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的确良
过了八月十五。
秋意更浓。
河集公社这边的龙眼,几乎都采摘完毕。
九成九的龙眼,都被制成了桂圆肉,卖给了周春明。
对河公社也开始发力。
他们拿过接力棒,马不停蹄的开始进行龙眼加工。
本身烘焙桂圆肉,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只需要控制好火候,派着人时刻看管,也就差不多了。
由于韩二斤的指挥调度,所以那边能动员的社员,几乎都来帮忙,各个大队都建有两到三座烘焙炉。
运到药材站的桂圆肉,每天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没办法。
眼看着就要过了采摘季,必须得抓紧时间。
否则将造成大量的损失。
对河公社这批桂圆肉,全都销往个体药材站,由赵信才负责。
崭新的东风货车,也已经就位。
不是一辆,而是两辆。
这是因为,除了一辆捐给对河公社运输队,另一辆则是用来给布店跑长途拉货。
中秋赏月那晚,周春明跟李岚和赵永红都谈过了。
他认定,布匹生意将会异常火爆。
一辆货车显然忙不过来。
正因为如此。
周春明还提高待遇,又招揽了一名司机。
这位新司机姓倪,叫做倪旺材,跟贺海波是老熟人。
听说这边药材站待遇优厚,老板也好说话,前景非常看好,所以倪司机也火线加入。
现在,两名司机的工资加奖金,甚至能拿到每个月三百块钱。
这可是妥妥的高薪。
不过,也相对比较辛苦。
小谭回了一趟家里,跟家人团聚过了中秋,也火速赶到省城,跟着辛志刚一起学驾驶。
等到这两位学成归来,司机基本上够用了。
这一天。
周春明跟贺海波和倪旺材,去了一趟樟树药都。
把之前囤积的细辛和黄连,都找到了买家。
利润空间确实很大,跟他记忆中的价格差不多。
其实现在,樟树还只是个小地方,唤作清江县,并没有正式冠以药都的称呼,但是中药材交流会开了蛮多届了。
之前周春明看报纸,清楚的记得,樟树药交会来了上千家单位,交流了七千多种药材,成交金额上亿。
这可是1980年,一个小目标属于天文数字。
哪怕还没建成药材交易大市场,商家也非常多了。
到了这种地方,看到如此多的同行,周春明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他也顺带着,跟几家老牌中药材商贩留了联系方式。
到时候通过电话沟通,比较容易了解药材行情,知晓价格波动。
在樟树待了一天。
周春明又迅速赶回去。
因为布店已经准备充分,开张在即。
所以,他要跟赵永红一起去进货。
当下的布料市场,还是以棉布为主,甚至,还有农民朋友用自家的棉花纺织粗布。
不过,的确良的面料,在去年已经国产化。
但是它的流行,时间还要更提前一些。
先是干部和知识分子穿,后来逐渐发展到工薪阶层,以及各界群众跟风。
在羊都的市场上,每米的确良的价格是两到三块钱。
如果去化纤厂进货,价格还要更便宜。
这玩意就是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的。
毫无疑问,八十年代是的确良的高光时刻。
它将会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但是,这种布料的弊端也很明显。
穿在身上不透气,不排汗,天热它也热,天冷它也冷,如果不慎淋了雨,穿在身上跟塑料布一样,更有走光的危险。
虽然缺点不少。
但是,的确良将会风靡大江南北,是个明显的趋势。
这对于布匹经营来说,就是一个风口。
是一个发财致富的黄金机会。
赶到化纤厂,周春明顿时发现,从全国各地赶来进货的商贩并不算少。
他看了看样品。
这种面料摸起来质地光滑细腻,而且非常结实耐磨,据说穿个两三年都不容易烂。
原先的棉布,就不具备这种特点。因为棉布容易烂,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人身上穿的棉质衣裤,都是补丁撂补丁。
虽然是论米来卖,但是的确良布料很宽,一米就能做一件白衬衣。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进了两车的货。
“春明,你说咱们这两车货要卖多久?到过年的时候,能卖完吗?”赵永红有些忐忑。
虽然进货的钱,不是由她来出。
但是成本还是挺惊人的。
再加上往来的运输费用。
每米的确良的成本接近三块钱。
虽然知道利润很大,但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也没有这个本钱。
周春明呵呵道:“赵姨,你也甭担心,最迟半个月,最快一个星期,咱们就要补货了。”
什么?!
赵永红眼睛瞪得溜圆。
她简直难以置信。
换成别人说这种话,赵永红肯定认为这是个疯子。
但是,周春明经营药材,已经挣到了丰厚的身家,娶个媳妇都给买了全套的纯金首饰。
所以,赵永红对他有一种莫名的信任。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嘛。
“那咱们卖多少钱比较合适?”赵永红又问。
周春明答道:“很简单,每米卖九块九毛九,而且不用布票,肯定会引起哄抢!全县人民都会跑来抢购!到时候您就有得忙喽!”
“有道理!”赵永红点头。
她也是家庭妇女,要为自己和子女的穿衣问题而操心。
周春明给出的价格,确实足够吸引人。
尤其是不用布票,群众自然喜闻乐见。
布料新颖,价格实惠,再加上不用布票,那必须是王炸组合,大概率能够卖爆。
“老板,为啥不卖十块钱呢?也就差个一分钱嘛,整数多方便算钱啊。”倪旺材很好奇。
赵永红也嗯了一声,她也有同样的疑问。
周春明笑道:“这是价格心理学,你不懂的。”
听到这样的新名词,倪司机一脸懵逼。
赵永红却是无所谓。
女婿这么定价,自然有他的道理。
到时候看看效果就知道了。
“如果有人批量购买,批发价该怎么定?”她想了想,又问道。
“暂时不做批发。”周春明说道,“等到把市场打开,名气彻底打响,咱们再考虑这个。”
“基本上,我认为八块钱每米,是个合适的价格。”
“如果整车的拿货,再便宜一块或五毛,也是可以的。”
“行!我明白了!”赵永红缓缓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