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何为读书人?
空灵山处。
虽已入深秋,但是并没有完全淡去初秋的炎热,不少书院学子都是身穿一身薄衣,但是都快步的走在学堂之间,甚至有不少人都是用跑的。
有些是刚从书楼中跑来,有些则是刚上完课程赶忙收拾好东西朝着那边跑。
书院的人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当朝首辅宋玉树每年一次的授课。
但是由于王朝政务繁忙,宋玉树已经有两三年都没有来过空灵山了,这次好不容易回来当然得抓紧机会去听一听这位及冠之年就是藏书楼楼主的年轻人。
本来书院学制乃是四年制,原本书院的先生们是打算每一年学生结业时,便让宋玉树来给他们讲一次课,可是以往的时候就算学堂里坐满了人,窗外也总是挤到不行。甚至有一些学生爬上房顶也要去听。
宋玉树静静的坐在学堂中,轻轻点着清神香,然后拿起一杯茶喝了起来。
学堂的室内并不算特别大,只能容纳五十多个人,但是此时已经坐满了学生,约摸百人。
宋玉树看着这些略显局促眼中却满是炽热的学生笑道:“各位不需要这样看着我,虽然我是长得不错,但是各位同样不差的,只是若是比才学嘛,当然我还是要比各位更好一点,不然我怎么会坐在这里呢。”
众人闻言脸上都露出笑意。
宋玉树摸了摸腰间的玉带,随后将手上的玉扳指摘除放在旁边端正了坐姿,这才再次开口道:“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宋玉璧这个名字,但是对于宋玉树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没办法嘛,梦华城那些人就是闲的,非要给我这个读书人扣上一个什么宋家玉璧的称呼,到最后真正知道我名字的越来越少,对此我只能表示痛失真名。”
此言一出,哄堂大笑。
宋玉树挥了挥手,“本来呢朝中政务繁忙,本人是没有办法来到这里,但是呢没有办法既然有求于书院那自然还是得时常回来一趟。各位或许不知道,家里那位不成器的弟弟也在这座书院里读书。”
有学生问道:“不知首辅大人的弟弟是哪位?”
宋玉树笑了笑,“他啊,就是那个叫宋怜的小子,之前在梦华城里让他放荡了几年,都快变成地痞流氓了。只是最后把他放在这里后,竟然学好了,看来这书院教书育人的能力还是很大的。”
众人闻言震惊不已,几年前的宋怜确实没有什么名声,只是以为是哪位有背景的人将自己不成器的孩子放在这里养养大而已,但是自空灵山大劫后,这个名字慢慢的就被传开了。
甚至与武陵山剑修江滢并称文武双全、
文能九步成文,武能七步杀人。
最重要的是,宋怜长得俊啊,甚至俊俏得有点雌雄难辨,有好几次出恭时都被人认错。
“原来是师弟啊,怪不得长得这么俊呢,没成想竟然是首辅大人的弟弟。这就说的过去了。”
宋玉树笑道:“他长得或许比我还要俊些吧,各位也不用顾着我的面子,输给自己的弟弟没什么好说的。
众人再次笑了起来,只觉得这位首辅大人身上既没有官气,也没有读书人的腐朽气,举手投足说话间让人极为舒服。
书院里的先生应该也只有那位齐先生比得上了吧,可惜了,齐先生长得没有首辅大人俊。
宋玉树道:“我辈读书人所为者三,无非立德立功立言,但是这三样要是想做到都是难度不小的。所以今日我便要问问各位,何为读书人?”
此言一出,众人议论纷纷。宋玉树也不急,只是拿起茶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
一人站起身对着宋玉树先是一礼:“古之圣人有言,我辈儒生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学生以为,读书人当为世人之表率,上承天地之意,下顾黎民百姓,治国安邦,开万世基业。”
宋玉树听到这样的话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窗外的一位男子大声道:“书生盛世治太平,乱世安社稷,当有敢为人先之勇气,也有要继往开来的魄力,不为青史留名,只为百姓与国家和平安宁。”
宋玉树听到这样的话同样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时一位端坐的女子缓缓起身对着宋玉树行了一礼道:“学生不才,私以为读书人只是人并非是天,如古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天下百姓之和平安宁,自有高处之人去念想,而若身为白衣,只需做好自己便足够了。读书人当对得起自己所读圣贤书,所背的圣人训,俯仰间不求无愧于天地,但求无愧于心。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读书人了。其它之事不该过多苛求,但随心来。”
宋玉树轻轻拍掌笑道:“说的很好,得此中真意,可称之为先生。”
女子轻轻一礼,随后坐回位置。
宋玉树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女子道:“宋秀。”
宋玉树笑道:“江南宋氏?”
女子点了点头。
宋玉树这才笑道:“真是天佑宋家,没想到江南宋家又得一儒学大师。”
随后宋玉树拿起手边的折扇啪的一声打开:“据说江南的读书人都喜欢佩戴一把折扇,无论走到那里都喜欢带着。故而曾经有人笑,江南子,江南子,折扇轻摇美人来,却无龙门为其开,虽是文脉兴盛之地,却除了宋家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鼎儒学巅峰的人。”
“世间读书人看的书多,难免有时候好高骛远,做事的时候多有眼高手低之嫌。所以刚才前两位的回答,我并非十分满意,看似说了,但其实却是什么都没说。都说人活这一世,有人问鼎青云,有人陷入尘埃,但是到底都是一个为人之道,读书人也同样如此。这世间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是有出息,也没有人是必须要有出息的。若是每个人都将拯救苍生为己任,这世间也会乱套的,人人都往高处爬,后面谁敢保证没有累累白骨?读书人最重风骨,但有时候骨子里又是最软弱的。世间人皆言读书者莫不想成为宋玉璧,江湖人莫不想做叶谪仙。但是很多时候能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已经很了不起了,若有闲暇多谋实事,也无不可。”
宋玉树看了众人一眼:“我要与各位讲的便是,无论是以后各位到了何地,身处何方,千万不要丢了了读书人的风骨,无论何时都要记住为人的本分。若身在高处便为百姓谋太平,若是低处便为百姓谋安宁,若是尘埃里,多做下好事也总是好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每逢大事多问本心,每逢不知对错与否请多加思量。”
“诸位莫忘,人人皆可为宋玉树,人人亦可成为曹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