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24章 庆历和

第24章 庆历和

李元昊出兵攻渭州,兵分两路,一路在定川寨大胜宋军,顺利抵达渭州,另一路进攻彭阳城,宋朝知原州(甘肃镇原)景泰亲自率军五千抵御,景泰依靠这五千兵力,在潘原(甘肃平凉境内)竟然获得全胜。这就是另一路西夏军不能按期抵达渭州的原因。

尽管宋夏之间三大战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但西夏靠战争掳掠所获财物,和先前大宋每年的赏赐及边境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却少得多了。

在李元昊称帝前,西夏每年都可以从宋朝得到“岁赐”的白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这是夏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在沿边榷场,党项人还以境内所产的青白盐及畜产品换取宋朝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手工业产品,这些物资都是夏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如今,两国决裂,宋朝实行经济封锁政策,不仅停止“岁赐”,而且关闭榷场,不准青白盐入境,禁止双边贸易,从而给夏国的经济致命的打击。这种经济封锁实际比战争还要可怕!

在宋夏战争中,虽然夏国取得了部分胜利,但是本国也伤亡了很多将士,常言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西夏国人口本来仅有三百万左右,仅有大宋人口十分之一,怎么能持续和大宋斗狠?

党项族人由于连战征战,生活越来越困难,阵亡的族人越来越多,部卒也就越来越不愿打仗。不仅党项族的普通百姓如此,连不少部落首领也反对再战。

因此,李元昊想到了和议。公元1043年正月,李元昊上书宋廷,请求和谈,赵祯因为连吃败仗,心里失望、厌烦,也有意和谈,只是不能主动提及,现西夏主动要谈,正中赵祯下怀,但怎么谈?赵祯密诏,让庞籍主持和谈事宜。

其实在定川寨之战发生前,西夏国因为境内鼠患、旱灾连绵,李元昊便派李文贵,手持西夏重臣野利旺荣的书信来延州送给庞籍,传达西夏求和的意图。庞籍担心李元昊使诈,扣留李文贵不放,之后,果然发生定川寨之战。

此次,庞籍接到赵祯命令后,便将李文贵放回去,让他传达大宋皇帝同意和谈意图,李元昊闻报大喜。

二月,李元昊再派李文贵等到延州议和,但是态度仍然强硬倔强,不肯削除帝王称号,并且强调道:“比如中午的太阳,只能顺应天意西落,怎能逆天而行东下呢?”

庞籍认为李元昊狂妄不服,不敢自做主张,向赵祯请示,赵祯诏命庞籍可以答复。

李元昊获悉大宋有和谈的诚意,再命六宅使贺从勖和李文贵到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称“儿子”但不称臣。“兀卒”也叫“吾祖”,是党项族“可汗”称号。

庞籍道:“名不正,言不顺。你国不称臣,我不能上报大宋皇帝。”

贺从勖辩解道:“儿子侍奉父亲,就是称臣事君,你送我到京城去谈,大宋天子如果不同意,再从长计议!”

庞籍即派人护送送贺从勖到开封。四月六日,贺从勖抵达京都,赵祯派使接见,经过磋商,随后赵祯命邵良佐、张士元、张子奭、王正伦等赴西夏,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赏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赵祯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意思很明显:钱,我大宋有的是,可以给你,但你李元昊必须称臣。

李元昊大概确实熬了几年的苦日子,尽管谋臣张元极力反对议和,李元昊还是决定面对现实,在“面子”和“面包”面前,李元昊毅然选择了“面包”。

这很好理解,儿子都愿意做,还不愿意做臣子吗?没有“面包”,恐怕连儿子都没得做!

公元1044年五月,李元昊上书遣使向大宋递交誓书,低下头颅称臣,同时索要银两、帛绢、茶叶共计二十五万五千(绢十五万匹、七万五千两银和三万斤茶叶)。赵祯遣使赐李元昊诏书,同意!

十二月,赵祯派张子奭为“册礼使”,张士元为副使,正式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并赏赐锦衣、黄金腰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夏国主印”方二寸一分,纯银打造,外涂金粉。

至此,宋夏正式达成和议: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奉宋朝为正朔;大宋允许夏国设置官属;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士兵、民户归还对方;双方边民逃往对方领土,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遣还;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上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等等,史称“庆历和议”。

1045年,大宋应李元昊请求,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恢复了贸易往来。但是李元昊始终觉得称臣丢失了脸面。以后大宋派使者到西夏,李元昊只让使者呆在宥州,不让他们进兴州。李元昊在西夏国内,仍然是皇帝做派。

公元1048年,李元昊死,时年四十六岁。顺便说一句,李元昊死后,李谅祚即位,年方两岁。西夏国由三大将领分治。宋朝有人提出乘此机会,用节度使等高官厚禄引诱三大将领,可不战而瓦解西夏。

此时程琳为陕西安抚使,主持边关军事。程琳道:“乘人国丧,不是我们中原的礼仪,不如乘势安抚。”

宋仁宗的“仁”并非浪得虚名,竟然同意了程琳鼠目寸光的观点。由此丧失了这个天赐良机。

佐料:景泰潘原之战获得全胜,《宋史》语焉不详,这不是个案,而是奇怪的普遍现象。

但凡宋军有名的败仗,《宋史》将来龙去脉、战争场面,记录的一清二楚,而宋军的很多胜仗,《宋史》都记录得含糊不清,有些甚至一笔带过,让我们绞尽脑汁去抠挖!这也是我们后人总觉得大宋军事上疲软的重要原因。

潘原之战,《宋史.景泰传》是这样记载的:葛怀敏战没,敌骑越平凉,至潘原,景泰从原州抄小路赶赴潘原,先锋张迥害怕不敢进军,景泰将他斩首示众。

在彭阳西遇敌,部将夏侯观想退入彭阳城坚守,景泰不准许,而是在城外依山列阵,还没有成阵型,敌骑来犯,景泰暗中派三百骑兵分成左右两翼,打着旗帜为疑兵。

敌骑反身便逃,将校请求追击,景泰觉得反常,制止不准擅自行动,先派哨骑搜山侦查,果然发现伏兵,景泰挥兵出击伏兵,斩首千余级获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