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漕工进城
就这么过了数日,运河上的漕工齐聚城外,但一时倒也不敢进杭州城。
按照常理来说,如此大规模的人群集中,南直隶早该调兵弹压。
但南直隶的官员们也从漕运中分取好处。
他们当然知道魏藻德的背后是皇帝,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地出面反对。
但是稍微放松一下管制,让漕工们去跟魏藻德打擂台,他们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嘿嘿,是陛下要组织人去南洋开拓的,漕工南下,我们只当他们是要下南洋的,谁知道他们是去找魏知府的麻烦嘛。”
几个红袍官员一边喝酒,一边哈哈大笑。
“现在杭州城外的漕工已经有两万多,我看那魏藻德要如何应付。”
“他如果应付不了,这废除漕运的适应,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几人打着如意算盘。
但此时杭州城里的魏藻德,却一点也不慌。
从倭国调动回来的一万大军,已经分批次来到杭州城外,潜伏在军营之中,没有走漏半点消息。
有了这一万大军打底,魏藻德全然没有把城外那两万多漕工放在心里。
他之所以没有派兵驱散漕工,想的是放长线钓大鱼。
但他心里有底,不等于杭州城别的官员也不害怕。
这些文官齐聚一堂,找魏藻德诉苦。
“知府大人,漕工堵在门口,阻碍百姓进出。这几日,城中的菜价都涨了不少。这眼看就要过元旦,一直这么闹下去,可不是个事情啊。”
“就是啊,依下官看,反正今年的漕粮都运完了,明年的漕粮要等到夏末才开运,不如现在就暂时服软,把眼下这一关对付过去。等到了明年,在继续改漕为海。”
魏藻德听到这里,冷冷看了那人一眼。
官场如战场,一鼓作气,再而衰。
哪里有反复的道理。
现在宣布废除漕运,本地百姓都欢呼雀跃,人心可用。即便在处理漕工的手段上粗暴一些,百姓也会理解和支持,事后的影响会非常小。
可一旦退了一步之后,官府的信用就没有了。
以后即便再次宣布废漕,百姓也只会冷眼旁观,到时候事情只会更复杂。
魏藻德淡淡道:“本府心意已决,各位不必再劝。”
听到这话,官员们都摇头叹气。
其他地方的知县还能装死,但本地钱塘知县没有办法。
他站了出来,苦笑道:“知府大人,那城外那些漕工,到底要如何处置?总不能真让他们一直堵着城门吧?”
魏藻德大手一挥:“让他们进城。”
此话一出,所有官员都绷不住了。
“知府大人,万万不可啊,让漕工呆在城外,顶多是物价涨一点,百姓怨声载道。”
“可要是让他们进城,万一闹出什么乱子……那可就是杀头的罪过了!”
这些官员显然是想起了隔壁苏州的故事。十几年前,朝廷派人到江南收税,当地官员就煽动市民和工匠作乱,把朝廷钦差太监给打死了。
要是让这两万多漕工进城,谁知道他们背后的人物,会不会也趁机闹上一场?
如果乱子发展成民变,那么在场官员就是有九条命,都不够皇帝砍的。
魏藻德微微一笑:“放心,他们翻不了天的。”
这话不仅是因为他有军队做依靠,更是因为这段时间,锦衣卫也一直给他传递情报。
这两万漕工一路南下,不可能没有当地官员接应。
经过锦衣卫的调查,魏藻德已经知道他们的后台是谁了。
魏藻德心道:乱子闹起来,我的脑袋保不住,那人的脑袋也只能陪着我去菜市口。
他要是不想跟我一道赴死,就一定会想尽办法控制住漕工。
魏藻德想到此处,不再犹豫:“立刻开城,把漕工请进城,再让他们派几个代表来找我。”
“同时,传令全城,就说明日一早,我要在府衙当众与漕工代表辩论,论一论这漕运的好坏!”
此话一出,其他官员还想再劝,但魏藻德直接回头走了。
其他官员面面相觑。
“咱们该怎么办?”
一人摇头:“还能怎么办?各回各家吧!”
城外的漕工听说魏藻德要让他们进城,带头的几个漕工反而有些迟疑。
这些人虽然没有官身,但常年把持漕运,熟识不少官员。
有些人甚至本就有秀才的功名。
所以他们也没有那种舍得一身剐的气质。
说到底,就算漕运真的废除了,凭他们多少年攒下的银子和人脉,也依旧能当富家翁。要是子孙争气,中了个举人甚至进士,那更是能直接变身官宦人家。
所以他们也没有玩命的意思。
真要进城,一旦事情闹大了,他们可一定会被砍头的。
但是事情闹到现在,他们也没办法真的完全控制住手下了。
两万多漕工,一听说“大奸臣魏藻德”要跟他们当面讲道理,一个个都兴奋起来。
“走,这就进城去,我倒要看看这奸臣能说出些什么!”
听到自己麾下的漕工们都这么喊,几个领头的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城。
要是现在退缩了,他们在漕工中的名声也就臭了。
“兄弟们,走,咱们这就进城!明天一早,我们一定当场驳斥魏知府的说法,让他恢复漕运!”
“走,进城!”
两万多人浩浩荡荡地走进城门。
城里的百姓见状,都关紧门窗,生怕漕工们闯进来。
而那几个领头的心里也害怕,派自己的心腹骨干去约束漕工。
先是自己掏钱,让其中一大部分,都住进客栈。
但本地客栈也不可能安置下两万人,还有数千人实在找不到地方住,于是领头的便带他们到了当地的城隍庙。
漕工们常年跑水路,都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所以到了城隍庙之后也不敢放肆,老老实实在庙外扎帐篷。
此时虽然是年末,但杭州地处南方,也没有那么寒冷。所以漕工们打帐篷,支持一个晚上,倒也不会出事情。
几个领头的见漕工没有闹出大乱子,不由得长出一口气。
“一切就等着明日了。”
几人跃跃欲试。
“听说那魏藻德知府虽然是进士出身,但他考的是北榜,论起儒学水平来,恐怕还不如咱们这边的一个秀才。”
“明日看我引经据典,狠狠地把他怒斥一番,一定让他丢光了脸面,夹着尾巴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