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虎行似病鹰如睡
这些人,就是一帮墙头草。
短短两年之间,他们已经在这个地方迎接过好几位太守了。
当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时,他们在这里迎接诸葛玄;当朱皓为豫章太守时,他们在这里迎接朱皓;当周瑜和孙权进入豫章时,他们在这里迎接周瑜和孙权。
如今,陶应打败了周瑜,他们也在这里迎接陶应。
墙头草哪里都有,这并不是陶应想杀他们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毒瘤。
也是陶应真正的敌人!
汉朝末年,皇权旁落。
士族世家的势力变得极其庞大。这些世家们通过联姻、互相举荐、互为师生等手段,纵横联合,盘根错节,使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结块”的社会。
泥土结块,庄稼便难以生长。
社会结块,国家便崩溃灭亡。
毫无节制的兼并土地,使得超过70%的土地掌握在世家士族的手中。失去土地的百姓没了活路,便只有起来反抗。这就是黄巾起义、社会动乱的根源。
除此之外,便是隐瞒人口。
汉朝末年桓帝时期,全国在籍人口(即纳税人口)约为5400万,如果加上依附于世家的庄丁,实际人口大约在6500万左右。
此后,土地兼并和依附世家的人口情况更加严重。到三国末年之时,全国在籍人口只有700万,但是,据专家推算,实际人口仍有3000万以上。
超过76%的人口成了世家士族的私产。
超过85%的土地掌握在世家士族的手中。
国家税收锐减,财政难以维持,无钱养军,国力颓倾,主弱臣强,这便是后来的五胡乱华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到后来,还出现了一个“王与马共治天下”的说法。那是因为当时王氏家族掌握的人口和土地,并不比当皇帝的司马家少。
由此可见,在汉末、三国、两晋时期,世家有豪横,有多强大。
国家想要强大,必须削弱世家。
这一点,曹操就做得很好。曹操在做了兖州牧之后,便想方设法削弱世家,这也导致了在他征伐徐州之时,张邈联合吕布、张扬在兖州造他的反。
而此后,在平定了兖州内乱之后,曹操趁机对世家以“通叛”之名进行大清洗,将兖州世家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也正是因为这次大清洗,才有了后来兖州的快速发展,使曹操基业稳固,变得越来越强大。
……
那么,现在自己要不要借“通逆”之名,大肆捕杀豫章世家呢?
这就是陶应正在考虑的问题。
此前,因为江东未定,陶应不敢轻动江东世家。就连丹阳、吴郡的世家,陶应也很少去动。
但是,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江右四郡,陶应已经掌握了三郡,仅有会稽一郡还在王朗手中,而王朗现在是自己的盟友。
自己已经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并且变成了一家独大,借“通逆”的罪名清洗……“支持过”……孙策的世家,时机也就成熟了。
想到这里,陶应的眼中露出了凛洌的杀气。
不过,就在此时,却见郭嘉从船舱中懒洋洋地走了出来,来到陶应身边之后,又伸了一个懒腰,才不紧不慢地说道:”会咬人的狗不叫。”
什么意思?
这是提醒陶应不要在此时明目张胆大开杀戒。
敏锐的郭嘉,已经感受到了陶应对岸上那帮人的杀意,因此才出言相劝,劝陶应要讲究策略,别瞎忽乱搞。
只是……哪有这样对主公说话的?
竟然将主公比做狗!
陶应也没有理他。
而是转过身子,对一旁的典韦道:“郭军师最近耽于酒色,纵欲伤身,精气神已大不如前。该当戒色十天,十天之内,不要让他靠近任何雌性。”
“唉唉,主公,主公我错了啊!”
“知道错了,那就再加十天,二十天!”
“不要啊,主公,属下说的“错”不是指纵情声色。”
“还不知错,再加十天,三十天!”
“主公……”
“四十天!”
“属下的意思是……”
“五十天!”
“…………”
郭嘉乖乖地闭上了嘴巴。
……
楼船停稳之后,陶应大步登上河岸,脸上已换了另一副神色。
春风满面,笑意漾然。
向众人还了一礼道:“诸位如此厚待,本将受之有愧,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待到众人起身之后,又道:“诸位都是豫章贤达,不必客气多礼。陶某年轻识浅,今后豫章的安定还需要多多仰仗诸位。”
一句“多多仰仗诸位”,便是这些士绅们想要的东西。
表明了陶应要“征召”他们为官的意思。
士绅们见陶应如此识趣,都是非常满意,纷纷表示愿意唯陶浪子马首是瞻。陶浪子让他们往东,他们绝不会往西。
陶应往人群中看了看。
没见到吴景。
又寻找“碧眼”之人,发现戴绿帽的倒是不少,眼珠子是绿色的却不见一人。
遂开口问道:“吴景何在,孙权何在?”
一位年约七旬的儒服老者走上前来。
手捧一个锦袋,对陶应施了一礼道:“老夫罗忻,乃高祖帐下罗珠后人。前者孙贼横行豫章,吾等迫于刀兵,皆不敢言。今闻安东将军前来平叛,故与众人前来迎接。
数天之前,吴贼闻安东将军在柴桑大捷,便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于午夜时分,悬印绶于衙门,弃城而逃,不知所踪。
今取得太守印绶在此,还请将军受领,以震慑宵小,安定豫章民心。”
果然是跑了。
这也在陶应的预料之中。
孙策旧将,只剩吴景和韩当,凭他们两人,又如何挡得住自己的兵锋。弃城而逃才是他们明智的选择。
陶应从罗忻手中接过太守印绶,转身看向徐盛,正想要现场任命徐盛为豫章太守。
不过,恰在此时,却听到一旁的郭嘉在“吭、吭、吭”咳过不停。
陶应心中一动。
立即改口道:“此时南昌城中无主,文向可持本将令牌,先去接受降军,安排城中防务。”
这种安排,既体现了对徐盛的信任,同时,也是为了支开徐盛,好与郭嘉商量对徐盛的任命。
徐盛闻言,应了声喏,便带了本部三千人马向城中赶去。其所部将士军容整肃,士气昂扬,动作整齐划一,让一众士绅们都赞叹不已。
而陶应,则与士绅们一一应酬寒喧,然后才在众人的簇拥下向城中走去。表现得似乎很是乖巧,很是礼贤下士。
虎行似病,鹰立如睡。
会咬人的狗不叫,也从不呲牙咧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