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陈家有女 > 第61章 方寸之外

第61章 方寸之外

“爷,可听过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呵……这小丫头学了几个字,说出话来倒是不一样了。”陈老爷子笑道。

“爷,这话的意思是说,难道王侯将相是天生的贵种吗?”

陈三妹这话一出,陈老爷子脸上突然就变了下来,紧张的看了看四周,而后急道:“三丫头岂能胡说八道,小心上头怪罪……”

“爷别紧张,这话是书本上写的。既然朝廷能让此书留下,自然是允许说这话的。

我说这话给爷听,就是想告诉爷一个道理。没有人天生就是什么人的,都是要靠自己去努力。

你看,周家几年前不也和咱们一样在地里刨食,短短几年间,周家门楣改变,我们陈家怎么就不可以了呢?”

“三妹,人家周家可是出了一个周庆年呢!”大伯母钱氏说,心里也颇为羡慕。

“是啊,周家出了一个周庆年,读书人,读书一等一好的读书人。可是,咱们陈家有的是男儿啊,怎么就不能像周家一样,靠读书改换门庭了呢?”

陈三妹话一出,在场之人皆倒吸了一口冷气。

陈喜旺不是没有过这种想法的,他也送陈勇去读过书,但陈勇也确实不是那块料,读了一年的书,陈勇实在不愿意继续,他便也歇了那个心思了。

到是次子陈明到有几分天赋,靠着他哥的那几本启蒙书竟也学得了七七八八,但这几年家里实在没什么积蓄,也没了送次子读书的心思了。一来穷,二来也怕他像长子一样学无所成还白费钱。

这时听陈三妹如此之言,到是把他心中的那点抱负给激了出来,此时,他才真正的正视了这个尚未成年的侄女,是个心有成算的孩子。

“三妹是想让大柱子去读书?”

陈喜旺问道。陈家若真能出个读书人自然是好的,就算只是侄子,那他们一家门楣也是能改变的,看看如今的周家就知道。

“不,我是想让大柱子和明二哥哥一起去读书。过两年家里好些时,二柱子和根子也一便去。”

陈明闻言,不自觉的捏紧了裤腿。天知道他是多渴望读书,奈何家境就那样,他也只能认命。甚至有时候他会暗暗在想,当初父亲若是选择让他去读书,如今柳林村的秀才未必只有他周庆年一个。

他心里多少是遗憾的,不过他却能懂父母的苦心。自古以来,多少次子为长子让步,又有多少长子替次子担责,兄弟之间本就是相互亏欠的。

“可是,咱们家如今这状况,又哪里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众人皆愣在陈三妹惊人的话语中尚未开口,李碧云便小声地在陈勇旁边嘀咕起来。虽说小声嘀咕,却也让在场之人听得清清楚楚。

陈明从初时的惊喜中清醒过来,而后目光暗淡地低下了头。

几年前家里条件比这会好,大哥未成亲,那时他尚不能有读书的机会,何况如今家里收入渐少,又有了嫂子,读书于他而言可谓天方夜谭了。

陈三妹看到了陈明脸上的失落,他却是一言不发,她知道,其实他是想读书的,从他初听他能读书的瞬间,他眸中瞬间发亮的眸中就能看出他对读书的渴望。

陈三妹道:“钱的事,嫂嫂不必担心。我年前到镇上的私塾问过,一年一人束修只要八两银子,午饭还能在私塾里吃。”

“什么?八两?”李碧云刷的站起来,语气不善道:“三妹,你要与周家争这口气只管送大柱子去读书便是,没得把大房也拖下水去。八两银子,咱们一家一年不吃不喝未必能挣得了这么多钱。”

李碧云说着,被陈勇拽着坐了下去,心里一万个后悔自己怎么就嘴那么快提了周家那茬了。

李碧云听说了当初陈勇找她去接亲她不肯去,心里认定了陈三妹这个姑子看不起她,所以便一直对她有所不喜,才会想着拿周家的事刺她,没想到这会儿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嫂子说的什么话?”这时陈三妹也颇为烦李碧云,她口气有些生冷道:“我是与周家争这口气,但争这口气怎么就把你们拖下水了?日后明二哥若学有所成,你们就半点不沾光?”

“呵……你也说了你是与周家争这口气,那代价呢?你赌气,难道要我们大房来付出这个代价?”

“住口!”李碧云话才说完,钱氏便一句吼了回去。她抬了抬手,终究还是在众人面前给这个新媳妇留了颜面,没当众教训她。

“大嫂嫂担心钱?我说过不用担心,你所谓的代价,不过是钱的问题,今日我既然提了这事,钱的事自然是我来出,一分也用不着大嫂嫂的荷包。”

陈三妹放出话,她实在不知道李碧云会蠢到这种场合说这种话。她不想因为她的提议让大房闹得兄弟离心,可她若是这个时候不说这话,只怕陈明读书的事便会无疾而终。

“三丫头,别乱说话。”

这时,张氏也插了嘴。开什么玩笑,她要供大柱子读书她没意见,但还要供陈明,往后肯定还有根子,这怎么可能。

面对张氏的话,陈三妹却充耳不闻,她指着桌上的马灯道:

“你们看,这灯。”

众人闻言,皆不明所以地望向桌上的那盏灯。又听陈三妹道:

“风调雨顺,这灯尚能照得方寸之地,我们这一大家子报团挤挤,勉强还算能看见。可一旦急风大雨来,顷刻之便能打碎这盏灯,而后便是无尽黑夜。

如今,我们的处境就如同马灯下的这方寸之地,大明成千上万户普通家庭也都是这种处境,靠着一盏脆弱的马灯度日,也不知方寸之外还能见到什么。

为什么朝不保夕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因为老百姓总是把生的希望寄托在老天能风调雨顺之上,也寄托在当朝政治清明之上。但是不管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稳妥啊。

咱们是一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如今,我有这个能力能让家中兄弟去读书,去改变门楣为什么不去做这件事?不论是大柱子或是明二哥,无论将来他们是谁出人头地,我们姐妹都是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不是吗?

就算再不济,考不上功名,读过书的人,往后日子肯定是不会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