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用命消民怨
尤二姐因为受了惊吓,贾珍也不强迫她继续伺候着,便让她早早的回屋休息了。
但是贾珍和贾琏却依旧还是在喝酒玩乐了大半夜。
两人醉醺醺的一人拥着一个家中的丫鬟,便回房休息了。
……
顺天府最近接到的报案,简直比去年一年多了一倍有余。
往年你要说京城里面的大小官员谁最闲,他顺天府尹排不上第一,也定然是前三。
毕竟在京城这个地界,砖头砸下来十个里面有九个官职品阶都比他要高,他谁也管不了。
偶尔有百姓来报官,他后面的亲缘关系拉七拉八的,指不定都能和京城的大官权贵扯上亲戚关系。
所以有时候根本也用不到顺天府出多大的力,就正常走流程就行。
而这次东山的流民,着实让他们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就算是能把这些流民都抓起来,大牢里也没那么多的地方。
之前将这些流民都赶走了,但是他们四散逃开后,有的进了山林,有的去了破庙。
抓人也抓不到什么,而且那些流民也都长得差不多,破破烂烂的衣服,脏兮兮的脸。
想到这里,顺天府尹便头疼。
但是既然宁国府派人来报案了,就算是按照规矩走流程,也要走一趟宁国府的庄子了。
所以在报案的当天,顺天府尹便派人去宁国府的庄子去查看取证。
路上的时候衙役们便说道:“这些流民也没有个落脚的地方,就算是山林猎屋和城外破庙,也都不是长待的地方呀。”
紧接着就有人接着说道:“那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倒是想回东山,但是也要有钱回去呀?”
说着压低了声音说道:“更何况,东山那边的情况,还不如在这里讨饭混日子呢!”
听到这里,就知道这人知道什么,立刻小声问道:“你怎么知道东山那边的情况?”
另一人也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家有人在王爷那里当差,多少知道一点。”
“东山都快被上面的那些人瓜分干净了,他们哪里会管下面人的死活。”
话不用说全,对方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老操作了!
东山那个地方土地肥沃,四季分明,而且景色多样,无论是种庄稼还是做庄子,都是不错的选择。
旱灾涝灾也算多,就算有,也和这些大老爷们没什么关系,只要地在庄户在,谁管你死多少人!
更何况死了这茬,还有新茬接上,永远不会缺人的。
话说到这,自然是不能再说下去了。
不过也很快到了宁国府的庄子。
衙役们查看了一番存酒的地方,以及小丫鬟们描述的情况,和流民的模样,做好了记录后。
按照礼数,衙役的领头便去向贾珍告辞。
贾珍醉酒自然没有见他们,他们也是由庄头送出去的。
这种情况他们这些衙役也是见的多了,心中虽然不爽,但也不能说什么不是。
谁让人家是宁国公还是世袭的将军呢!
……
贾珠看着衙役们回到了顺天府衙,这些天的热闹,他是一个都没落下,每一个都清清楚楚的摆在了贾珠的案头。
顺天府尹也就只能做到这些了。
不过两日后,便有一封带血的密信,通过北静王的手,送到了皇上面前。
毗邻东山的一个小县的县丞,写了一封密信,上面字字句句都是东山的百姓如何的受苦,东山的官员如何的欺下媚上,强取豪夺的将百姓的土地,据为己有,并且因为自己所管辖的小县,与东山接近流民大量涌入,已经造成了混乱。
而本来更早呈上的折子,却迟迟不见皇上批复,便只能另谋他法。
密信上沾染的血迹,以及信封外面的暗红色斑点,无一不展示着这封信到底经历了什么。
皇帝大怒,立刻命北静王彻查此事。
而后,皇帝单独召见了贾珠。
贾珠虽然现在身上有着太仆寺的差事,但皇帝喜欢他置身事外的状态,与朝廷上的任何人都没有相交过密,这让皇帝很满意。
“对于北静王呈上来的信件,你怎么看?”
贾珠严肃回话:“不知道皇上是问对于东山灾害的事情,还是问土地兼并的事情?”
皇帝冷笑一声,说道:“你不用和我装傻,虽然看上去这是两件事情,但是也可以看做是一件事情,不是嘛?”
