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各路豪杰,纷至沓来
清晨的山间雾气缭绕,苏青柠带着李玉竹沿着山路缓步而上。这是一条古老的石阶小径,两旁种满了茶树,朝露未干,满目苍翠。
\师父,\李玉竹一边走一边说,\沈家这处别院,位置真是绝妙。\
\不错,\苏青柠点头,\背靠龙井山,面朝西湖,视野开阔。最妙的是这片茶园,品质上乘,是上贡的来源之一。\
转过一道山弯,别院终于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院内假山叠石,水榭环绕,处处显露着精心的布置。
\沈老爷和徐会长已经在里面等着了,\管家迎上前来,\请随我来。\
穿过回廊,来到主厅。厅内陈设简约雅致,正中摆着一张巨大的红木茶案,案上各色茶具一应俱全。
\苏供奉来得正好,\徐会长笑着起身,\我们正在讨论赏茶会的细节。\
\让我看看,\苏青柠走到窗前。从这里望去,整个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这视野,确实适合品茶论道。\
\不止如此,\沈德元说,\院子后面还有一个大花园,可以设置品茗区。再往上,有一处观景台,是整个临安城最好的观景地。\
\那就按区域来分配,\苏青柠说,\主厅用来招待重要宾客,回廊设茶点品鉴,花园做品茗区,观景台留作雅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队人马正沿着山路而来,为首的是个身着锦袍的中年人。
\这是......\苏青柠看向徐会长。
\是浙东茶商吴家的大掌柜,\徐会长解释,\想必是听说了赏茶会的事。\
\来得正好,\苏青柠说,\李玉竹,去准备一下,我们来个即兴茶会。\
不多时,吴掌柜在随从的簇拥下走进主厅。看到厅内的阵仗,他略显诧异:\原来徐会长和沈老爷都在,幸会幸会。\
\吴兄远道而来,\徐会长笑道,\正好和苏供奉见见。\
\久仰大名,\吴掌柜拱手,\敢问这赏茶会......\
\请先尝茶,\苏青柠示意李玉竹上前。只见她手持紫砂壶,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茶香四溢,吴掌柜接过茶盏,轻轻嗅了一下,眼前一亮:\这是......\
\龙井配菊花,\苏青柠解释,\我加了一味养肝明目的药材。吴掌柜常年在外奔波,想必眼睛时常不适。\
吴掌柜惊讶地看着她:\苏供奉好眼力!我确实......\
\而且,\苏青柠继续道,\这茶还搭配了一款特制点心。\
李玉竹端上一盘精致的糕点,形如菊花,金黄剔透。
\此糕名为'菊影',\苏青柠说,\用杭白菊和蜂蜜制成,可以清热明目。\
吴掌柜品了一口茶,又尝了块点心,面露惊喜:\妙啊!茶香清冽,点心甘美,相得益彰。难怪江南茶商都在传,说苏供奉要开创一番新天地。\
\吴掌柜过奖了,\苏青柠笑道,\我不过是把北方的养生之道与江南的茶艺结合罢了。\
\说起这个,\吴掌柜放下茶盏,\听说苏供奉要在临安开设'茶语坊'?\
\正是,\徐会长接话,\这是我们茶商会与苏供奉的合作项目。吴兄若有兴趣......\
\有兴趣,当然有兴趣!\吴掌柜连连点头,\浙东的茶商也想分一杯羹啊。\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脚步声。这次来的是一位身着儒衫的老者,气度不凡。
\是杭州茶学会的钱会长,\沈德元低声说,\当代茶圣啊。\
苏青柠听说过这位钱会长,据说对茶道研究极深,着有《茶经续篇》,在江南茶界极有威望。
\老朽冒昧来访,\钱会长拱手,\听闻苏供奉的茶艺独树一帜,特来请教。\
\钱会长说笑了,\苏青柠亲自上前沏茶,\晚辈不过略懂皮毛。\
她取出一套特制的茶具,这是她从汴京带来的珍品。只见她动作优雅从容,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水温、火候、浸泡时间,无不精准。
\好茶艺!\钱会长赞叹,\这手法,融合了南北两派的精髓啊。\
\钱会长慧眼,\苏青柠说,\我在北方学茶时,就觉得南北茶道各有千秋。比如北方重火候,南方重水质;北方讲究养生,南方追求意境......\
\正是如此,\钱会长捋须点头,\老朽着《茶经续篇》时,就想探讨这个问题。只可惜,南北相隔,互相了解太少。\
\所以我想在赏茶会上,\苏青柠说,\请钱会长做个主讲,谈谈南北茶道的融合之道。\
\哦?\钱会长来了兴趣,\苏供奉这个提议很有意思。不过,光说茶道恐怕不够......\
\当然,\苏青柠微笑,\我会准备一些特制点心,配合钱会长的讲解。让大家不仅能听懂,还能品出其中滋味。\
\妙极!\钱会长击掌,\这样的茶会,才有意义。\
徐会长和沈德元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喜。有了钱会长坐镇,这赏茶会的档次顿时提升了一个层次。
就在众人交谈正欢时,一个小厮匆匆跑来:\禀报各位,杭州知府大人到了!\
知府大人在一众官员的陪同下走进主厅,看到厅内群贤毕至,也不觉意外:\果然热闹啊!\
\下官等恭迎大人,\众人起身行礼。
\都坐,都坐,\知府摆手,\本官是来找苏供奉商议要事的。\
苏青柠亲自上前:\大人请上座。玉竹,换一壶新茶。\
李玉竹心领神会,取出一套官窑茶具,开始沏茶。这是专门为接待官员准备的。
\听说这赏茶会办得很大?\知府品着茶问道。
\回大人的话,\苏青柠说,\我们打算借此机会,展示一下临安的茶文化。\
\茶文化?\知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正是,\苏青柠解释,\临安作为天下茶都,理应在茶道上有所作为。这次请来了钱会长这样的茶道大家,就是想......\
\想借机提升临安的文化地位?\知府接话,\有意思。本官听说你还要开设'茶语坊'?\
\是的,\苏青柠说,\这不仅是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个文化平台。我们打算......\
