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终于见到钱的样子了
“秦老板,你这银耳不按斤卖,却按个头卖,到是个新奇的卖法。”
秦老板闻言,本来到柜台找钱的手突然顿了一下,意外地说道:
“哈哈……想不到小姑娘你竟还是个识字的。”
如今虽是国太民安之年,可大明朝百姓日子仍旧艰苦,普通农户人家,连儿子都没有书读,何况是个女娃娃?
所以也难怪秦老板会惊讶。
陈三妹闻言,心里暗叫一声糟糕,差点就忘了如今自己这个角色可是目不识丁的地道农家女子,突然能识文断字,无师字通岂不是罕事?
这要是让人知道,别人会不会以为她是天财,又或者把她当妖怪看待。
至于为什么不会把自己当神仙,主要还是这个人性本恶的问题。如果她能对别人有求必应,或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也说不定也会有人把她当神仙的。
陈三妹下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陈勇,只见他满脸疑惑,眼中浓郁的探究让陈三妹顿时谨慎起来。
藏拙!藏拙!再不藏拙就自罚自己多吃两碗饭,真是的!聪明也得藏着些,别张扬的到处招人恨是不是。
陈三妹对着秦老板露出傻傻地笑脸,尽量让自己眼中露出点懵懂无知,伴猪吃老虎咱不擅长,别表里如一的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表现出来也能将就一下了。
这是最低的要求。
“秦老板真是说笑了,我家中弟弟尚未有书可读,我一个女娃娃哪里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哦……是吗?”钱老板饶有兴趣地问,又接着问道:
“你既不识字,为何会知道这是银耳,而这银耳又是按个头卖?难道你不是看我牌子上的标志吗?”
“自然不是的。”陈三妹一脸天真的笑着应,又道:“银耳我曾见过,不必看什么牌子标志我自然知道。
你看,你这银耳摆放不像木耳一般一个大框子装着,而是刻了小阁子,一阁放一株银耳,这一看就知道是按个头卖的了。
只是,我不明白这银耳怎么会按个头卖。”
“嗯……小姑娘到是心细。只是你有所不知,这银耳十分难得,比之燕窝还珍贵些。
一般人家也少有人会像买木耳那样一买就是上斤称的。
就算是有钱的人家拿个百十两银子来买,就一个干货店有时也没那么多。
说白了,其实也就是银耳稀少,若她和木耳一样出的多,自然也不会按个头来卖的。”
听到这里,陈三妹也明白了,说白了就是物以稀为贵。
古代的银耳,自然都是长在山里的野生银耳。
银耳生长条件比木耳更为苛刻,就算是几百年后的现代,野生的银耳也是十分贵重的。
要不是现代有技术培育人工种植银耳,只怕她那种小老百姓也只能在电视上看看银耳长什么样子了。
“原来是这样啊,只是银耳这么稀少,不知道一株能卖多少钱?”
陈三妹开口问秦老板,心里一阵叹息,她这该死的演技啊!
明明那木牌子上大写着银耳单株一两三钱银子,还有些成色差一点的,也标着一两,一两一钱银子等。
她明明都看到懂,却问的这么自然,这不是演技是什么?
“不论是什么货,总能分出上中下几等货色,而好货自然价钱会高一些。
总之,这银耳再差的也能卖到个一两,好的一两六,一两七不等。”
秦老板说着,把一两碎银子和几串同板推到了她跟前道:
“五十六文一斤,三十二斤共计一千七百九十二文钱。我给你一两碎银子,其余七百九十二文给你铜板。
姑娘你算算可是这个数,也点一下这个钱对不对。”
看着眼前堆起的钱,陈三妹露出一口大白牙来。她来到这个鬼地方这么长时间了,也总算见到钱长什么样子了。
可是……她又尴尬了,看着这么多钱,她两只手都拿不完,也没个钱包。
哦……不对,现在的钱不是纸币,人们不用钱包,都是用荷包的。
可是,她一个女孩子,竟然连个装钱的荷包也没有,她老娘也真是够了,抠搜到一个荷包也没给她做。
难不成,把这些钱都往背篓里装,这也太有损形象了吧?二两银子也没有,竟然用背篓背?
不知道得,还以为她做成爆发户想疯了。
虽然她确实想做爆发户,可那不也要低调一点嘛,显得有修养。
陈三妹局促了片刻,还是笑着说道:
“秦老板亲自点算的钱自然是错不了的。”
说着,她想了想,还是撩起衣摆,将钱都兜在了衣摆里。
没办法,只能暂时这样,待会去卖个大荷包吧。
秦老板看着眼前这个连个荷包都没有的女孩子,终是动了些恻隐之心,她叫住了正要走的陈三妹,往柜子里哪了个粉红色的荷包递给了陈三妹。
这是他之间在街上买的,想着他自家的女儿喜欢,便买回去哄哄他的独女。
一个荷包,于她女儿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可对于陈三妹这种贫家女子,却是急需。
陈三妹笑着接了荷包,却也从那一堆的铜板中挑出五个给了陈老板,便笑着说道:
“多谢陈老板好意,可我已经白拿了您一双鞋,怎么好意思再拿荷包。
您是开门做生意的,又不是开善堂的。我不知道这荷包多少钱能卖到,五文钱是我能承受的最大,所以只能给您五文了。
这钱您若不收,我可就不要了。”
秦老板看着眼前太度坚定的女娃娃,心中不禁有些柠檬,他家的孩子若都能有这番处事的觉悟,他也到不愁了。
其实,这倒是秦老板误会了,陈三妹可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处事有多好的觉悟,她也喜欢占便宜,只是不喜欢占小便宜罢了。
占小便宜多掉价啊,要占就得占大便宜。
她不占一个荷包的便宜,那是因为一个荷包不值得让她欠下一个人情。
人世间,最难还的便是人情了。
至于她为什么接下鞋子,那也是因为鞋子是人不要的,所以那不算欠人情
直到出了干货店,陈勇憋了一肚子的紧张才松了过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家三妹看起来还是个不怎么知事的孩子,连男女大防都不太懂,可同别人做起生意来竟是这般的不骄不躁,沉着冷静,进退有度。
而他那么大一个人了,还是个读过几天书的人,光是进到人家的铺子里都觉得紧张不已,更别提跟人谈笑风声了。
唉……其实陈勇完全误会了陈三妹,什么男女大防都不懂,对于他们认为的男女大防,陈三妹这辈子可能都学不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