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千年传说,余味无穷
桃源食府开业这天,山路上人头攒动。
清晨的雾气中,一队队客人沿着山间小路缓缓而来。他们中有达官贵人,有江湖侠客,有寻医问药的百姓,更有慕名而来的美食家。
李玉竹站在食府门前,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幕。多少年前,她也是这样站在一家小小的食肆前,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旅。
\师父,\小枫匆匆跑来,\您要的'五行养生茶'已经准备好了。\
\好,\李玉竹点头,\记住今天要招待的重要客人......\
话未说完,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马蹄声。
一行人骑马而来,为首的正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完颜暖玉。
\多年不见,\完颜暖玉翻身下马,\你这桃源食府,果然名不虚传。\
李玉竹上前相迎:\暖玉姐别来无恙?\
\托你的福,\完颜暖玉笑道,\你当年教我的那些养生之道,让我在北地受益良多。\
两人说话间,又一队人马到来。
\师父!\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
是杨柳,她带着和合医署的弟子们来了。
\来得正好,\李玉竹说,\今天有一场特别的'五行宴'要请你们把关。\
正说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也出现了——冷无尘。
这位曾经的对手,如今已经是桃源食府的常客。他每个月都会来,带着自己的弟子们学习医食之道。
\今天可有什么新品?\冷无尘笑着问。
\当然,\李玉竹说,\等会儿你一定会大开眼界。\
食府大堂里,早已座无虚席。
白蘅带着一群徒弟忙碌着,每一道菜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不仅要看味道,更要注意食材的搭配、火候的控制,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这是'四季养生宴',\李玉竹向客人介绍,\每道菜都对应一个节气,一种养生之道。\
第一道菜上来了:
\春分养生汤\,清澈的汤底下是各色时蔬,每一样都经过特殊处理,既保留了原味,又增添了药性。
\好熟悉的味道,\完颜暖玉品了一口,\这不是当年在汴京......\
\没错,\李玉竹说,\这是根据当年的配方改良的。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但保留了最初的心意。\
一道道菜品陆续上桌:
\夏至清音\:以莲藕为主,配以山药,清甜中带着几分药香。
\秋分养神\:松茸炖老鸭,滋补不腻,回味无穷。
\冬至暖阳\:人参炖羊肉,温补养身,却不会燥热。
每一道菜都配有专门的茶饮,由小枫亲自端上。这些茶不仅能解腻,更能促进食材的功效发挥。
\想不到你这个徒弟,\完颜暖玉看着小枫,\竟然在茶道上也有如此造诣。\
\他可不只会泡茶,\李玉竹笑道,\等会儿的压轴好戏,就是他的作品。\
果然,在宴席快结束时,小枫端上了一道特别的点心:
\桃源一梦\。
这是一道看似简单的桃花糕,但当它端上桌时,所有人都被它的美感惊艳了:
粉白的糕体如同桃花瓣层层叠叠,中间是一点点淡淡的红晕,仿佛是晨露中初绽的桃花。
更特别的是,当你品尝时,会发现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滋味:有桃花的清香,有药材的韵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
\这......\连冷无尘都惊讶了,\这是用了'太始圆珠'的力量?\
\不,\小枫认真地说,\这是用心的力量。\
李玉竹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徒弟。这个当年的孤儿,如今已经懂得了医食同源的真谛。
夜幕降临,食府里仍然熙熙攘攘。
李玉竹来到后院的药园,这里种着从各地收集来的珍稀药材。月光下,药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在想什么?\白蘅走过来。
\在想这些年的经历,\李玉竹说,\从一个现代厨师,到这里开创新的传奇......\
\这不是结束,\白蘅说,\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远处传来笑声,是小枫在和其他徒弟讨论新的菜品创意。
\你看,\李玉竹笑道,\希望就在他们身上。\
就在这时,\太始圆珠\突然发出微微的光芒。
一个声音在李玉竹心中响起:
\医者仁心,食者至味。千年传承,尽在此间。\
这是华佗留下的最后祝福。
李玉竹望着满园桃花,心中充满感激:
\谢谢你,让我有机会完成这个使命。\
桃源食府的故事还在继续,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里承载的医食之道,会一直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就像那首诗写的:
\桃源深处觅仙踪,医食同源一线通。但得此心长在处,万般滋味总成空。\
故事的结局,永远没有结局。
但这份传承,会永远流传。