她将计划详细说了一遍,重点提到了对临安文化和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知府听完,沉思片刻:\好!这事本官支持。不过......\
\大人请说。\
\这么大的场面,光是民间操办恐怕不够,\知府说,\不如这样,本官以府衙的名义,给这赏茶会加个封号如何?\
众人眼前一亮。有了官方背书,这赏茶会的档次立刻就不一样了。
\那就多谢大人了,\苏青柠说,\不过临安城各路茶商众多,还请大人......\
\这个你放心,\知府笑道,\本官会让府衙发个告示,凡是正经茶商,都可以参加。这也算是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徐会长和吴掌柜都露出满意的神色。有了官府的背书,这赏茶会就不会成为某些人的独角戏。
\对了,\知府突然说,\听说你那'四季点心'很有特色?\
\正好,\苏青柠示意李玉竹,\我刚改良了配方......\
当新一轮点心端上来时,厅内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住了。那精致的造型,诱人的香气,无不显示出非凡的手艺。
\这才是真正的官商结合啊,\钱会长在一旁感叹,\既讲究商道,又不失雅趣。\
\说起官商结合,\知府品着点心,忽然说道,\前几日朝廷来文,说是要在临安举办一场大型茶事会,各路官员、商贾都会参加。\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徐会长第一个反应过来:\大人的意思是......\
\不错,\知府点头,\若是咱们这赏茶会办得好,说不定能为茶事会打个前站。\
苏青柠心中一动:\不知这茶事会何时举办?\
\九月初,\知府说,\正好是新茶上市的时候。\
\那时间倒是刚好,\苏青柠说,\我们的'茶语坊'也该开业了。\
\苏供奉好算计!\知府哈哈大笑,\不过本官倒是有个提议。\
\请大人示下。\
\这赏茶会不如分两场,\知府说,\第一场就在这别院,以品茗论道为主。第二场嘛......\
\在'茶语坊'!\苏青柠接话,\正好可以作为开业庆典。\
\妙啊!\徐会长拍案,\这样既能让大家见识临安的传统茶道,又能展现新的发展方向。\
\而且,\钱会长补充,\两场的风格可以有所区别。别院这场重在雅致,'茶语坊'那场则可以......\
\走新派路线,\苏青柠说,\让大家看看茶道如何与时俱进。\
就在这时,李玉竹端来一个精致的食盒:\师父,您要的'茶话礼盒'好了。\
\来得正好,\苏青柠打开食盒,\这是我专门设计的茶点礼盒,每种点心都配以不同的茶......\
食盒分为四层,每层都暗合四季主题:
春层:碧螺春配梅花酥
夏层:龙井配荷花糕
秋层:铁观音配桂花饼
冬层:普洱配玉兔糕
\这礼盒不仅雅致,\苏青柠解释,\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人在家也能体会品茶的乐趣。\
\高明!\知府赞叹,\这就是把生意和文化完美结合起来了。本官先预订二十盒!\
\下官也要十盒!\周围的官员纷纷附和。
\诸位且慢,\苏青柠笑道,\这礼盒要到'茶语坊'开业才能正式发售。不过......\
她看向徐会长:\徐会长以为如何?\
\明白,\徐会长点头,\茶商会的会员可以优先预订,对吧?\
\不止如此,\苏青柠说,\我打算请各家茶商提供精选茶叶,让这礼盒真正成为临安的名片。\
日落西山时,众人才依依惜别。看着宾客的身影消失在山道上,苏青柠长出一口气。
\师父,\李玉竹收拾着茶具,\今天真是太成功了!不仅有了官府支持,连钱会长这样的泰斗都愿意出面......\
\不,\苏青柠摇头,\这才是开始。\
她走到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的西湖,微风送来阵阵茶香。
\临安城的水很深,\她轻声说,\今天来的都是明面上的人物。那些没来的......\
\师父是说......\
\知道为什么我要分两场办吗?\苏青柠问。
李玉竹想了想:\是为了照顾不同人的需求?\
\一半对,一半错,\苏青柠说,\第一场在别院,确实是为了照顾传统派。但第二场在'茶语坊'......\
她转身面对徒弟:\是为了给某些人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表态的机会,\苏青柠意味深长地说,\临安的茶商,明面上是团结的,但暗地里......\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急匆匆跑来:\苏供奉,刚收到消息,杭州城南的几家茶商联名上书,说要抵制赏茶会!\
\来得好快,\苏青柠不以为意,\打听清楚是哪几家了吗?\
\是叶家、魏家和......\
\够了,\苏青柠抬手止住,\我明白了。\
待小厮离开,李玉竹忧心忡忡:\师父,这......\
\不必担心,\苏青柠微笑,\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您是说......\
\临安的茶商,早就该洗牌了,\苏青柠说,\这次赏茶会,既是机会,也是考验。那些真正有实力、有眼光的,自然会来。至于那些......\
她看向远处沉沉的暮色:\自己放弃机会的人,就别怪别人了。\
夜色渐深,别院里只余星光点点。苏青柠站在观景台上,看着脚下万家灯火。
\玉竹,\她突然说,\明天开始,我们要准备一场更大的手笔了。\
\什么手笔?\
\让他们看看,\苏青柠眼中闪过一丝锋芒,\什么才是真正的茶道。\
第二天一早,\食医斋\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只见那人身着绸缎长衫,气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