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 第1章 开局说书,没想到观众是老朱

第1章 开局说书,没想到观众是老朱

大明五年,开始安定。

待到大明步入正轨,朱元璋这才有空闲出来,开始巡视自己一手缔造的大明江山。

朱元璋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为主的君王,他本人也是贫寒之人,对平民的生活更加关注。

他知道这里的人都是勤劳仁慈的,只要不是被逼到绝境,什么都能忍,所以他在建国之后,也做了不少有利于子民休息的事情,现在也是时候自己过去看一看了。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对着身边的人说道:

“让他过来,跟我们走一趟。”

身为一国之君,他当然要把标拿出来,让他见识一下真正的社会。

到了临行前,十来岁的小皇帝朱棣,也要跟着一起去,朱元璋一高兴,就把他也一起带走了。

因为是新朝,所以朱元璋并没有离开很久,而是在京郊的一个小村庄里转了一圈,然后就回家了。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坐下休息的时候,就听到了这句话。

“今日周公子可曾到过?我是从隔壁县赶来的,有个问题要向周先生讨教。”

街道上,有几个穿着破烂衣服,皮肤黝黑发黄的老人,正在向一个人打听情况,一看就是贫农。

“周先生”之名一出,朱元璋等人顿时发现街上所有的路人和商贩都停了下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他来了,他来了。”

“你快走吧,我的故事也快结束了。”

朱元璋原本还在旁边偷偷摸摸的,看到这一幕,顿时来了兴趣,对着路过的行人问道:

“你们说的那位周公子,到底是谁?在本地很有名气?”

那人一开始还有点不耐烦,但一听对方要找的是“周先生”这个名字,立刻赔笑道:

“你们不是本地人吗,这位周先生,三年前就来到了我们县城,因为他帮了我们不少忙,大家都叫他一声‘先生’。

朱元璋和朱标一听说这位大贤者,眼睛都亮了起来,现在国家百废待兴,他们需要的就是人才。

只是这几年战火连绵,人才济济,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人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发愁,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选。

朱棣却是一脸的无所谓,冷笑一声:

“哪里有大贤者,在这个偏僻之地,只怕一个不识字的人就能把自己说成是大贤者。”

朱棣的话音刚落,街道上所有关注此事的百姓都投来了愤怒的目光,那个被拖走的路人更是愤怒地一挥衣袖,对着朱棣吼了起来: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别胡说八道!”

朱棣气不打一处来,堂堂皇室子弟,竟然被一个凡夫俗子如此羞辱,他勃然大怒,想要给这个凡夫俗子一个下马威。

哪知道大街上的老百姓更生气,一听说周老爷子被人污蔑了,都一窝蜂地涌上来。

一旁的朱标看到这一幕,立刻一把将朱棣拽了回来,身后几个护卫也一脸警惕。

朱元璋骂了朱棣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算哪门子的破地方,你老子就是从破地方爬上来的。你祖上十八代,都是乡下人,你凭什么看不起我?”

自己的儿子还没长大,这一次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好在周围的人并没有要对他做什么的意思,反而开始争辩起来。

“周先生很有办法,前几年有个村子,村子里有好几户猪都不吃饭,主人也就当是天热了,幸亏周先生从村子里经过,发现了,才告诉他们,这是一场瘟疫。”

“对对对,都是咱们村里的事儿。要不是周老爷子给我们出了主意,还给我们做了一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当年我们村子里的猪,怕是都要死光了,每个人都要吃大亏。”

一名年轻人上前一步,不甘心地盯着他:

“除此之外,周先生还知道不少关于田地的事情。他还教导我们怎样种植肥料,怎样培育庄稼,怎样控制害虫,我们几个人,就是上了一次课,就是上一次,我们几个人,就是因为上了周老师的课,才让我们几个人的田地,收获了不少好东西!”

“是啊,周老师不仅免费传授了我们如何培育骨灰,如何培育肥料,甚至还通过所谓的讲座,教会了我们如何使用肥料。他虽然过得很穷,但也不会要我们的银子。”

朱元璋一开始只是觉得奇怪,虽然不喜欢朱棣的说法,却也觉得很有道理。

他连对方的面都没有见到,也不清楚这个所谓的“周先生”究竟是什么水平。

现在听到这些人的话,看到他们对周老师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朱元璋挺起胸膛,面容肃穆。

“是吗?这周大人,当真是才华横溢,见多识广?”

