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记者搅局
找上门的是省电视台的两名记者。
对于记者,高矬子是深有感触的,当年在省城搞拆迁,动不动就会碰上这些无孔不入的人,刚开始还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个拍视频、写文章的行当而已,打了几次交道,才发现深不可测,和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昨晚连夜转场回天州,担惊受怕又劳累,高矬子次日十点多才起床,刚进了自己天州公司的办公室,记者就堵到门口了:高总,我们是省电视台,找你采访一下昨天的事。
采访一下,还是昨天的事。高矬子心里就恪噔一下,但还是装起了迷糊:我一个包工头有啥好采访的?再说,昨天也没有什么事呀?
高总别急,先看看这个,看能不能想起些什么来。来的人是一男一女,男的扛个摄像机,镜头己对准了高总,女的手拿话简,笑眯眯的递过一张照片,照片上正是昨天斗殴的场面,背后还挂着关口镇宝瓶口隧道的大红撗幅。
别拍,别拍,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早上起来还没洗脸呢,本来就不高,再灰头土脸的,不怕影响你们的质量,我还得顾一下自己的形象。高矬子没有接照片,只是瞅了一眼,连忙阻止摄像师。却又对女记者:你拿的啥东西。心里却打了无数个转,跑是不可能的,不接受也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是,先摸清来意,再随坡就驴。
想清楚了就对门外喊:谁在呢,沏两杯茶过来,泡今年的龙井。又对两个记者说:我先去卫生间洗个脸,麻烦你们少等一会。
说完,拿起办公室的毛巾,进了卫生间。给书记电话是不能打的,发信息不见得有功夫看,唯一的办法是联系张畅。于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高总,硬是打开水龙头给张畅发了个勉强能看懂的信息:省里记者来录关口镇隧道的像,速通知书记并回话。当然,原文不是这样的,错别字就不写了。
张畅正在新办公室发呆,收到信息立马把电话回了过来:怎么回事?高矬子心里一松:你别挂电话,我出去跟你说。出了卫生间,嘴里嗯嗯的,向记者点了一下头,扭头就出了门,进了旁边的办公室。
关上门,给张畅说了情况,张畅说:先稳住,我马上向书记汇报。
这个时候,书记正在听市长讲话。接到张畅的电话,书记说:让高矬子拖住,我马上让宣传部过去。然后把电话打给了宣传部长:昨天关口的事有记者来访,这件事必须以市上的统一公告为主。你联系一下这个人,马上过去摸清底细。说着给了部长高总的电话。
高矬子东拉西扯了好一阵,想把记者糊弄过去,但两个记者安之若素。高矬子把能想起来说的话都说了一遍,正挖空心思想还说个什么呢,宣传部的人来了。
来的还是一男一女,自报是天州市委宣传部广电新闻出版科的,并递上了自己的证件。
两个省上的记者有些不乐意了,我们是正常采访,有什么不合适吗?
宣传部的人说: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省台来宣传报道我们天州热烈欢迎,我们毕竟在天州,不知道二位对哪些方面感兴趣。
记者说:我们采访都是随机的,哪里有亮点、热点我们就去哪里。
宣传部的人笑了:无冕之王吗,肯定是善于发现的,但是…说着拿起桌子上的照片,这件事必须按政府的统一口径报道的。
记者笑了:怎么,要干涉新闻自由吗?
那当然不会。要采访也可以,拿出你们的证件来并办理备案。宣传部的同志说。
你们没有权力查看我们的证件。那个女记者猛地站起来。
高矬子笑着说:你们别争了,你们要采访我,怎么证明你们是记者和宣传部的,我总有权力知道吧?你们不能证明,你们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眼看就要中午了,来的都是客,要不一起吃个饭?
面对婉言谢客,记者走了,宣传部的同志也回了,但高矬子总感觉事情不一般。连忙又把电话打给张畅:张书记,这个事情不对,他们拿的是现场的照片。
张畅说:你还会干嘛?
记者碰了一鼻子灰,本来以为顺手牵羊的事,没想到会搞成这个样子。他们是省电视台的记者不假,但活却是私活:一个陌生的号码给记者qq里发来一张照片,又打电话说:西川关口镇发生重大群体斗殴事件,当事人是省城来天州的,法人代表高大军。天州有公司。事是真事,伤人也是真的,只要你们报道出去,省级一万,国内三万。可以预付一半。报道一出来,余款一笔到。问对方是什么人,能不能多提供些线索?对方说:你们话多了,这个线索不够吗?时间、地点、经过,人物,还有什么?去现场,上医院,哪里找不到你们要的东西?啪,对方挂了电话。
两个人一商量,就按图索骥找到了高矬子,想先把第一手资料搞到手,别的不说,弄点外快还是可以的。按理说,这类报道要先向台里备案的,但因个人心里存了私,正常的事就不正常了。
俩人在街上吃过饭,就直奔关口镇而去,想在现场寻些蛛丝马迹,可现场除了踩踏过的玉米地,再没了一点痕迹,还有人看着不让过去。俩人就直接去了卫生院,亮证要采访昨天受伤的人。卫生院那亲眼见过省电视台的记者,问什么答什么就把自己知道的全说了,还说有一名重伤员被拉到了天州市医院。
两人一商量,写了一篇帖子就发上了某某新闻网站,说是西北天州关口镇发生重大群体斗殴事件,数百人参与,几十人受伤,后续会跟踪报道。发完了又连夜赶回天州,准备去找那个受伤的人员。
市医院和镇卫生所完全是两个概念,记者到医院时己是晚上九点,过了探视时间,本打算以探视名义进去根本不可能的事,只的拿出杀手锏:我们是省电视台的,有紧急采访任务。
门口的保安一听就乐了:你们是那的都不行,院里规定,晚上九点以后禁止探视。
(明天出门去外地,一天之内要享受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关键是还要带个四岁的小孙子。故请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