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种植报国
会议结束,天色渐黑。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随着呼喊声,赵天明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让李俊只好停下跟方正卿说话。
赵天明见李俊看着自己,也就直接说起来正事:
“太子殿下,经过我们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暂时不用毁去燧发枪。而且,您那个加装膛线的方法不可行。”
李俊想了一下,含着笑说道:“燧发枪可以留用!”
他接着又问:“改造火绳枪枪管,你们也有好的方法了?”
赵天明马上回答:“是的,大家一致认为,还是锻打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李俊即示意赵天明坐下,倒了杯水还送到他手里,即对他说:“赵大人,你说,我听。”
赵天明喝着水,等李俊也坐下来,才放下水杯,开始讲出来详情:
原来那些火绳枪,自发火铳的枪管,都是打制出来的。
中午,李俊要求将口径缩小,还要内壁添加膛线。
赵天明将李俊的思路告诉了铁匠们,请大家考虑是否可行。
铁匠们第一时间就将李俊的方案给否决了,还讲出来很多弊端。
大家研讨后,一致认为可以先制造出表面有螺纹的内衬,再将老的火绳枪枪管破开肚子,将枪管烧红,垫入一内衬,再行锻打。
在收小口径的同时,初步锻打出管壁内的粗膛槽。待枪管成型后再用刮刀法,或者钩刀拉削法,做出完美的膛线。
不仅速度快,而且,在枪管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又使加工完美膛线变得轻松,容易。
至于那一万多杆燧发枪,则保留下来,用于组建大明军团……
“啪啪啪……”
李俊鼓掌后说道:
“果然是实际经验而得的智慧,永远胜过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
我啊也就是想当然了,所以瞎指挥!
赵大人啊,你回去先替我谢谢工匠师傅们,然后马上试验。等做成功了,我到他们那儿去摆酒,给他们庆贺!”
李俊真的很高兴啊,基地里有这样的工匠师傅们,于大明的军工事业,完全可以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拥有领先于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科技武器。
用这些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必将天下无敌!
带着这股兴奋劲儿,李俊回到天启熹宗皇帝纪念馆,在蜡烛光下写了一页的课本及其他文字。
直到公鸡不停打鸣,提醒人要天亮啦,要天亮啦。
想到一会儿还要去挑选特战队员,李俊才倒床休息。
天刚麻乎乎,左超然就已经开始规整他家的窝棚架子。
前天到达潭柘寺。
一家人被安排住进潭柘寺后院,一间原杂役们居住的土墙房。
然后,方国梁手下又遵方国梁手令,带左超然出了后院门,到达山边,指着块有三亩多的地,对他说道:
“这块地,现在归你家耕种了。方大人交代我告诉你,这地你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不能出卖,不准抛荒。”
“地租呢?要交多少?”
左超然关心这个。
“这个,方大人没交代。”
方国梁手下接着讲道:
“这事啊,方大人可能也做不了主。因为这周边所有的地,都是潭柘寺的庙产。
虽然说现在寺庙里没有了僧人,可地契还在那些僧人们手里。
看来,只有太子殿下发话,这事才能定下来。”
“太子殿下?”
左超然大惊。
前天听方国梁称那年轻人殿下,左超然也跟着喊了几声。可他当时就没往太子这两个字上去想过!
方国梁手下淡淡地:“算你一家运气好,要不是遇着太子殿下,你能进来?现在还有房住,有地种……”
左超然站在地头已然呆住。
他真没想到来到这里,竟然与太子殿下相遇,而且还受太子殿下如此恩赐。
如今有了地,只要把番薯育出苗来,栽满这块地,自己还愁没银子交地租?
关键是三个孩子被太子殿下看中,都要进童子军营。
太子还亲口说,他们都有好前程!
夫复何求,夫复何求啊!
报国有门,报国有门了啊!
……
回过神来,左超然就问起方国梁手下:“这里能买到木条,竹芭等搭建窝棚的材料不?”
左超接着解释道:
“看得出,现在太子殿下有困难,可听殿下说这里还要进来很多人。
我们一家都有地了,就不必再要住房啦。我想在这地头拢块埂,建个窝棚草屋居住好啦。
那房子呢,留给后来需要的人家吧。”
方国梁手下一笑,“呵呵,没看出来,你这么好心肠。”
左超然却是一本正经地:“哥们儿啊,我这是未有功先受恩,于心不安呐。”
“这样啊?”方国梁手下抓了把头皮后,这样讲:
“你看山上那么多树,你写申请,等方大人批准后,砍个十来根木头。再弄些篾芭,狗尾草……搭个窝棚嘛,简单。我帮你弄。”
“这样啊,我回去马上写申请,然后找你,麻烦哥们儿帮这事儿。别的我自己弄,就不劳你驾啦”
左超然说完,见对方人还矗着,就又开了腔:“我不会再问地租什么的啦,你请回。好好为太子殿下做事,前途大大的!”
说完,左超然就跑。
跑回到土墙房里,左超然立即将事情禀告了母亲。
老太太听了儿子的解说,也是激动得不行,猛地站起,两圆规脚却是站立不稳,她即用双手死死按在杵立棍上支撑着,这才开口说道:
“我的儿啊,你们父子学识不够,连个童生都考不上。
为这事,你爹时常感叹报国无门。
后来,他南下福建做生意,见识到了番薯种植,还带回来几个。
他说,他要让这东西在我大明北方大放光彩。
于是,他试种。结果没成功。
他临终交代,要你去学。嘱咐你一定要把种植技术学好再回来。
他还说,这东西一旦种植成功,大明的百姓就不饿肚子了。
没了饥民,就没人造反,这是为国分忧!
这叫,种植报国!”
左超然听着,不住地点头,双眼泪水涟涟,轻声回复他娘:
“娘啊,儿子去了福建一年,亲自种了一茬番薯。
一亩地,收获的番薯都堆满了儿子住的那屋子,有几千斤!
可是,儿子回来,大明已亡……”
老太太听到这儿,将杵路棍举起,就要打儿子,却因此失去了支撑,几乎摔倒。
左超然赶紧扶住他娘,可他娘就近给了他两棍子,还这样骂道:
“儿啊,你给娘记住!我大明太子还在,我大明就没有亡!
我们一家,无功却已承太子殿下如此恩惠,我儿当以死报之!
三亩地算什么,你还问地租!
快育番薯苗吧,先把这三亩地栽上。
来年,你要让这片山区所有的地都栽上番薯,让太子的臣民们都不饿肚子!
就在刚才,我还跟你媳妇儿商量,还要不要再给家里这小丫头缠脚呢。
之前,太子殿下都发过话了,咋能够不遵从?
我说,不缠啦,给丫头放天脚!让她参加童子军,将来做个花木兰……”
仨孩子就在一旁,看着他们的奶奶和父亲的举动,听着两长辈的话语呢。到这时,三双小拳头,个个握得紧紧的。
晚间时候,赵如雪来了左超然家,立即带走了仨孩子。
她这两天跑得脚不沾地,可……
正愁没兵,怕被太子殿下责怪,方国梁手下送来了纸条。
看过纸条,一路朝潭柘寺后院走来,她还想:
难民的娃,一定是那种黄皮寡瘦的样子,还可能提起来是一条,放下去成一堆……
当三个健康挺括的孩子站她面前,她知道,自己这是捡到了宝:
左振明,左兴明,还有左家丫头,仨孩子都识字读过书;还都有报国杀敌的勇气;还都有报效太子殿下的决心……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长辈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植入了大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