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 响彻京都
张定远看到贾府的男子,很不开心,“你们哪来的土包子,不懂规矩乱说话。”
“来人,将这人给打下来。”
贾琏露出一张讨好的脸。
张定远的人纷纷走下楼,要拉贾蓉。
贾蓉大喊:“你们是怕了吗?”
“王启元你怕了,你是怕输,还是怕别人揭穿你虚有其名?”
王启元顿时不乐意,“谁怕你了?”
“你们都滚一边去,贾蓉你有什么佳作,尽快放出来。”
贾蓉甩开拉住他手的小斯,整顿衣衫,说道:“读王启元诗,反其意而用之。”
众人等待他出诗。
贾蓉:“竹影和诗瘦,
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
不肯下西厢。”
一脸戏谑看着贾蓉的大儒们,听到最后一句,顿时感觉眼前一亮。
与王启元的诗句对比,“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的层次高许多。
之前听到的是街边女子弹奏的噪音,现在听到的是阳春白雪,是小雨淅淅沥沥的悦耳之声。
贾蓉举手问评判诗句的大儒们,“敢问各位先生,小子的和王启元的诗属美?”
前两位大儒不敢下评判,王启元背后的家族不可得罪,但贾蓉的更胜一筹。
喝得醉醺醺国子监祭酒,睁开蒙眬的眼睛,不屑一笑,不知道他是嘲讽诗句太烂,还是嘲讽贾蓉不自量力。
张定远看到祭酒这般轻浮,大力嘲讽贾蓉,“你作的是什么狗屁诗句。垃圾玩意,滚下去。”
王启元稍微松一口气。
写诗作词,他向来有信心。
“贾兄,你若是不会写诗,在下可以教你。下次不要出来丢人了。”
“哈哈哈。”
“被打脸了吧。”
贾宝玉觉得贾蓉不要脸,居然这么大胆上前去胡说八道。
贾宝玉生气上二楼去,拉着贾琏说:“丢死人了,你快拉他下来。”
贾宝玉嫌贾蓉丢脸,坐进雅间去。
祭酒嘟囔:“贾蓉更佳。”
一旁伺候的小子听到这声音,大喊:“贾蓉更佳。”
太白酒楼下一子陷入安静,不敢相信听到的。
又议论起来,“贾蓉更佳?是不是听错了?”
“贾蓉将王启元给比下去了。”
“这位可是大才子啊。”
“这个贾蓉是什么来历?”
“宁国府的嫡长子,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之前都没怎么听他读书。”
在众人的议论中,贾蓉大声说道:“这是王兄的作品,在下有一首词没有说。”
对啊,他还有诗词没说。
“都来听听他作了什么诗句。”
贾蓉:“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今夜在太白酒楼的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听到贾蓉这一首词,众人陷入了沉思。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
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好诗!
好诗啊!
王启元反复斟酌,大受打击。
他突然觉得自己写的诗句都是垃圾。
得到的那些赞美都是奉承话。
国子监祭酒坐直来,眯眯眼睁开,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好小子,写得不错。”
“比、兴手法用得好。”
大儒:“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又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国子监祭酒当即站起来宣布:“今晚夺魁者——贾蓉。”
贾府的人们懵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还以为要得罪大人物,没想到自家哥儿逆袭了。
“哦哦哦……”冬子跳起来鼓掌。
众人跟着鼓掌,“好。”
“好诗。”
“好小子,写得不错。”
贾府的下人跟着欢呼鼓掌,“大爷威武。”
“大爷了不起。”
张定远臭着一张脸,“我们走。”
和张定远不对付的人们走出雅间,嘲讽张定远,“张小子,这么快就走了,不多坐一会儿?”
“那个谁啊,大放厥词要夺魁。”
“哈哈哈,脸都打肿了吧。”
张定远走到高台上,咬牙切齿对贾蓉说:“你好样的。”
王启元对贾蓉拱手,“在下佩服,改日再向兄台讨教。”
夺魁的贾蓉不仅得到了太白楼全年八折的优惠,还得到了一盏极其华丽的走马灯。
走马灯上头有七十八位人物,囊括各路神仙,各路英雄人物。
大掌柜的笑道:“恭喜公子夺魁。”
大儒们邀请贾蓉上前去喝酒。
国子监祭酒对贾蓉只是一笑,并不亲近。
后面还有许多公子爷们向贾蓉恭贺,一番酒水下来,贾蓉不想醉都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之间,贾蓉的诗句传遍京都,贾蓉这号人物,也进了读书人的耳朵。
勋贵中的人家,听到贾蓉的事迹,谈笑道:“一个落败的门第,出了个人才。”
“这宁国府要崛起了吧。”
“此子狂妄自大,能不能崛起未可知。”
一直在拉拢荣国府的勋贵们,觉得可以去拉拢宁国府。
“我们一直忽略了宁国府,确实不该。”
“贾蓉能耐不小,说不定以后是一大助力。”
这头,贾府的人归家。
贾琏太白楼上的事告诉父亲、叔父。
贾政连声说好,“蓉哥儿资质在众子弟之上,一定要好好培养。”
后宅里,王熙凤带着惜春、探春、迎春等人嬉嬉闹闹,将太白楼的事告诉贾母。
“蓉哥儿胆子真大,上去就敢说诸位都不如我。”
“老祖宗,您不知,蓉哥儿可光彩了。”
“还有人喊他状元老爷呢。”
贾母笑呵呵,“我们姓贾的人,又要出一名官员咯。”
“全托了老祖宗您的福,若不是您掌着大局,蓉哥儿不一定能有今天呢。”
“全靠他自己。”贾母抚摸贾宝玉的脸蛋,笑道:“我们的宝玉也是聪慧的,日后一定比蓉哥儿更有成就。”
贾宝玉情绪不高,不去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