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朝议
翌日早朝
昨夜一场大雪,让整个京城银装素裹。天上还不时飘着几个雪花,如果有大太阳,没有风,只是清冷,大家还能扛一下。现在是寅时,天不亮,再加上西北风一吹,还有那没过半小腿的积雪,不断的往脖子里面灌,让等在外面等上早朝的官员以及小厮都是在不断的打着哆嗦。有轿子和马车的官员还好一些,可以临时待在里面,勉强不与那风雪直接接触。一会要排队的时候,照常要接受这种折磨。
上了早朝之后,尚未讨论赈灾之事,李治的亲娘舅长孙无忌,对李治未经内阁及朝廷众臣朝议,而破格提拔赵元恺为正三品,以及对赵元恺的封赏提出了异议。
长孙无忌认为赵元恺对江山社稷无寸功可言,但是却被封了一个三品,这有违礼制。
长孙无忌认为赵元恺文无名,武无功,就算要封赏也要等赵元恺建了功业之后,酌情提拔任用,而不是凭李治自己的喜好,就做出这种没有经过内阁商讨就做出封赏。
封赏也没有关系,应该从底层做起来,如果文韬武略,那时才可以重用。现在一上来,就赐封正三品高官,这对那些常年征战在外,对国家社稷有大功,却无法得到重用和提拔的军士如何能信服,如何能不让他们心寒。而且总黜陟使事关朝廷肱骨,更关系到朝堂稳定安全,百姓安居。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考核,不知道深浅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名声不是很好的年轻人,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长孙无忌提出,最好能让李治免去现在对赵元恺的封赏,最多给予他一个七品县令,如果是人才,经过考察之后,如果确实是可造之才,再委以重任。
长孙无忌这一提议,不管是他身后以及他的派系里的人,还是一些世家在朝堂的代言人,也开始附议。
李治有些恼怒,可这是朝堂,作为君王,胸怀和定力还是有的。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长孙无忌以及朝中大臣。
不过朝中与赵元恺交好的文官武将,还有一些合作中的世家代言人,开始出声反对长孙无忌的提议。
“陛下,臣以为,君无戏言。既然陛下已经对赵元恺赵大人赐下高官,就不能出尔反尔。而且微臣听闻,这赵大人武艺高强,可力敌多代将军。至于人品名声,也不过是没有考取功名,至于王家长女抗婚更是以讹传讹而已,不足为信。现在不是已经完婚了吗?如果真的是拒婚,现在怎么可能成婚?还王侍郎也在这,不如问问他,看看他如何说。如果国公大人对赵大人的能力不甚看好,以微臣之见,这原先的封赐先不必免去,可暂缓赵大人上任。毕竟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大事,谨慎些总是好的。”
此时,当朝宰相杜正伦躬身施礼,款款道来。
”陛下,小女自小顽劣,与家婿关系很好,一切都是玩笑而已,当不得真,而如今两人已经成亲多月,夫妇和睦,望陛下明鉴!“
此时,王相如站了出来,躬身说道。
李治皱了皱眉,只是对着王相如挥了挥手,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扫视着满朝文武百官。最后才把目光又停在了杜正伦身上。
杜正伦又继续说道:“陛下可先派赵大人做些有目共睹的事情出来,到……”
“好了,都不要说了。列位臣工,这江山是朕的江山,这封赐也是朕的封赐,难道朕要封赏一个人,还需要你们的允许吗?不要忘了,雷霆雨露,均为君恩。”没等杜正伦说完,李治便打断了他的话,满目含火般的斥责着。
“今日列位臣工的品级官位皆是朕的赐予,朕能赐予尔等,亦可赐予别人,难道朕做事还需要列位臣工同意,还需要臣工指点吗?来,这个皇位,你们来坐吧!”
”臣等万死!“众大臣齐齐跪在地上请罪。
”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如果哪位臣工还有异议就回家养老吧。“
李治带着怒气说完,原本他想不管满朝文武,直接起身离开了大殿。后来一想,不行,今日还要议赈灾的事,便收起怒火。
”喏!“
“大家可能不知道,赵元恺将军已经为军中奉上了一物,不仅增强了我大唐整个骑兵的战力,最关键的是他还能保证战马的战力,让战马在军中使用的时间更长。虽然他没有亲自上战场,但是他却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这个话题就这样了,以后也不要提了。现在还是商议一下赈灾之事吧。”
赵元恺的封赏,就在李治的坚持,以及部分与赵元恺交好的官员力推下,终于算是尘埃落定。
接下来就是整个赈灾的事情。包括钱粮的筹集,包括前去赈灾的官员,以及路线,都在大殿上不断的争议着。
最后,所有事情全部都定了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官员,李治派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人——李积(徐世绩)。只所以想不到,主要是因为李积年龄偏大了一些,60岁了。
李治册拜李积为司空,带户部、工部一部分官员和工匠前去灾区赈灾。由左千牛胄曹韦弘机,率领1000名左右千牛卫一路护送,两日后出发。
工部、不良人、靖安司、以及沿途各县衙、府衙利用这两日带人清扫路面。
户部负责筹集钱粮,不仅动用国库储备,更是让各官员以及各世家富户、商户进行募捐。
赵元恺领着张茂、乔千石以及200名左右千牛卫,以及南下的物资,还有后续募捐的物资,晚李积五日出发。不过不是南巡,而是前往幽州灾区。
“退朝!”窦公公在商议完各顶要事后,赶紧喊出了这俩字。然后躬身紧走几步,跟李治,随在李治身后离去。
很快,一封新的圣旨进入了赵府。而随着圣旨的到来,赵元恺再次入了宫。
同时,盛唐商行与赵家捐赠的物资送到了户部。此次盛唐商行共捐出米600石,银票1000两。赵家直接捐出米500石,银票1000两。
朝廷对于捐赠物资的商行及世家或者个人,随时进行了公布,张贴在各城门以及各县衙门口。
而且朝廷还下文说,不仅要公布,还要将捐赠物资的个人、世家、商号以及官员立功德碑公布,让捐赠者,受万民敬仰。捐赠的越多,越靠前,名字也就越大。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的官员、世家、以及商号捐赠钱款及物资者,络绎不绝。
不仅这次赈灾的钱款以及物资够了,而且连带着国库也是充盈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