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家名为\桃源食府\的店铺依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家食肆,更是一个传承千年医道的圣地。
在那里,你或许能找到一碗心灵的汤药,又或者,遇见自己的桃花源。
而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正如李玉竹常说的那样:
\医者,以心传心;食者,以味知味。若能得此三昧,便是最好的圆满。\
夜色渐深,但桃源食府的灯火依旧明亮。
后院小亭里,李玉竹为几位老友泡上一壶特制的\归元茶\。茶香袅袅,在月光下如同一缕青烟。
\这茶......\完颜暖玉轻抿一口,眼中闪过异彩,\有故人之意。\
\是用当年在汴京城外采的野茶,\李玉竹说,\存了这么多年,今天正好拿出来。\
茶香中隐隐有一丝桃花的甜意,那是来自后山老桃树的花瓣。据说那棵桃树已有千年历史,是华佗亲手栽种的。
\说起来,\冷无尘看着杯中的茶叶,\当年要不是你那碗'救苦汤',我可能到现在还在执迷不悟。\
白蘅笑道:\这就是医食之道的奇妙之处,有时候一碗汤,就能救一个人。\
月光下,几人谈笑风生,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初相识的时候。
突然,一阵清脆的铃声从远处传来。
\是'天机铃',\李玉竹站起身,\有人在找我们。\
几人循声来到食府前院,只见一个面容憔悴的老者正焦急地等待着。
\我家小孙女......\老者见到李玉竹就要下跪。
\老人家请起,\李玉竹扶住他,\且说说是什么情况。\
原来老者的孙女患了一种怪病,吃什么吐什么,眼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各地名医都看过,却始终查不出病因。
\小枫,\李玉竹唤来徒弟,\去准备'五行诊茶'。\
这是桃源食府独特的诊断方法:用五种不同的茶,测试病人对五行的反应。
很快,小枫端来一个特制的茶盘,上面放着五杯色泽各异的茶水。
\把病人请来。\李玉竹说。
不一会儿,一个面色苍白的小女孩被抱了进来。她看上去最多七八岁,却瘦得只剩皮包骨。
李玉竹让小女孩依次品尝五杯茶,仔细观察她的反应。
当小女孩喝到第三杯时,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有意思,\李玉竹若有所思,\小枫,去把'太始圆珠'取来。\
圆珠在小女孩身上一照,一个奇怪的发现:她的胸口有一团郁结的气。
\原来如此,\李玉竹恍然大悟,\这是'心结之症'。\
原来小女孩的母亲在几个月前去世,她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郁结于心,这才导致了身体的异常。
\白蘅,\李玉竹转身吩咐,\去准备'解愁糕'。\
这是一道特制的点心,采用特殊的香料和手法,既能开胃,又能舒缓心情。
\小枫,你去后山摘些桃花回来。\
没过多久,一碗散发着淡淡桃花香的点心端了上来。
\这是'思母糕',\李玉竹温柔地对小女孩说,\尝尝看。\
小女孩犹豫了一下,在爷爷的鼓励下,轻轻咬了一口。
突然,她的眼泪流了下来。
\妈妈......\她呢喃着,\这是妈妈的味道......\
原来,李玉竹在点心中加入了一味特殊的香料,能唤起人最深处的回忆。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女孩释放压抑已久的情感。
\哭出来就好,\李玉竹轻轻抚摸她的头,\你妈妈一直在你心里,从未离开。\
这一夜,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安然入睡。
看着这一幕,完颜暖玉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之道啊。\
\是啊,\冷无尘说,\医的不只是病,更是人心。\
月上中天,后院的老桃树下,李玉竹独自站立。
这时,一阵清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桃花。奇怪的是,这些花瓣落在地上时,竟然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图案。
李玉竹仔细一看,那赫然是华佗当年留下的医道真言:
\医者,存菩提心,
食者,存济世意。
但得此心长在,
便是永恒真谛。\
她恍然明白:这就是华佗要传达的最后心意。
\师父,\小枫不知何时来到身后,\您常说的'医食同源',我今天终于懂了。\
\哦?说说看。\李玉竹转身。
\医,是为了救人;食,是为了养人。但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生命的需要。\小枫认真地说。
李玉竹欣慰地点头:\你真的懂了。\
远处,新的一天的曙光正在升起。
桃源食府的故事还在继续,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份医食之道的传承,会像这株千年桃树一样,继续生长、开花、结果。
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圆满。
在很多年后,人们依然会讲述着桃源食府的传说。
在那里,每一道菜都是一副良药,每一杯茶都是一次救赎。
而经过那里的人们都会说:
在那个被桃花环绕的山谷里,有一群人在传承着最古老的智慧,用最朴实的方式,治愈着世间的病痛与迷茫。
这,就是桃源食府的千年传说。
而这个传说,还在继续......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