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六宫平衡
莫桑桑那单薄的身影,微微的凝滞,僵硬的转过了身子,故意用无所谓的笑容看着于金燕。
“大概是因为你很像曾经的我吧,不想让你被这个深宫给埋没了。”
说完这句话的莫桑桑扬长而去,没有再给于金燕一点多反应的机会。
于金燕看着对方走掉的背影,眼前是一片的黑暗。
是啊……
多少女子被这个深宫给埋没了。
离开了于金燕的视线,莫桑桑一直笔直的背,终于有了一点点的松垮。
虽说只是偶然来到原主身上,来到这个世界,可对于深宫后院这样的文化,莫桑桑一直都有些反感。只是耐于对所处环境的妥协,没有真正做出反抗罢了。
按照原定的计划,回到秦川离偏殿的时候,秦川离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看着对方自然而然在自己屋子里喝茶的样子,莫桑桑颇为无奈,快步的走上前去,从对方的手里面接过了茶水。
“今日可是皇上的大喜日子,皇上居然在臣妾这里喝茶,也不愿意去瞧瞧新纳的妹妹吗?”
看对方这揶揄的语气,秦川离都怀疑这到底是不是自己那端庄大气的皇后了。
什么时候对自己的宠爱如此的不在乎了?
可以想到对方如此的不在乎,秦川离反而觉得心里面特别的别扭。
“我听说于金燕在出阁之日,在家里面大吵大闹,看得出来她也不愿意嫁到我这里,既然两个人都是你无情,我无意,那又何必呢?”
没有想到秦川离还会如此的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还以为大权在握的君王会有自己的杀伐和决断,这样的人当皇帝确实不错。
可是当夫君的话,那就心思太深沉了。
秦川离这样,正好。
“我已经跟于金燕说过话了,如果她懂事的话,这几天就应该会跟我避开,不会把后挑的鸡飞狗跳。你的后宫依旧看起来安静祥和,你可以安心的专注于朝政,找人多盯着郑国的使者,百里千商的性格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你很了解百里千商。”
这句话是肯定句。
莫桑桑带着护甲端着茶杯的手,微微的停了一下,慢慢的把茶杯放了回去。
原主的记忆非常的清晰,百里千商是追求过莫桑桑的。
只可惜,一切都是那么的阴差阳错。
不过,莫桑桑不可能把实话说出来,只是勉强的打起一个牵强的笑容,看着秦川离。
“皇上是一国之君,也是臣妾的夫君,帮皇上了解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臣妾应该做的事儿,何况皇上稳稳坐在龙椅之上,我才会永远都是高贵的皇后。”
听起来似乎全部都是利益的牵扯,秦川离没有再追问下去。
当秦川离回到自己的寝殿去休息的时候,已经夜半三更了。
李公公端上了一杯安神的茶,放在秦川离的身侧。
“皇上,您今日没有去于贵人那……明天早堂上,文武百官肯定又有的闹了。”
李公公从小就跟在秦川离的身边,有些话别人不敢说的,他却偶尔也敢箴言一两句。
秦川离知道对方是好心,可是一想到于金燕的背后还有那个难缠的爹的时候,脸色一下子就垮了。
“朕就是故意不去找于金燕的,朕倒是想要瞧一瞧她的好父亲,还能做些什么事来逼迫朕!”
百里千商频繁的出入丞相府,接着丞相便非要把女儿送进宫,秦川离很难不去多想。
秦川离眼中的狠戾让旁边的李公公沉默不言。
皇宫一夜风平浪静,而翌日一早的丞相府却早已灯火通明。
于丞相端坐在上位者的位上,百里千商坐落在下方。
“王爷,微臣已听您的话,把女儿送进了宫里,可是昨夜不过新婚第一日,女儿便坐了冷板凳,日后我女儿在后宫如何自处,我的这一招棋也算是败了!”
百里千商也没有想到秦川离会光明正大的不给丞相面子。
居然连新婚之夜面都不露一下,面色呵到。
“皇上昏庸!大婚之日,新妇也不去瞧,完全是因为妖妃祸国。今日上朝本王会给其他大臣暗示,他们知道怎么做。”
听到摄政王给自己的保证,于丞相僵硬脸微微有了一些缓和,不过心中却在揣摩着自己的下一招棋,又该如何走。
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黄袍,坐在那把冰冷的龙椅上,秦川离的眼神空若无物的看着远处。
下面的文武百官似乎成了摆设。
“皇上,皇上,昨日新迎娶了于贵人进宫,却是让心腹一人过了新婚之夜,外界都传妖妃祸国皇上,上次受伤也是因为保护皇后的缘故,还请皇上注意后宫平衡。”
秦川离的目光扫下去,是一个脸生的红袍男人说出来的,看身上的穿着应该是新考上的状元。
“皇后为朕诞育了小皇子,功不可没,昨日,朕也是为了处理江南水患的事,所以一夜睡在御书房内,已经给于贵送去了安抚。”
喉结上下的滚动,秦川离耐着脾气做着解释下方的人,似乎并不买账的样子。
文武百官下面议论纷纷,百里千商站在最前面,双手拿着玉碟面上的桀骜没有一点收敛的意思。
“近日,朕身子不适,今日的早朝就上到这里吧,先散朝吧。”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在等着百里千商的表态。
秦川离心里明清,百里千商不可能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索性称病,想要赶快回去。
此事一直保持沉默态度的百里千商,反而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皇上宠爱皇后,这是后宫皆知的事,可是皇上一定要注意六宫的平衡,皇后的父亲一直在外征战,皇后又生下了小皇子,自然是功不可没,皇上厚待一些也是理所应当。”
看似是在为莫桑桑讲话,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在说着莫桑桑恃宠而骄,权力过盛。
秦川离和百里千商的目光对视,最终还是百里千商,先把头垂了下去,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似乎是在做着劝谏的事。
“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