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科教兴国
周云的商部吸引了不少火力。
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秦天风一党前所未有的团结。
再让周云这样折腾下去,他们一年得少入账至少几十万两白银。
而作为食物链之首的秦天风,损失的是几百万白银。
这还是在战乱期间的数字,现在大周战乱平息,百废待兴,老百姓能安安心心种地搞生产,就能更加促进经济的发展,钱财的流通。
那依附于他们的商铺,也将收入加倍。
作为他们的后台,秦天风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
而现在,周云成立商部,还把全国首富搞到来当官,没有经过科举和选拔,就直接走马上任。
大部分官员反对的理由,也是这个原因。
大概意思就是,周云此举会促进商贾买官的恶行。
到时候,朝堂上全是浑身铜臭味的官员,这样下去,对朝廷发展不利。
见众官员反对,周云也不跟他们继续争论,而是在几日后,将那些反对得最厉害的官员直接派人拿下。
这些人,手底下都不干净。
刚开始还想负隅顽抗,直到周云将他们贪污,欺男霸女和鱼肉百姓的证据甩出来之后,这些人全都傻眼了。
敢情陛下前几日的静默,不是认输,而是去收集他们违反律法的证据。
也不对……
他们做下的那些事,早都将证据抹除了,而且相关人员也基本上死的死关押的关押,怎么可能几天就能查的这么清楚?
死牢中的官员,不对,狱友们这才反应过来,陛下估计早都开始查他们了!
只不过,现在这些话,他们压根没机会送出大牢。
被扔进死牢,又有萧统重兵把守,别说左相不想营救他们,就算是想,萧统也有办法拦截。
这人恨不得十二个时辰都住在这里。
就算不在的时候,也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秦天风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从来不会自己出头,而是恰到好处地怂恿别人去为他做。
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总有人为他前仆后继。
不过,这一批贪官杀了,抄家之后,周云的内库又充实了不少。
他也不急于发家致富。
整个大周若是富裕了,他这个皇帝的日子还会难过吗?
大手一挥,周云转头就将这笔银子拨到了几处边关。
马上就要入冬了,给士兵们发发军饷,添置一些厚实的衣物,再让他们给家里一些银两,让将士们的家人也能过个好冬天。
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都在颂扬周云的帝王之术。
这是一个真正为民为国的好陛下啊!
而被众人称颂的周云,现在正在埋头琢磨一些新的东西。
之前他做民意征询的时候,解决了百姓们的冤屈,其中以老赵头的冤屈最为骇人。
而周云也将这个案子作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最终将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归案,这其中,除了贵为尚书的案犯,还有相关小吏全部斩杀。
而墨门的人,也主动现身,投身在周云麾下,墨门门主心甘情愿地效力。
周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科教兴国的曙光。
这里面的奇人异士太多了,有会造船的,还有会造弓弩的队伍,甚至还有会机关和大型机械的人。
不仅如此,还有擅长特殊岐黄之术的人。
这种人,在周云的世界叫外科医生。
他们居然能轻松地给人医治绝症,比如摘除肿瘤之类的手术,还能抢救濒死的产妇,将婴儿从产妇腹中剖出,甚至还能救活产妇。
这在这个朝代,是很宝贵的!
面对如此大的一个技能团队,周云就像饿狼扑食一般涌了上去。
眼中冒着绿光,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宰,咳咳,怎么利用好这么大的一个兴国助力!
一个国家,能抓住科技的翅膀,绝对会振翅高飞!
因此,墨门的人,彻底被周云盘活了。
再也低调不了了。
就连墨门门主每天都忙得像个陀螺,根本没法低调。
连消失的闻沐雪也被征用,天天帮忙登记造册,别说,她好像挺喜欢也挺擅长这方面的事情。
再也想不起来替闻虎报仇的事,而她当初许下将大周搅和成一滩浑水的宏愿,也早都抛诸脑后。
甚至在偶尔看到周云来视察进度的时候,闻沐雪都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只是淡淡地行礼完,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周云看到她的变化,也就没将此人视为大周的潜在敌人了。
毕竟,谁会厌烦一个认真工作的人呢?
墨门的人在周云的安排下,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全部编撰成册。
一共十余个目次,在周云强大的组织能力下,耗时几月,总算是完成了大半。
就在墨门的人松了口气的时候,他们发现现在居然是自己最轻松的时候。
到立冬之后,周云开始加大动作。
反正冬日也没什么忙活的,干脆搞些有意义的事情。
周云举办了一次特殊的科举考试。
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各方面人才。
当然,主要是挑选有天赋的年轻人,加入墨门。
现在的墨门,也不叫墨门,周云做主,将他们改名为科技部。
墨门的人欣然接受,甚至也同意了周云的脑回路。
在他们编撰的册子中,周云还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思路。
还有之前大败赵国的“炸弹”,也在周云的主持下,开始大肆开采原料。
不少科举成绩不理想的人,看到举国上下张贴的告示,心中顿时又来了希望。
砸锅卖铁筹集路费,也要进京都参加考试。
只因为周云颁布的律令说了,一旦被科技部录用,将来回路费全部报销。
哦,对了,陛下还十分贴心地解释了一下,报销就是指自己来回的花费全部都由朝廷负责。
甚至,若是能万幸考中,进入之后,终身都有银子花。
活得越久,能拿到的饷银就更多。
周云将后世对待科技人才的什么“终身津贴”,还有各种特殊补助,都借鉴了过来。
有句话说得好,财帛动人心。
这样一来,报名的人就更多了。
一时之间,大周京都还是头一次汇集到如此多全国各地的人。
各种各样的人,各个地方的语言汇集一堂。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希望。
陛下这半年以来的各种举措和动作,让大周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虽然不太懂这个特殊的科举考试,但是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试试。
万一进去了呢?
那可是一辈子的金饭碗啊!
朝野上下,市井街坊,无一不在议论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