路可还顺利?\
\托苏掌柜的福,\老孙笑呵呵地说,\人和货都安全到了。金掌柜派的人接应得很及时。\
金有德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既然人都到齐了,不如我们好好谈谈合作的事?\
苏青柠点点头:\金东家,你对临安的市况想必很了解。不知道清波门那边的商业氛围如何?\
\清波门?\金有德略显惊讶,\那可是临安数一数二的繁华地段。不过这两年因为北方战乱,不少富户南迁,那边的房价可是涨得厉害......\
\这个不需担心,\苏青柠微笑道,\康王殿下已经赐了宅院给我。\
\哦?\金有德眼前一亮,\那可真是天赐良机!不过苏供奉,我听说你在汴京的店面以平民百姓为主,清波门的客源可能不太......\
\正是要说这个,\苏青柠打断道,\我的想法是,在清波门开两家店。\
\两家?\老孙和金有德同时惊讶。
\是的,\苏青柠解释道,\一家是'汴京味道',主打北方特色点心,价格亲民,面向寻常百姓。另一家是'食医斋',主打养生膳食,配以独特的食疗功能,专门服务达官贵人。\
\妙啊!\老孙第一个反应过来,\这样既能保持原有的口碑,又能开拓新的客源。\
金有德却有些担忧:\这确实是好主意。不过要同时经营两家店,无论是人手还是资金......\
\这正是我想和金东家商量的,\苏青柠说,\我希望采用一种新的合作方式。\
她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一份文书:\这是我拟定的合作章程。金氏商行出资三成,负责原料供应和渠道开拓。我出资三成,负责技艺传授和品质把控。剩下四成,由双方共同招募股东入股。\
\股东?\金有德眉头一皱,\这是何意?\
\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经营,\苏青柠耐心解释,\比如醉仙楼的大厨、采办,只要出资,就能分红。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金有德接过文书,仔细阅读起来。越看越是赞叹:\好一个四方共赢!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的利润岂不是......\
\短期来看确实会少一些,\苏青柠说,\但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更容易扩张。等站稳脚跟,我们就可以在其他地方开分号。到时候,一个店铺的利润,远不如十个店铺分红的总和。\
\原来如此!\金有德恍然大悟,\苏供奉这是要做大做强啊!\
\没错,\苏青柠正色道,\现在南方百业待兴,正是最好的机会。我相信,只要方法对,临安的生意一定会比汴京更好!\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金东家,外面来了几位贵人,说是要见苏供奉。\
苏青柠和金有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看来,事情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来人正是临安府尹史俊和几位本地望族。
\下官有礼了,\史俊拱手道,\久闻苏供奉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府尹大人折煞小女子了,\苏青柠回礼,\不知诸位大驾光临,可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史俊笑道,\是听闻苏供奉要在清波门开设食肆,特来相询。实不相瞒,下官有个小小请求......\
原来,随着北方战乱,大量官员和富商南迁临安。这些人虽然带来了财富,但也让本地的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供应,已经成了府衙的心头大患。
\所以府尹大人的意思是......\苏青柠若有所思。
\没错,\史俊正色道,\希望苏供奉能担任临安府的粮食顾问,协助我们调节粮价,安定民心。\
苏青柠看了看在座的几位望族。这些人虽然没说话,但显然都在等她的回应。她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下官斗胆引荐一下,\史俊指着其他几位道,\这位是盐商钱老板,这位是米行张东家,这位是布庄沈掌柜......\
\诸位远道而来,蓬荜生辉,\苏青柠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既然大家都在,不如让我讲讲我的想法?\
