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贺双卿的烦恼
贺先生突然又想起了黄婉儿那个小可怜,如果不是赵庆的话,恐怕早就被她兄长卖到暗门子接客了,赵庆提前和贺双卿定了姻亲,黄婉儿的命硬就会变得凄惨。
贺先生于心不忍,最终叹了一口气,一切皆有缘法。
老天爷注定了有缘无分,这桩因缘只能无疾而终了。
赵庆不知道贺先生给女儿说了什么,自从回家以后,贺双卿始终精神不振。
就连吃饭的时候,贺双卿没有像往常一样,拿着筷子与他抢东西吃。
贺双卿端着青花釉瓷碗,愣愣出神,饭凉了都不知道吃,像是有什么烦心事,烦恼到了顾不上吃黄婉儿做的美味佳肴。
赵庆关切地询问了一句:“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说来听听,说不定能够给你一个好的建议。”
贺双卿回头看了一眼赵庆,怔怔地看着他,看得赵庆心里发毛。
到了最后,贺双卿只是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埋头吃完了碗里的胭脂米,说了一句我先回去歇着了,关上了东梢间的木门。
李清清还以为她被赵庆给欺负了,不免说了两句:“贺双卿能够住在咱们家,以她府试案首的才学给你当西席先生,是咱们家的福分,往后遇到的事让着点贺双卿。”
赵庆一脸的冤枉,更是糊涂:“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今天离开漕水书院的时候,贺先生把她留下来谈了些事情。回来以后就变成这样了,到现在我也是一脑袋浆糊,不清楚她这是怎么了。”
李清清对于这句话,大抵是不相信,以过来人的眼光可以看得出来。
贺双卿明显是受到了欺负,还是女人被男人欺负了,说白了就是忧虑情愫上的事情。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任何事能够像今天这般,怔怔出神,吃饭的时候都在发愣。
李清清指了指东梢间的房门,示意他过去安慰贺双卿,免得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赵庆无奈,只能顺着回廊走了过去,轻轻敲响了东梢间的房门。
“咚咚——”
连续敲了好几声,始终没有得到回应,似乎是已经睡着了。
贺双卿为了保持细腰,每晚吃过饭以后,都会坐在窗棂前看上一两个时辰的书卷。
免得吃完就睡,身体发福了。
以她的习惯不会这么早睡一下,应该是不想理人。
赵庆隔着木门说了一句:“有什么烦心事可以说出来,咱们俩自从坐在一起在私塾里求学,不说两小无猜吧,也是相互倾诉烦心事。我还会像往常一样,有主意就帮你出主意,没有主意的话帮着你骂人。”
赵庆过去是个木讷的小书生,哪能给贺双卿提出什么好主意,每次碰到她有烦心事,只能帮着她一起骂人。
傻人有傻福,误打误撞的反倒是哄好了贺双卿。
只是这一次,贺双卿就连是什么烦心事都不肯说出来,想帮她骂人也无从下手了。
贺双卿回到自己的厢房里面以后,松开了束缚波涛汹涌的红肚兜,胸前轻松了很多,心里却是越发的烦闷。
她斜倚在青纱帐床榻上,看着门外的那个身影,愣愣出神。
见他不停的安慰自己,小心翼翼的说着各种好话,生怕再次惹到了烦心事。
贺双卿忧郁脸容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轻声说了一句:“是京城里的一件事,你解决不了这件事,还是让我自己安静一会儿。”
京城?
赵庆想了想,以为是涉及到了乡试的烦心事,他确实解决不了这件事。
燕蓟府的府治所紧挨京城,要不了多久就要迁到小汴京来了。
京州的州治所是唯一一个没有州治所的州,京州衙门就在京城里,京州贡院也在京城里,因此京州的秀才们参加乡试都是赶往京城。
贺双卿的这句话里提到了京城,而她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参加乡试了。
十有八九是关于乡试的烦心事,这便是无解的难题了,任凭赵庆有一肚子的主意,对于这件事只有束手无策。
毕竟,他现在对于县试案首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更何况是京州乡试。
赵庆点了点头,留下一句话转身离开了:“有什么事随时说,只要能帮到你的地方义不容辞,帮不到你,也会跟着你一起骂人。”
贺双卿听到一起骂人这句话,‘扑哧’笑出了声,勾起了过去一起同窗时候的美好回忆。
贺双卿笑颜逐开:“你赶紧回去温习功课,我爹明天抽查的时候,倘若是背诵文章有一点纰漏,少不了又要挨板子了。”
贺先生平时看起来阔达的样子,涉及到了授学,尤其是教授赵庆贺双卿有两人。
往往会变得格外严厉,只要有一个字出现了纰漏,少不了挨板子。
赵庆这段时间没少挨板子,听到贺双卿这句话,手掌隐隐作痛了,苦笑了一声:“以我几乎可以说得上是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还要经常挨贺先生的板子,难怪你能够成为府案首,名师出高徒,额……不对,应该是严师出高徒。”
赵庆闲聊了两句,不再打扰了,转身离开了东梢间门口,走进了书斋里。
摊开海内鸿儒王心斋的着作《格物要旨》,细心研读了起来,尤其是对姚公亲手批注的一些文字,用心记在了脑子里。
姚公虽然没有明说收徒,得知贺先生开始教授赵庆泰州学派的学说,却给予了不少的帮助。
这其中也有贺先生的面子在,亲自去了一趟隔壁的姚公宅子里,索要了他亲笔批注的泰州学派典籍,交给了赵庆研读。
其他的泰州学派门生,只能通过姚公平时的讲学,根据姚公口述,记录下来姚公关于《格物要旨》等典籍的批注。
不过,口述哪有亲笔记录的清楚,赵庆对于泰州学派学说的理解不见得比漕水书院后院那些读书人深入浅出,但接触到的知识却比他们广泛。
赵庆整天和贺双卿打情骂俏,足够让泰州学派门生感到羡慕了,他们要是知道赵庆还能拿着姚公亲笔批注的典籍进行研读,恐怕肚子里的酸水都要冒到喉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