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噩耗
离开小镇后,郭淮又走了十多天,终于来到了老家的县城,县城也是破败不堪,不过还好有些人在出入,证明里面住的还有人。
郭淮进入城里零零散散遇到几个人,商铺也大多关着门。
来到郭家的宅子,郭淮听到有人走动的声音,连忙敲门道:“父亲母亲我回来了!”
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传来,只见有些清瘦的母亲打开了大门,她激动的把比她都高的郭淮搂进怀里,无声的哭了起来。
这时郭父也抱着三岁多的妹妹走了过来,劈头盖脸骂道:“你这小子这一年多跑哪去了?城里到处都贴的有你的通缉令。”
郭淮关上门和父母说了这一年多的遭遇,得知郭淮是为了给柳师傅报仇才被通缉,这才不再说什么。
忽然郭淮没有发现小虎的身影,于是问道:“怎么没见小虎呢?”
郭父叹了口气,道:“还是让你母亲说吧!”
郭母这才缓缓的讲起了这一年多发生的事,郭淮认真的听着。
听到大军过境,郭父提前带着全家老小躲到了山里,等大军走了才敢回来。
郭淮也不由为父亲的果断感到佩服。
那些头铁的不走的人,男的被军队抓了壮丁,女被抓去充当营妓,反正没有什么好下场。
郭淮忍不住感叹道,这朝廷的军队毫无纪律可言,连土匪都不如。
这大乾也不单是军队这样,整个朝廷里从上到下,也从来没把老百姓当人看过,只把他们当做牛羊,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出油率最高的不是花生,也不是大豆。
是那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压榨压榨再压榨,总是能压出油水来。
上层的权贵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底层的老百姓怎么样活着,他们只想垄断一切资源,世世代代过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古至今也没有改变过。
郭母继续讲道,他们躲在山里的时候,因为存的有粮食,所以刚开始虽然条件辛苦些,但也衣食无忧。
后来山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粮食不够吃,就开始抢了起来,郭家的储备粮食也被抢了,仆人也死了好几个,小虎就是那个时候走散的。
因为当时太乱了,山上闹哄哄的,也没有找到小虎。
后来听说一批人沿着牛头山的山道去宁州找活路,小虎不知道是不是跟着这批人走了。
郭母抹了把眼泪道:“是我们对不起柳师傅,他就小虎这唯一一个亲生骨肉,还让我们给弄丢了。”
郭淮在家里住了两日,还是决定去牛头山里找一找,他在那里生活过三年,比较熟悉。
父母不会武功,没有能力找,郭淮自然要去找一找,他心里愧疚。
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柳师傅的遗愿郭淮是不会忘的,柳师傅就这一个独子,自己一定要找到他,把他抚养成人。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郭淮的脚程很快,没用一天的时间就来到了牛头山。
在山上找了没多久,就发现几个蓬头垢面的人,经过询问才知道,当时大军过境在这里驻扎了一段时间,到处抓壮丁。
两个县经过匪乱本来人就不多,这下子人就更少了。
有不少聪明的人都提前躲进了大山里,不过山里没吃没喝的,身上带来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
人们就想打猎挖野菜吃,可是数千人的口粮,贫瘠的大山根本养不了这么多人,时间久了人们都饿的扛不住,开始抢了起来,这场动乱死了很多人。
有人部分人越过八百里牛头山,都往宁州方向逃荒去。
郭淮顾不上休息,沿着狭窄的山路,翻过大山朝宁州方向走去。
一路上有数不清尸体倒在路边,郭淮每一具尸体都会翻开看看,看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人。
过了八百里牛头山,没走多远一条宽阔的大河拦住了去路,人们需要再穿过渭河才能到达宁州。
郭淮在渭河边上看到几处搭好的窝棚,他跑过去一看果然有人,是七八个瘦骨嶙峋的难民。
一问才知道他们就是从两县逃过来的难民,好不容易穿过了牛头山,一条大河拦住了通往宁州的去路。
难民们有气无力的问郭淮,两县驻扎的大军走没走。
郭淮告诉他们大军已经走了,几人兴奋的收拾东西准备回去,郭淮连忙问他们有没有见过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
难民们回忆了一会儿道,确实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穿越了八百里牛头山。
不过到了渭河边上只剩下了百十个人,那个小男孩在在河边捕鱼的时候,不小心掉到了渭水里淹死了。
郭淮心变得冰凉!
小虎死了?
郭淮问道:“你们亲眼看到小孩淹死了?”
一个难民指了指波涛汹涌的渭水,道:“谁掉进这河里还能上来,我亲眼看见那个小孩掉进去被河水给冲走了!”
郭淮自责的坐在那里,他一动不动,几个难民收拾完东西,问郭淮要不要跟他们一起回去。
郭淮双眼空洞无神,摆了摆手道:“你们走吧!我再缓一缓。”
难民们安慰道:“几千人一起穿越牛头山,活着来到渭河边的只有百来人,如今活下去的就他们七八个人。”
“你不要太伤心了,这就是命!”
难民们安慰郭淮后,相继离开,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
郭淮看着湍急的渭水默默无语。
郭淮回去县城,告诉了父母这个消息,众人都是一阵唏嘘,谁也想不到小虎的命运也这么悲惨。
郭母决定让郭淮去渭水边给小虎立个衣冠冢,也好让小虎死后有个家。
虽然郭淮觉得这没什么用,但是还是听从父母的吩咐,带上一堆祭品再次翻越牛头山来到渭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