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城下鏖战
城墙上的德川军,见这一炮没有命中,狠狠地唾了一口。
德川家光在炮手后边站着,也跟着叹了口气:“此炮要是能中,恐怕就能打出个澶渊之盟了。”
倭国高层虽然在政治上从不向中原称臣,但在文化上,却人均精华。
对中原历朝历代的典故,都是信手拈来。
德川家光的话,指的是北宋时辽国南下入侵。
当时宋军运气爆棚,用床弩射死了辽军先锋,于是辽军士气大跌,最后只好和大宋和谈。
显然,德川家光得到西班牙人的火炮之后,命人偷偷运到城墙上,就是抱着这样的打算。想要一炮打死韩信,只可惜运气不是很好。或者说运气没有爆表。
现在可不比后悔,用火炮打人,就是撞大运。
其他幕府高层听到这话,也跟着叹气。
但他们看见自家将军一脸失望的样子,还是劝道:“将军,这火炮的命中率本就一般,而且这还是第一炮,未经试射,打不中才是正常的。”
“但是等到明军大举进攻时,这火炮对着人堆发射,效果可是很强的。”
德川家光听到这里,轻轻点头。
“希望如此吧。”
而韩信撤退到后方之后,心中一阵后怕,口中又一次问道:
“幕府到底是从哪儿搞来的火炮?”
他身旁的锦衣卫紧绷着脸。
这是情报上的失误,他们难辞其咎。此时他虽然也不知道火炮来自哪里,但也不能装死。
于是他硬着头皮说道:“将军,末将虽然没有明确情报,但是现在的倭国,能拿出火炮的,无外乎那么几方势力。”
“要么是幕府从东边的老巢江户,紧急运来的存货。要么就是那些洋人卖给幕府的。”
韩信听到这个分析,轻轻点头。
“你说的有些道理,但还是要去仔细探查清楚。如果这火炮是德川家的存货,那么倒也无所谓,打掉一门就少一门。”
“但如果是洋人买来的,那可就不好说了。”
韩信认识葡萄牙的佩德罗,知道南洋有不少欧洲人的势力,葡萄牙人在他们中间,只能算个小弟。
像是南洋的强国,比如尼德兰和西班牙,都是数十艘炮船,更有许多火器作坊。
如果是他们在背后支持德川家,那么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锦衣卫领命,快步走远。
韩信看向屋内的将军,正色道:“虽然幕府得了一些火炮,我军进攻时,务必要加倍小心。”
左良玉闻言,担心问道:“敌军有了火炮,我军的伤亡可能会增大不少,是否要延迟一下进攻时间,再多打造一些攻城武器?”
在此前的作战中,明军总结了不少经验,发现火炮也不是万能的。只要把冲车加固,也能抗住一两下火炮。
有冲车的掩护,火炮的伤害就能降低不少。
韩信摇头:“不行,攻城的时间不能推迟,我已经给陛下写了奏折,说死了城破时间,怎能拖延?”
其实韩信说这话,也不光是为了面子。
而是为了用朱由检来压住这群将士。
一旦德川的火炮,真的是来自洋人,那么有一就有二。
明军可以打造冲车,幕府也能买更多的火炮。
与其和德川家搞军备竞赛,还不如赶快发起进攻。
韩信又说道:“此时大阪已经被我三面包围,除非这炮是他们在城里打造的,不然只要是来自外界,都只可能是从东边进城!”
“给多尔衮传讯,让他别在南方扫荡了,立刻北上,切断大阪城西,和倭国东部的联系。”
传令兵领命而去,韩信把目光落在众将的脸上。
“明日一早,全军进攻,有没有问题?”
众将沉默一会儿,还是拱手道:“谨遵将令!”
这一次,德川军有了火炮的助阵,场面上好看不少。
而明军直接攻击城墙,伤亡也大了起来。
“冲啊!”
明军士兵高呼口号,不断冲锋。许多士兵坐着楼车,攻上城墙。
德川军士兵也玩命抵抗,和明军捉对厮杀。
明军将士虽然悍勇异常,装备也更精良。
但德川军也不是纯粹的弱兵。尤其是那些倭国武士,完全是在玩命。
一旦发现自己不敌,甚至宁可保住明军将士,一起从城墙上跌落。
明军的攻势,被德川军顶住了。
尽管明军士兵还在不断地通过楼车,登上城墙。
但却总是没办法占据一块稳固的地盘,然后扩大优势。
双方的火炮也开足了马力,互相对射。
一声声炮击声,响彻战场。
不断地有明军的火炮击中城墙,打出大大的凹痕。
但也有德川的火炮击中明军的士兵方阵。
大阪城外好似一个血肉磨坊,消耗着双方士兵的生命。
韩信站在后方,用望远镜观察战况,心中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如果德川军没有火炮,明军的战果一定会增大许多。
但他脸上没有表露出任何感情。
慈不掌兵。
韩信冷着脸道:“把后备军也派上去,继续进攻!”
随着他一声令下,又是一股明军加入战场。
德川军也做出反应,向墙上增兵。
倒下的士兵越来越多,几乎在大阪城墙涂上血色。
此时天色渐晚,太阳西落,夕阳撒在城墙上,散发着惨烈的气息。
德川家光呆在城中,看见不断抬向后方的伤员,心中都在滴血。
“这可都是我德川家的干城啊!”
他周围站着幕府高层见状,心中都在摇头。
幕府将军如果在平常的时候,发出这些感叹,完全可以叫爱兵如子。
但现在可是玩命的时候,决不能在士兵面前露出软弱的样子。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德川家光忧心战事,听说幕府有一点优势,就哈哈大笑。
听说明军占了上风,就一脸沮丧。
大喜大悲之下,身体肉眼可见地衰弱下去。
几人对视一眼,偷偷来到一旁。
“将军现在的样子,恐怕不妙啊。”
另一人听到这话,叹气道:“不妙又能如何,现在不管是将军,还是咱们德川家的天下,不过是硬撑着罢了。”
为了在大阪维持这二十万大军,以江户为中心的德川领地,完全可说天高三尺。
尤其现在是春天,农忙时节。
因为大量青壮被拉到前线,春耕受到了严重影响。
幸好德川幕府承平日久,有十几年的积累,一时半会倒是还不会缺粮。
可这青壮,却是死一个就少一个。
这时,有个老臣眼珠一转:“不如我们去把大御所请出来?”
他们口中的大御所,正是前代将军德川秀忠,也即德川家光的父亲。
因为德川家的国不正,幕府高层担心权力交接之时,会发生意外。
所以德川秀忠就学乾隆,提前退位。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交接权力。
他自己则退居二线。扶上马,保一程。
这德川秀忠曾亲自带兵,打过不少硬仗。
如果是他一直在幕后指挥,德川家的局势,估计会好上许多。
然而就在明军进攻倭国之前,德川秀忠突然病倒,权力完全落入德川家光这个三代将军手里。
现在这些幕府高层,就起了把德川秀忠请出来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