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性格
满满的幸福感第二要素那就要归功于我的性格。
在诸多心灵鸡汤里,性格决定命运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至少我是认同这句话的。
衣食无忧的儿时经历让我从小就一直没有什么羡慕、遗憾等容易引发心灵缺憾的问题,这点我一直觉得很重要。
我认识很多的人,无论从哪方面看,他们都应该算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他们有的身居要职,有的腰缠万贯,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孩子出众,但他们心中没有安全感,这表现在长大后的他们总是想通过一些什么来证明自己,来证明自己过得好,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证明自己的出众......
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儿时欠缺一些重要的东西。
有的欠缺学习,有的欠缺物质,有的欠缺关爱,有的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等等,这种总想通过花样表现去证明自己比身边人或曾经的身边人活得好的最根本的缘由就是严重缺乏自信。
我把这归结为自卑,这样的人很多。
其实并不是所有有上述欠缺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有问题的那部分人只是觉得别人会在意他们欠缺这些。
其实他们真的想多了,除了父母亲人,没有人会真正去关心一个和自己不太相关的人,甚至都没人发现他们自己认为的所谓的欠缺。他们只是虚构了一个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场景,然后就在以后的日子中不停地代入,用自己所解读的别人的动作、眼神和成绩折磨自己。
不是一次,而是反反复复折磨自己。
然后继续想方设法去证明自己。
循环往复!
说得不一定对,也真的没有针对某个人,请勿对号入座。如果有人对号入座了,就说明我说对了,即使单纯的为了证明我说得不对,大家也别对号入座。
有点儿绕嘴!
其实易中天先生在他的《中华史4-青春志》一书中曾总结说:“从西周、东周到春秋,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那时的人,是有着真性情、真血气的,因此有情有义、也敢爱敢恨。”我也是第二次看到这段才明白他为什么选择了“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情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贰的臣子、力挽狂澜的使节,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作为素材来写我们中华民族这段青春志,其正如梁启超说的,只有少年人才常思将来,到了老年就惟思既往了。惟思将来才生希望心。惟生希望心,才会进取。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从中也证明了一个人的少年时代的重要性。
在谈到希腊艺术时说过,一个成年人并不可能再变成儿童。但,儿童的天真不让他感到愉快吗?他不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一个民族的固有性格,不是在他儿童的天性中,在每一个时代都纯真地复活着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重返的阶段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
易先生说:“当然应该。”
田后生也说:“当然应该。”
所以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是会影响他一生的。
我也确认,一个人只有了解我的这段童年经历,才会知道为什么我会和别人不一样!
和我接触过并深入了解我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我身上有两个很重要的性格特点。
其中之一就是我从不抱怨。
应该是没人听见过我抱怨什么。
在这种心态下,我自然会比许多人多了很多开心的机会,当然会增加幸福感。
其实关于心态,夫人一直是鄙视我的,她总说我不够大气。
初闻很不服气。
我总说,我从来没有主动挑过事儿,基本上都是别人先惹我的,但这些年细想下来,她说得也有道理。
作为天蝎座,我还是有时候计较别人的错误,别人的低素质,别人的无知......
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在他收集编著的那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菜根谭》中说过:“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意思是我如果是炼钢的洪大火炉,何必担心顽石钝铁不能被我熔化,我如果真的是巨海长江,又何必担心细流与污垢不能被我容纳。
还得修炼!
还得经常背一背上面的话,让自己成为洪炉大冶,成为巨海长江!
我的第二个让我幸福感增加的重要性格特点不好形容,如果非要找一个能表达的词,应该就是独特的舍得观。
自从自己把琴棋书画作为自己装文雅必备的爱好之后(具体情况将在第四章文笔中的第2节《“诗仙”转世》一文再细说),陆陆续续又增添了一些,慢慢变成了如今我行文目录中的九个大项。
有所好就必有所弃。
我个人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取、得、舍一些、留一些,然后再取,再得,再舍一些,再留一些......不断循环的过程,直到最后什么也取不了的时候也就把原来得到的也一齐全都失去了,那时就Game over了。
谢幕!
