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逼漕造反
听到魏藻德提到下南洋,在府衙外围观的江南百姓略微躁动了一下。
自从一年多前,朝廷平定蒙古之后,就一直在推行下南洋的策略。
虽然成果不怎么显着,但南方各省百姓,都知道朝廷是要玩真的。
而朱由检继位之后,那是指哪儿打哪儿。
江南百姓此时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既然总有人要下南洋,那让漕工出海,总比自己出海强。
于是他们纷纷高声道:“魏青天说的是,听说南洋沃野千里,你们漕工去了南边,说不定要发财哩。”
“没错的呀,我有个亲戚你们晓得吧,下南洋才一年,就挣了大大的家业。”
几位漕工首领听了,脸色都气白了。
你们把南洋吹嘘得那么好,怎么自己不去?
华夏百姓自古就是安土重迁,讲究一个人离乡贱。
李秀才一生气,水平反而恢复了不少。
他知道,如果放任杭州本地百姓和江南乡绅这么造势,其他地方的百姓一定会举双手支持。
漕工虽然说是有百万之众,但比起江南千万百姓,那就只是少数派了。
两相比较之下,漕工定然要吃亏。
于是他一步跨出,高声道:“是何人在挑拨民意,针对我漕工上下?”
听到李秀才的大喝,漕工们也反应过来,开始逼问四周百姓。
“你说这话都是什么意思?”
“你们要干什么?”
来杭州的漕工都是青壮,杭州当地百姓哪里敢跟他们正面冲突。
于是百姓的声音,一下子就小了起来。
但他们眼中的不满,却越来越多。
人群之中,曹化淳见局势越来越不对,便想劝李华梅先走。
“夫人,情况不对,不如咱们先移步他处?”
“老奴在不远处定下了酒楼雅间,那边视野开阔,到了雅间,也能纵览全局,不必留在这里亲身犯险。”
李华梅轻轻摇头:“放心,这些漕工闹不来的。”
曹化淳暗暗跺脚:我哪里管他们闹不闹,我不是怕您出什么意外嘛!
他眼珠一转,想起昨晚上来向他报到的锦衣卫,还带来一封金之俊的信。
信的内容倒是没有什么犯忌讳的,不过是劝漕工头领千万不要闹出乱子,不然他金之俊也保不住他们。
曹化淳本来打算扣下这封信,当做是金之俊勾结漕工的证据,一切都交给皇帝定夺。
但现在他为了让李华梅赶紧离开此处,也顾不得这么许多。
他随手招来一人,对他耳语两句。
那人拿过金之俊的信件来到一旁,只是看了两眼,就记住了金之俊的笔迹。
随后到附近酒楼中提笔挥墨,竟然把他的笔迹模仿了个八九成。
那人在信上写了一堆劝漕工作乱的话,然后用抹布擦干笔迹,把笔迹做旧。
然后他匆匆跑到曹化淳身边,当做是刚刚赶到的样子。
“曹督工,不好了,这些漕工果然要作乱!”
曹化淳“一脸惊讶”地接过信件,然后大惊失色。
“贵人,咱们还是赶紧撤吧,这里恐怕真要出乱子。”
李华梅闻言,看了一眼那信件,皱眉问道:“金之俊是何人,他怎么敢劝说漕工造反?”
曹化淳一咬牙,死道友不死贫道,金之俊你就背了这个黑锅吧。
他叹气道:“金之俊本是前朝老臣,做到了兵部尚书,但反对陛下对外开战,所以被贬斥到南直隶,他因此怀恨在心。”
李华梅将信将疑地点头,如果说海上的事情,曹化淳休想骗她。但官场上的事情,她可就不太懂了。
李华梅转身离开,走到一半,突然吩咐道:“你把这信交给魏知府,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曹化淳闻言也只好点头。
此时,府衙外,魏藻德和李秀才的辩论,已经开始进入垃圾时间。
二人引经据典,魏藻德引用一句孟子,李秀才就引用一句孔子。
围观众人中,除了少数文人听得津津有味,大多数百姓都一脸不耐烦。
就在这时,锦衣卫千户匆匆走来,跟魏藻德说了句什么。
魏藻德听完,眼睛一亮。
“哦,曹公公也在这里?”
他冲着李秀才一拱手:“秀才稍等,本府有些事情。”
李秀才呵呵一笑,只当是魏藻德理屈词穷。
“知府大人既然要歇一阵,学生当然不会反对。”
魏藻德轻轻点头,然后拉着千户走进府衙。
“曹公公有什么说法?”
那千户拱手道:“正是,曹公公让我问您,您是打算息事宁人,还是打算把事情闹大?”
魏藻德一脸疑惑:“这话从何说起呢?”
于是千户拿出金之俊的书信,“魏大人,您若是打算息事宁人,那么我只要把这封信交给那些漕工首领,他们自然会压制手下。”
千户拿出了金之俊自己写的那封信。
“您要是打算把事情闹大,那么我这儿还有另一封信……”
千户一边说着,一边把伪造的信件拿了出来。
魏藻德伸手接过两封信,看了一眼,倒吸一口冷气。
那伪造的信上,竟命令漕工直接造反。
魏藻德起身转了一圈,突然问道:“曹公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千户笑着说道:“使功不如使过。如果今天漕工安稳撤走,虽然朝廷还是可以鼓励他们下南洋,但总还是不方便。”
“当如果他们当众造反,又被朝廷兵马镇压,那么漕工就都是戴罪之身,朝廷想这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魏藻德听到这话,沉默许久,迟迟拿不定主意。
这倒不是他心善,而是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咬牙道:“富贵险中求,你就把这封伪造的信,交给漕工首领。”
千户闻言,轻轻点头,接过伪造信件,悄悄走到人群中,把它交给了一个漕工模样的人。
锦衣卫神通广大,在漕工队伍里自然也有内应。这信层层转手,很快就到了几位首领手中。
魏藻德看见李秀才几人接过伪造信,心中叹了口气。
他心道:这曹化淳做事不计后果,我虽然现在跟他一路,但也不能不防。
想到这里,他也顾不得找桌椅,命衙门里的文书找来纸笔,他靠在墙上,把事情的经过大致写了一下。
随后把他递给亲信家人:“你速速把他送到顺天,走来阁老的路子,交给陛下。”
见家人走远,他才摇头晃脑:“我这么一个大忠臣,这么大的事情,可不能瞒着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