她取出一份地图,指着临安城的布局说:\依我看,要解决粮价问题,关键在于三点......\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苏青柠详细阐述了她的计划:首先在城内设立平价粮店,由府衙和各大商家轮流供应;其次改良仓储技术,减少粮食损耗;最后创立粮食调剂所,实现余粮调配。
\妙啊!\史俊连连点头,\如此一来,既能稳定粮价,又不会伤及商家利益。\
\不过要实现这些,还需要诸位大力支持,\苏青柠说,\比如在粮食调剂方面......\
她看向米行张东家。张东家立刻会意:\这个好说,我们可以提供仓储场地。\
\布庄和盐行也可以配合运输,\沈掌柜插话道,\反正我们的马车经常空跑。\
\如此甚好,\苏青柠微笑,\另外,我准备在'食医斋'开设一个茶会雅室,专门为诸位解决饮食调理问题。\
众人眼前一亮。他们都知道苏青柠在养生膳食方面的名声。这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个独特的社交场所。
\那这'食医斋',可否让我们也参股?\钱老板终于开口,\我听金兄说,苏供奉有个新奇的合作方式......\
\自然欢迎,\苏青柠说着,又取出几份文书,\这是详细的章程,诸位请过目。\
就这样,一个横跨官商两界的合作网络,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对了,\史俊突然想起什么,\听说康王殿下特意赐了宅院给苏供奉?\
\正是,\苏青柠点头,\就在清波门......\
\那可真是巧了,\史俊笑道,\下官正准备在那边修建一座粮仓,到时候还要请苏供奉多多指教。\
众人又聊了一会,直到夜色渐深才告辞离去。
送走客人,老孙忍不住感叹:\苏掌柜,您这一手真是高啊!短短一天,就把临安的官商两道都拉拢住了。\
\这只是开始,\苏青柠望着窗外繁华的街景,\要想在临安站稳脚跟,光有人脉还不够。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要打造自己的班底,\苏青柠说着,取出几张图纸,\老孙,这是我设计的店铺布局,你看看。\
图纸上详细标注了'汴京味道'和'食医斋'的内部结构。前者延续了汴京店的亲民风格,后者则处处彰显雅致。
\这'食医斋'倒是新鲜,\老孙仔细看着,\竟然分成了四个区域?\
\没错,\苏青柠解释道,\外间是寻常食客用餐的地方。内室分三区:一是养生膳堂,专门提供调理餐食;二是茶会雅室,供达官贵人社交;三是医食书房,用来研究养生之道。\
\这般讲究,怕是要不少人手吧?\老孙有些担忧。
\所以我准备在这边开个厨艺学堂,\苏青柠指着图纸的一角,\既可以培养人才,又能增加收入。\
\妙啊!\老孙赞叹,\不过这么大的工程,工期怕是不短。\
\时间倒不是问题,\苏青柠说,\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对了,李玉竹他们什么时候到?\
\应该明后天就能到了,\老孙回答,\他们走的是陆路,带着不少药材和器具。\
苏青柠点点头。李玉竹是她最得意的徒弟,在医食调理方面很有天赋。有她坐镇'食医斋',自己就能腾出手来处理其他事务。
\对了,\老孙突然压低声音,\刚才我打听到一个消息。那个金蝉门的余孽,似乎也来到了临安......\
苏青柠脸色一沉。在南下途中,他们就与金蝉门有过几次交手。没想到这些人还是追到了临安。
\看来要加快布置了,\她沉声道,\这次重建,不仅是为了生意,更是要在临安站稳脚跟。否则,一旦有变故......\
她没说完,但老孙明白她的意思。作为皇族供奉,苏青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局势。
\对了,\苏青柠想起什么,\让王怀安去打听一下,最近有什么江湖人士来临安。尤其是......\她顿了顿,\那些擅长用毒的。\
\您是说,要找帮手?\
\不,\苏青柠摇头,\是要提防。金蝉门最擅长用毒,我们得防患于未然。\
夜色渐深,临安城的灯火依然明亮。苏青柠站在窗前,看着这座即将成为自己新家的城市。
曾经在汴京,她是从街边小摊开始打拼。如今在临安,虽然有了更好的起点,但挑战也更大。不过她相信,只要方法对,道路正确,就一定能在这里重建事业,甚至超越在汴京的成就。
\来人,\她吩咐道,\去请李师傅来一趟。是时候设计新的点心了。\
既然要重建,那就要有新的开始。这一次,她要用一道道精心设计的美食,征服这座新的城市!
远处钱塘江的潮声隐约可闻,似乎也在为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鼓舞。临安,终将见证一个传奇的重生!
第二天一早,清波门的宅院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而在临安城中,关于汴京第一点心师要在此开店的消息,也开始悄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