离场!
等到这个世上没有人能再想起你时永远消逝!
再没有你来过的痕迹。
这其中有些取是不经意间得到的!
有些取是自己努力获得的!
有些取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硬砸到你头上你不要都不行的。
当然能量守恒,舍也是如此。
有些舍是无意失去的,因为当时你并没有觉得是得,这些最终都归结成了一种我们称之为遗憾的表述(通常这种表述是这样的:当年我......要是当年我.....)!
有些舍是自己主动放弃的,比如你不喜欢的人、物或事儿!
有些舍是被动或被迫放弃的,比如生命、健康、记忆等等......
我也是普通人,也必然会有主动和被动的取舍。
在我主动的取舍中有两项最重要。
其中一项是我主动舍的,很特别,说特别是这项舍恰恰是别人眼中认为最应该留下来的,因此也是直到今天仍为众人所不解的。
可能是从幼儿园那次虽未竞但也未得的班长之位丢失起,我就对从政没有一点儿兴趣,这点也可以从我照合影的习惯看出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遇到负责任的摄影师,我在合影中的位置很好找,最后一排不是最左边就是最右边。如果遇到负责的,就没办法了,他总是要让个高一点儿的往中间站,这真不是凡尔赛,我穿3cm鞋跟就1米8的个头真的没法在同一排中站边上......
总跑题,书归正传。
许多人会说我是得不到葡萄为自己脸上贴金,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就如《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没有和任何人(这里包括了芮小丹的同事包括了芮小丹的父亲)解释为什么他接了芮小丹最后一个电话后没有劝阻没有叮咛甚至也没有说什么话一样,最后他也只告诉了芮小丹的知己肖亚文六个字“因为她是警察”,其实我更愿意把这句话改成八个字“因为她当时是警察”,打电话时是丁元英的真爱,放下电话后就是人民的卫士......
从这里看芮小丹的父亲是真的远不如丁元英了解他女儿。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也远不如丁元英,因为丁元英根本不和别人解释,我却在这里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不从政,这就差了境界。
还得继续修行!
又跑题了。
1999年,正值我不惑之年,当年我做的最重要的可以说影响我一生的事儿就是,我用了至少一周的时间对自己30年的时光做了一个回顾,认真的剖析了一下自己,尽管没形成文字,但确实影响深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那就是放弃从政,遵从本心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不再解释。
另一个我最重要的主动取舍是不舍。
爱好多了,不可避免分散精力,尽管我几乎所有的爱好都得过奖,就连我最不喜欢的象棋都连获两届系个人赛冠军,但却没有一项做到极致。所以很多朋友不止一次的劝我专一些,这个问题我特意在2018年5月16号写的文章《恪守本心~读后》一文中专门做了回答,现摘录如下:
不是没人说过我,但我一直固执坚持,只因为我所学的都是我喜欢的。
我常回复这些好心人的说辞就是:假设我把所有精力都专注到其中某一项上,那必然会取得比现在高得多的成果(所谓成果,竞技类无非就是高点级别的奖项,学习无非就是好一点的知名院校),但我确信即使我从出生开始就专注做其中一件事:文也不会入诺贝尔文学院评奖人眼,球也不可能参加奥运会资格选拔赛,既不能把墨宝留存故宫收藏,也不能在有观众的时候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台,更不可能于任何场合在自己说的任何话前加上重要指示四字......细想下来,最有可能的不过是某张摄影片子可能入选《国家地理》杂志,还得看机缘,也就如此了!
那我为什么要放弃任意一项我喜欢的东西呢?
还是坚持到底吧!
毕竟,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是我愿意为之努力的!
就像迈克.麦德沃说过的那样“总会有些事情,让你甘愿每天清晨从床上爬起来为之操劳,成为你生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