一位妇人说道:“我们村子里有个孩子,因为吃饭被呛到,被周老师救了,后来周老师把他的医术免费送到了医院。只要是来学习的人,都要免费传授。”

“是啊是啊,那个什么海王急救术,听起来有点别扭,不过我们还是用周先生的名字吧,周成急救术。”

几个人说着说着就来劲了,将周老师吹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神。

朱棣听到这里,先是气愤,然后是将信将疑,到了后来,嘴巴一张一合,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所以,这个周先生,并不是一个只会写点东西的人。

朱元璋与朱标则是完全被吸引住了,激动地一拍桌面,道:“竟然真的有这样的人物?”

“呵呵,能有周老板在咱们县里工作,那是我们的荣幸,如果有人敢污蔑周老板,那我就把他赶走。”

“对啊,隔壁县的人都急着要把周老板弄过去,没有周老板,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众人议论纷纷,其中一人大声道:

“现在周先生正在讲故事,讲过故事后,他会回答大家的问题,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一看!”

“是啊,难道我们还能骗你不成?

朱元璋本来就是这么想的,现在听到这些人这么说,心中也是一震。

朱标很清楚自己老爸的脾气,他当然明白自己老爸要见什么人。也是这么想的,如果真的有这个本事的话,他倒是不介意效仿前人的“三顾茅庐”。

朱标一抱拳,说道:“大家说得对,周老师这么有才华,我们也应该去看看。”

朱元璋点了点头,带着众人朝福来客栈走去。

围观的人也都跟着往前走,聪明的人则是在前面带路。

看到这一幕,朱元璋越发的兴奋了,越是这样,这个周大人就越是配得上他的名字。

这一趟,若是能抓到一个人,那就值了。

朱棣看着周围的人群,垂着脑袋,脚步沉甸甸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丢人了。

当朱元璋和他的部下来到饭店的时候,周成刚讲好了故事。

朱家兄弟就见一个面容俊朗的年轻人,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大声道:“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着我们继续说吧。”台下响起了热烈的鼓掌之声,朱元璋等人都被吓了一跳,睁大了眼睛。

朱元璋看了看周围,大部分都是农夫打扮,还在外面等着呢。

周成微笑着对众人抱了抱拳,随即双手往下一按,等众人安静下来,他才说道:

“好了,现在三天一次,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上前。

有的询问生意上的问题,有的询问农业上的问题,有的询问一些琐碎的事情,有的询问周成的意见,甚至连一些借款都有。

谁都知道周先生是个穷困潦倒的人,身上没有多少银子,所以一开口就是一顿臭骂。

朱元璋和他的儿子,都被这一幕给惊呆了,连站都站不稳了。

就在他们看着的时候,一位干瘪的老者,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对着周成问道:

“周大人,现在官府已经开始对农夫和田地进行登记了,从现在开始,官府就禁止了他们的迁徙,而且我听说,官府还强迫他们每个人都要种那些所谓的棉花,这可怎么办?”

从他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真的想要种棉花。

朱元璋躲在人群里,目光锐利,似乎有些不满,他看向周成,想要看看他有什么话要说。

若是有人胆敢在朝堂上胡言乱语,引起民众的不安,不管有多大的本事,任八千都会杀了他。

“我从来没种过,也不会养。再说了,种这种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的作物,这么好的地,不种点什么,怎么养家糊口?”

老者喋喋不休,既是对官方的不满,也是对新的东西的担忧。

周成看着众人翘首以盼,心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便给老爷子泡了一壶茶,让老爷子坐了下来,然后起身,温声细语地向众人解释了一下这个政策。

因为相信周老爷子,所以他安静下来,认真聆听。

周成在后人的帮助下,将朱元璋种植棉花的功劳说了一遍。

“……总而言之,现在的皇帝,就是一个真正为天下苍生考虑的明君,棉絮的用途很多,织成的布料又便宜又好,而且还能更好地御寒,可以很好地缓解普通民众的‘衣食无忧’,普及起来应该不成问题。”

周成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不由暗暗点头,心里暗暗盘算着,要不要给他一个官职?

朱标与朱棣听到这等受世人敬仰的圣者,竟然对自己的父亲有这么高的评价,心中也是与有荣焉,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胸脯抬了起来。

朱棣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正打算给这位有眼光的周先生一些小费,谁知周成话一变,对着老爷子吩咐了一句:

“但这个政策一开始并没有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我们推行了太多的棉花,而且采取了太多的强硬措施,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你们的土地,还是分出一部分来种棉花,一部分来种粮食吧。否则到了饥荒的时候,我们拿着布匹也买不到食物,有衣无食,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周成叹了口气,又道:“而且,这一次的人口迁徙,也是大错特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