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618章 锦衣卫指挥使的魔咒

第618章 锦衣卫指挥使的魔咒

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乙巳。

北京,菜市口。

太阳已经偏西,阳光不如正午时分那般明媚,但照在人身上依旧感觉很温暖。

天上没有什么云彩,天空很蓝、很纯净。

抬头望着天空,郑海的心情却不像天空那般明媚,不觉得阳光温暖,反而感到有一丝寒意。

“刘大人,今日午时已过,真的还要行刑吗?”

郑海扭头看向一旁坐着的左都御史刘观。

他与刘观监斩的犯人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这是郑海第二次监斩犯人。

上一次,他监斩的重要犯人是大儒方孝孺,和这次一样是最为残忍的刑罚——磔(zhé)刑。

“辅国公,这是陛下的旨意,我等遵令行事即可。”

左都御史刘观不像郑海这般情绪低落,反而是一脸兴奋。

他曾经嫉妒纪纲备受皇帝恩宠,也恨纪纲嚣张跋扈。如今能够监斩这个昔日的大权臣,刘观自然很兴奋。

身旁的随从王伍对郑海低声道:“大人,今天是好日子,斩杀纪纲这等奸佞,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万一陛下一心软,又不忍斩杀纪纲,那咱们可就……”

“这位小兄弟说得没错!”刘观接过王伍的话,“辅国公,还是尽早行刑的好!”

郑海没有说话,心中并不认同王伍的说法。

若皇帝陛下不想杀纪纲,那又有谁敢动手?

若陛下真会心软,那他就不是朱棣了。

直到现在,郑海都觉得这次扳倒纪纲有些魔幻。

他大舅哥施济孙在都察院大堂内对皇帝陛下说了些什么,郑海并不清楚。

施济孙原本是纪纲搬来的救兵,怎么到最后反而促使皇帝下决心要处死纪纲,而且是立即执行呢?

郑海原本还很担心,怕施济孙乱说话,怕朱允炆的事情败露,怕纪纲逆风翻盘……

可没想法到,事情竟会这么发展。

俗话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纪纲却是搬来救兵,要了自己的命。

“辅国公,事不宜迟,开始行刑吧。”左都御史刘观征询郑海的意见。

回过神,郑海冲刘观点头。

从桌上的竹筒里抽出一支令签,刘观拿起朱笔,在令签上用打了个红叉,双手递给郑海。

“辅国公,令签给您。”

“刘大人,这令签还是你发吧,”郑海没有接过令签,“陛下只是让我来旁观,您才是真正的监斩官。”

听郑海这么说,刘观也不客气,直接对台下的刽子手喝道:“吉时已到,行刑!”

说罢,他直接丢出令签。

菜市口周边很嘈杂,聚齐了很多围观群众。当听到监斩官发出行刑的命令,众人都安静下来,仿佛在期待着一场重大的表演一般。

磔刑,类似凌迟,是一种古老的酷刑。

据说,这种刑罚源自于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

后来,它演变成一种酷刑,先割离骨肉,再断四肢,最后再割断咽喉。

磔刑很残忍,对犯人而言,它是一个极其漫长、极其痛苦的行刑过程。

锋利的小刀一刀一刀地割去骨头上的皮肉,鲜血顺着伤口淌下,最后整个鲜血淋漓。

就算是再强悍的汉子也忍不住,痛得嗷嗷直叫,痛得昏迷,痛到麻木,最后失去知觉,甚至,疼死、吓死……

纪纲被堵着嘴巴,连咬舌自尽都做不到,剧痛的呻吟声惨依旧不断从行刑架上传来。

围观行刑的人们不断发出各种议论声,仿佛这不是杀人的行刑,而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郑海一直觉得这种刑罚太血腥、太残忍了,惨无人道,并不愿监斩。

还是一刀砍头直接了当,这般行刑毫无人性可言。

他能接受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就算将敌人砍成肉块也可以接受,但他接受不了这种折磨人的酷刑。

可朱棣偏偏就让他来监斩,让他旁观。

他觉得,皇帝是有意在敲打他,是变相的杀鸡儆猴。

因为朱棣竟让他再次代理锦衣卫指挥使,让代理锦衣卫指挥使监斩前任锦衣卫指挥使,由他不得不这么想。

纪纲以谋反罪行被处以磔刑,纪纲的家人无论老少都被发配边疆。

庄敬、李春、庞瑛被斩,纪纲的其余党羽,有的被发配边疆,有的被革职。

郑海代理锦衣卫指挥使后,对锦衣卫又进行了一轮清洗。

说实话,郑海不想代理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但朱棣认为能统领锦衣卫的人非他莫属,他无法拒绝。

从明太祖朱元璋创立锦衣卫至今,锦衣卫的历任指挥使几乎都没有一个善终的,这像是一个魔咒。

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毛骧,胡惟庸案之后,被朱元璋当替罪羊处死;

锦衣卫第二任指挥使——蒋瓛,蓝玉案之后,同样被朱元璋当替罪羊处死;

锦衣卫第三任指挥使——宋忠,在靖难之役的怀来之战中战败被杀;

锦衣卫第五任指挥使——纪纲,刚刚被朱棣处以磔刑。

唯一一个逃过锦衣卫指挥使魔咒的,是第四任指挥使郑海。

可如今,郑海又重新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代理,可似乎又被套进去了。

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历任锦衣卫指挥使的名字,为什么都是两个字,而且,都不能善终?

郑海越想越不对劲,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心。

……

“陛下,您召微臣回来,这是有什么急事吗?”

久未现身的户科都给事中胡濙(ying)出现在朱棣的书房里。

“源洁,这些年你在外奔波,辛苦你了,”朱棣命侍从给胡濙赐座,“朕叫你回来是想问问你,那件事办得怎么样了?”

源洁是胡濙的字。

从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朱棣命胡濙在到全国各地颁发御制的书籍,禀以寻访传说中的仙人张邋遢为借口,暗中调查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胡濙起身行礼道:“禀陛下,微臣有愧,微臣走南闯北,今已有十年,却尚未寻得有关建文的有用线索……”

“前几日,南洋来的一位使者说,他今年在旧港遇到一人,面貌有几分似建文,你觉得这事可信否?”朱棣询问胡濙的意见。

胡濙有些诧异,想了想,回答道:“陛下,既然南洋有消息,那无论消息是否属实,臣以为都应派人去调查一番。”

“嗯,朕亦有此意。”

“陛下可是想命臣前往南洋调查?”胡濙躬身询问。

朱棣摇摇头:“据郑和所言,海上风浪大,多有危险,你从未出海远洋,你去不合适。你还是替朕在天下各大州郡暗中寻访,朕会安排其他人随郑和前往南洋。”

听朱棣这么说,胡濙暗自松了一口气。

“胡濙,你说郑海有没有可能与建文有关系?”朱棣突然发问。

胡濙瞪大双眼,一脸惊讶。

【注】

《明史.成祖》:“(永乐)十四年……七月……乙巳,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有罪伏诛。”

《明史.佞幸.纪纲》:“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纪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磔(zhé)纲于市,家属无少长者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其党敬、江、谦、(李)春、(庞)瑛等,诛遣有差。”

《明史.列传第五十七.胡濙》:“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

(永乐)五年,遣(胡)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胡)濙以故在外最久,至(永乐)十四年乃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