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辽河之战,半渡而击?
明军与建奴军队,在辽河边对峙了三天。
每一天,双方都要试探性地交战数次。至于斥候探马之间的交锋,一天更是有几十次。
“杀!”
上游某处,悄悄渡河的几十名科尔沁骑兵,与二十名建奴探马,交起手来。
几天前,明军第一次派科尔沁骑兵过河时,这些骑兵还心里发虚。
数年前,努尔哈赤崛起,他们科尔沁曾经组织联军,与建奴大战。
结果被打得大败,所以后来才连续把几位台吉的女儿嫁给建奴的可汗。
到现在,这些科尔沁骑兵,仍然对建奴心有余悸。
但只是刚一交手,科尔沁人的心理阴影,就被打破了。
“哈哈,这建奴,也不过如此嘛!”
科尔沁骑兵的马上工夫,本就不弱于建奴。
加上过去几个月,朝廷给他们配备了新的弓箭和盔甲。还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
现在更是能吊着建奴打。
“要是数年前,咱们也有这样的武器,建奴当时就要完蛋了。”
这样的交手,一共发生了上百次次。
科尔沁部的骑兵,也不是总能占据优势。
有时他们碰上建奴的大股部队,也会多丢几条人命。
但总的来看,交换比还是赚的。
而在正面战场,孙承宗轮番派遣各部兵马,试探性地渡河。
建奴虽然占据地形优势,但人数却不够多。
明军四处出击,拉扯建奴。
总能在局部形成人数优势,虽然没能在河东岸建立稳固的阵地,但也没吃什么大亏。
三天下来,双方各自的损失,都有两千多人。
黄台吉看着战报,心里越来越没底。
照这么打下去,明军都不用派出主力,来打大规模会战,建奴都会撑不下去。
“哎,三天就是两千人,一个月就是两万人啊,这怎么坚持下去。”
黄台吉一阵摇头。
其他几个贝勒,也是苦着脸。
从朱由检继位到现在,也就不到一年的工夫,这明军怎么就脱胎换骨了?
代善叹气道:“大汗,不如我们现在就撤退吧,留下一万人断后,依托堡垒防守,总能坚持十天。”
“有了这十天时间,咱们完全可以回到盛京驻守。”
黄台吉一阵意动,但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建议。
“不行,不能撤退。现在退走,地里面的粮食,就全便宜明军了。咱们就算在盛京坚守到冬天,守到明军退兵。”
“那明年春天,也也会遭遇粮食危机。到时候明军再来,咱们不还是要完蛋?”
这话虽然有道理,但代善几人却翻了个白眼。
能把眼下这个坎渡过去,就是运气好了,还想着明年。
这句话他们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态度却没有那么恭敬了。
代善道:“那大汗,您说咱们该怎么办?”
黄台吉冥思苦想了许久,也想不出好办法。
这时,大帐中站立的侍卫中,走出一人:“大汗,奴才有一计。”
代善眉头一皱:“你是个什么东西,我们爱新觉罗们商讨大事,你个奴才也敢来插嘴!”
黄台吉抬头,见那人正是范文程,是投靠了建奴多年的包衣。
平日里也有些智谋,说不定还真有什么好计策?
所以黄台吉挥手止住了代善的话,转头和颜悦色地说道:“范文程,你有什么计策啊。”
范文程跪地磕头道:“大汗,那朱由检虽然天纵英才,继位几个月,就用雷霆手段整理了朝政,又组建了十几万大军。”
“但他毕竟是个年轻人,总是年轻气盛的。”
“只要您主动向他提出,邀请他过河一战,朱由检一定会上钩。”
“到时候,我女真大军全面出击,半渡而击之,明军一定大败。”
黄台吉皱起眉头:“你这计策我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范文程赶忙道:“回大汗,这在春秋的时候,曾有人用过。”
黄台吉摇头:“什么春秋,现在都快冬天了。”
范文程嘴角抽动一下,想告诉大汗,这春秋是个时代,而不是季节,但又怕这话一出口,被人误会自己是在嘲笑大汗,说他没有知识。
这时,代善突然一拍脑袋。
“大汗,我也觉得这计谋耳熟,想了想,这不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建奴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甚至把这本小说当兵书看。
历史上就干过用三国演义来指挥作战的事情。
听到代善这么说,黄台吉也跟着反应过来,他责备似地看向范文程。
“你平时还是要多读书,多看看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好书,也就不至于献出个计策,都不知道出处。”
范文程一脸无语,但大汗的面子不能不接。
于是点头道:“奴才回去一定认真研究三国演义。”
黄台吉哈哈一笑,他看出范文程有些不服气,但现在他心情很好,也就不在意这些细节。
他命人写了一封战术,送到大明军营。
朱由检带着随军的文武大臣,一起研究这份战书。
孙承宗看完之后,哈哈大笑道:“陛下,没想到建奴这群野蛮人,居然也知道半渡而击的典故。”
朱由检微笑着看向大臣们。
过去几天的战果,他自然也知晓。
短短三天,就消灭了建奴两千人马。
这一仗,已经赢了八成了。
“诸位爱卿,你们说说,咱们要不要过河啊?”
文官们对视一眼,都拱手道:“陛下,咱们现在占尽优势,只要按部就班,建奴一定会完蛋,没必要冒险。”
而孙承宗沉思一阵,却拱手说道:“陛下,依老臣看,还是应该过河。”
“哦?”朱由检一挑眉头:“孙爱卿何出此言?”
孙承宗道:“建奴使用这个计策,显然是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咱们如果不上钩,他们肯定要跑。”
“到时候,咱们的大军围攻盛京,如果不能在两个月内攻下城池,到了冬天,情况可就复杂了。”
“所以臣认为,还不如将计就计。现在,咱们大明军队的实力,已经牢牢压过建奴。”
“就算是被半渡而击,也能打赢。”
朱由检听完,也是一阵沉思。
他现在想的,其实已经不是军事问题了。
就算明军过河之后,打不过建奴,损失最多也就一两万,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还是能压着建奴打。
这就是体量优势!
何况明军输的概率,本就很小。
他现在想的是经济问题。十几万大军在外,每天人吃马嚼,耗费的粮草实在太多。
虽然大明朝的银子还足够,但能省则省。
于是朱由检抬头看向孙承宗:“既然如此,就依孙爱卿的建议,我大明主动渡河,跟建奴好好较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