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12章 揍李筠(上)

第12章 揍李筠(上)

后周昭义军节度使(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李筠,善于骑射,能拉开百斤硬弓,郭威时期就因功封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同平章事’从唐朝以后是宰相称谓,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又被称为‘使相’)。

李筠一直驻扎在潞州(山西长治),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山西左权县)与长清寨等,俘获北汉刺史和大将数百名,在后周属于功勋之臣。柴荣即位后,因功拜检校太尉。

可以说李筠出道比赵匡胤早,爵位比赵匡胤高。

柴荣死后,他内心也是浮想联翩的。

五代十国时期,皇帝像走马灯一样轮换,谁的手里有兵有地盘,就可以自己做草头王。

赵匡胤代周建宋的消息传到潞州后,李筠心里嫉妒、悔恨、不服各种情绪交杂在一起,表面上却作出面对南方痛哭流泪忠于后周的姿态,口里大骂韩通无能,范质、王溥无耻。

四月初,赵匡胤派遣使者到潞州,封李筠为中书令,这是顶级高官。

李筠思想本来就没有转过弯来,便打算拒绝任命,但架不住手下幕僚苦苦劝阻,李筠强打精神迎接使节,安排酒席,奏响音乐,酒过三巡,倒也其乐融融。幕僚们见此似乎松了一口气。

李筠的幕僚为什么会劝李筠接受赵匡胤的任命,这是因为赵匡胤在建国初期对后周旧臣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对后周旧臣全部录用,官位依旧。

对于在外有势力的藩镇基本都加官进爵,抚慰有加!就连被王彦升杀死的韩通,也被追赠为中书令,以礼厚葬。

因此只要维持现状,幕僚们都可以保持吃香的喝辣的原状。在没有绝对把握前提下,谁愿意提着脑袋乱折腾呢?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因为他们跟错了团队领导。

宴乐没举行多久,李筠不知是酒意上头还是热血上涌,突然取出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对着画像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李筠的幕僚部属看到这个场面,忍不住头皮发麻。

新王朝刚刚建立,你李筠当着朝廷使节的面搞这一出,不明摆着表示是对新王朝的反对,明摆着对赵匡胤这个新皇帝的不服气么?

见使节手持酒杯尴尬不已,李筠儿子李守节赶紧站起来对他说:“我父亲这是喝酒醉了,才这样犯糊涂。希望你不要介意,我愿意和你到京城开封向陛下解释清楚!”

李守节及时化解了紧张局势,可李筠第二天却死活不让儿子跟随使节去开封。

他内心想干大事,怎么舍得将儿子送入虎口,儿子可是亲生的啊!

但是李守节有些口才,他规劝李筠说:“如果父亲没有其他想法,我去开封可以解除赵匡胤的疑虑;如果父亲想做大事,我可以到开封为父亲打探消息,成大事不拘小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筠释然。

李守节到了开封,见了赵匡胤。赵匡胤的第一句话就是:“太子,你怎么来了?”

李守节一听赵匡胤的语气,吓了一大跳,慌忙用头撞地说:“陛下为何这样问?一定是有奸人在陛下面前离间我父子!陛下认为我有罪,我引颈就死!”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都说潞州李守节能言善辩,勇气过人,果然不假!朕听说你屡次劝谏你父亲,不要与朝廷为难,就凭你这份忠心,朕也会让你毫发无损回归潞州!请你转告李令公,朕没有做天子,任他为所欲为,我坐了天下,凡事可能就由不得他了!”

赵匡胤的意思很明显,我就要做这皇帝,谁不服气我揍谁!话糙理不糙。

可惜李筠听不进去,李守节快马加鞭回到潞州,还是劝李筠与赵匡胤合作,李筠见儿子安然无恙回来,更无顾及,一意孤行,命幕僚书写檄文,历数赵匡胤的罪行布告天下,正式举兵造反。

李筠一边派人逮捕不肯合作反叛的监军周光逊、李廷玉(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便向各个节度使身边派出了监军,这个监军基本是单枪匹马上任,很需要胆气的),一边派心腹孙孚、刘继冲到北汉寻求援军。

在此之前,北汉皇帝刘钧通过间谍侦知李筠的反叛意图,双方早已暗通曲款了。

李筠幕僚闾丘仲卿献策说:“太尉孤军举大事,形势对我们不利,虽然北汉答应支援,但恐怕他们不会真心实意的尽全力,毕竟我们和北汉做了七八年的死对头啊!开封那边兵甲精锐,我们确实难以和他争夺锋芒!不如西跨太行山,直抵怀州、孟州,拒守虎牢关,占领洛阳,然后再向东方夺取天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李筠却傲然说:“我是周朝的老臣宿将,和世宗皇帝柴荣如同兄弟,开封城里禁卫军的官兵,都是我的旧相识。一旦听说我的大军开到,肯定会倒戈响应我的行动,再说我还有儋珪枪、拨汗马,何愁不能得天下?”弃闾丘仲卿的良策如敝屣。

儋珪是李筠手下爱将,勇猛有力,枪法精湛!拨汗马是李筠的宝马,可以日行七百里,李筠平时深为夸耀这一人一马,将他们视为至宝!

李筠先派军攻击泽州,斩泽州刺史张福,李筠一战而胜,自信心更加爆满,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姿态!

李筠反叛的消息传到开封,赵匡胤措施很果断,立即派石守信、高怀德统军征讨。

大军出发前,赵匡胤特别指示石守信:“兵贵神速,你们必须急行军占据隘口,不能让李筠西窜太行山,只要困住李筠,他必败无疑!”

之后又派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配合行动。

最后,赵匡胤命令三司使(财政主官)张美负责后勤补给,张美却对太祖说:“怀州(河南焦作)刺史马令琮早料到李筠会反叛,已经提前储备好了粮草!”

范质刚好在旁边,连忙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马令琮有准备,应该诏令让他的粮草全力供应讨伐大军!”赵匡胤即刻下诏让马令琮全权负责。

李筠虽然有爱将宝马,但战争岂能倚仗一将一马就能取胜?

石守信、高怀德有马令琮的充足后勤供应,在长平一战就击溃李筠,斩首三千级,二战又攻下大会寨。

李筠只得退守泽州,让其子李守节守上党。

两人互为犄角,和石守信、高怀德相互对峙。

佐料:范质归附赵匡胤后,赵匡胤仍让他担任宰相。在宋以前,宰相见天子讨论朝政大事,都是坐而论道!结束时,天子赐茶,宰相从容退出。

唐和五代都是这个惯例。

赵匡胤作了皇帝后,范质忌惮赵匡胤的英明睿智,每次有大事都用札子写好站着进呈给赵匡胤,并不是坐着一起商量,赵匡胤很认可这态度,从此宰相向天子递交的奏章越来越多,坐着讨论朝廷大事的规矩也就渐渐废除了。

范质为人清廉耿直,范质死后,太祖对他的评价是:“我听说范质家产唯有陋居,没有置办产业,是真宰相!”

而太宗赵匡义对他的评价则是:“宰相中能循规蹈矩,珍惜名誉,保持操节,没有超过范质的!可惜范质欠周世宗(柴荣)一条命!”

赵匡义的评价可以说是刻毒。

如果范质泉下有知,不知道是否会气得从棺材板子里坐起来?因为五代中但凡有名的将相大臣,都是历经两代以上,为什么单单对范质要求这样苛刻呢?

但是司马光的《涑水纪闻》里又记载这话是赵匡胤说的。至于是谁说的,我们无法得知,读者自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