贾珠躬身低头,回话:“皇上问话奴才自然不敢不答,但……”
“奴才以为,有些事情皇上自然心中有数。”
“不过,奴才以为,目前的情况安民为上。”
“城门司虽然阻挡了流民入城,但是城外的流民已经扰乱了基本的治安,这在京城都如此,更遑论其他地方。”
“前有东山天灾,后又人祸圈地,民怨沸腾,民若不安,国将不稳。”
贾珠的话说的有些严重,但皇帝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
只是长久的没有说话,贾珠不敢抬头,也没有动,只是静待皇帝的反应。
“安民……”
贾珠:“是!安民!”
“天灾之事无法控制,但是后续的救灾和圈地的事情,却可以处置。”
“此次皇上大可以杀一儆百,除去已经自尽的东山布政使甄于靖,大可以从此次赈灾的官员中或者东山的官员中,找出一个手脚不干净的。”
“杀鸡儆猴!以平民怨!”
这句话一出,皇帝的眼睛就一直在贾珠的身上。
面无表情的看了他良久,就在贾珠微微有些冷汗流下来的时候,皇帝才开口。
“那就按你说的办。”
听到这话,贾珠松了一口气,在皇帝的示意下退了出去。
贾珠从南书房离开后,也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今天说的话,会引起皇帝的戒备和怀疑,但是这一步不得不走。
如他所料,皇上并没有让他去查这个事情。
忠顺王与贾家表面和平,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在此之前贾家可是和北静王关系亲密的紧。
而这次的密信又是由北静王呈上来了的,自然不可能让贾珠去负责查办。
皇帝此次的查办方向也很明确,将忠顺王摘出来,但是又要找一个品级够高的杀了,平息民怨。
而忠顺王也识趣的抱病了,在家中闭门休养,谁也不见。
皇帝派了御医前去诊脉,自然而然的得出了忠顺王操劳过度,思虑上身,必须要静养的消息。
而这个消息也在随着太医进宫后,传的沸沸扬扬。
皇帝并没有放弃忠顺王,这个时候让他躲避风头,也是为了他好。
贾珠听着这个消息就知道,忠顺王要比北静王更棘手一些。
调查进行的很顺利,皇帝摆明了找替死鬼,那么吏部也好,大理寺也好,做事都很麻利。
直接从已死的甄于靖身上开始做起了文章。
这种事情不查不知道,但是只要查起来,哪怕只是一丝线索,也能扯出来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大理寺先是从甄于靖的家产入手,俸禄银两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但是东山的土地地契却是实打实的记录在册的。
甄于靖在东山布政使的位置上不过短短几年,却也能够东买西凑了大片土地,并且土地连接庄子。
土地仍分官田、民田。
而官田主要来源自前代的官地和抄没其他有罪官员地主的田地。
朝廷从建国起,便大力鼓励农民垦荒,采取过募民垦荒和移民垦荒等政策。
所垦土地无论有无原主,所有权归垦荒人所有,作为永业田。
所垦土地,免税三年,而且对所垦土地数量不做限制,计税亩数之外另垦的土地实行免税。
但是皇室、贵族、官僚、甚至寺院都采取各种手段占夺民田。前朝皇亲国戚往往以“空地”、“闲地”等名义,乞请皇帝赐田。
当今朝廷也不乏与皇帝亲近的人用这种办法来霸占农民的土地。
而当地父母官,则利用占田制度,使已经被开垦的土地变成一田二主,再逐渐过渡到自己的名下。
而就这短短几年,甄于靖所占土地便达到几百亩之多。
而这些本来在甄于靖名下的土地,在他死后,便不知不觉的转到了其他官员名下。
但三分之二都转到了忠顺王府上的一名幕僚的名下。
大理寺按照皇帝命令办差,拿人,但涉及到忠顺王便无法擅自做主,只能上禀皇帝。
第二天,那个幕僚便直接去了大理寺投案自首。
将罪名全部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但是并且供出山东布政使甄于靖是他的同谋。
看着大理寺审出的这个结果,贾珠只觉得可笑。
当然他也很同情大理寺,想来他们也已经尽力了。
忠顺王想要保住自己手下的人,但是皇帝铁了心想要人来顶罪,大理寺在中间自然是左右为难。
便找了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来背锅,倒也是为难他们了。
不过很显然皇帝并不满意。
毕竟死了的人,是不能游行,也不能杀头的。
若是鞭尸恐怕也不会让百姓们满意,必须要罪人的鲜血来化解掉百姓的怨气。
所以皇帝对大理寺这次调查出来的结果,并不满意,没有理会批示。
紧接着,下了一道口谕。
忠顺王辛苦了半辈子,如今生病便给了一个在家休息三个月的恩典,不用上朝也不用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