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小琉球
天子一道旨意,放在朝堂上,只是薄薄的一张纸,落到实处,却足以影响万千人的生活。
朱由检的诏书传到两淮各地后,当地原本动荡的情况,立刻平息下来。
那些靠着漕运过日子的秀才和童生,本来就没有造反的意思。
他们闹事,只是想要点好处。
现在朝廷出钱,雇他们教育漕工识字,他们也就安分下来。
至于两淮百姓,倒是心情复杂。
漕赋虽然主要落在江南百姓头上,但他们两淮百姓,也不是完全就能置身事外。
实际上运河两岸,多多少少都要负担一些漕赋。
现在漕运被废,他们虽然有损失,但也有收获。
朝廷又下旨免了他们一年赋税,于是百姓也偃旗息鼓。
至于从运河中获取利益的乡绅和官员,他们心中还是极为不满。但没有百姓和读书人的帮衬,光凭他们自己,可没办法把事情闹大。
两淮的读书人一边南下,一边议论着朝廷的政策。
一位秀才笑着说道:“陛下让咱们去教育漕工,也算是大兴教化,这些年朝中总说陛下重武轻文,我看这话就说错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朝廷出钱请他们讲学,他们自然就说陛下的好话。
而且萧何做事极其有章法,他知道,要是一开始就招募读书人下南洋,肯去的人绝对不多。
所以在一开始的诏书里面,他压根不提这事。只是让读书人到杭州集合,在当地教化漕工。
等到了杭州,朝廷又会开出高薪,让这些读书人喜欢大手大脚花钱,同时荒废学业,没办法参加崇祯四年的科举。
到了这时,朝廷再给出后续的优待政策。到时,肯跟着移民下南洋的秀才,一定有不少。
萧何虽然没有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但玩起这套路来,却一点不生疏。
秀才们一路南下,到了杭州时,发现此处已经设立了不少学馆。
朝廷的诏令提前发到了魏藻德手里,杭州本就是富庶之地,于是魏藻德大手一挥,就先把学馆建好。
经过这一个多月,漕工们已经接受了现实,知道他们只能下南洋,所以也老实起来。
现在又有秀才们来给漕工们讲之乎者也和君臣父子,魏藻德更是放心。
他亲自去迎接秀才们:“有诸位相助,相信漕工们一定会知书达理,通晓儒家经典,也知道忠君爱国的道理。”
秀才们纷纷行礼:“我等一定尽心竭力。”
魏藻德是科举正途出身,这些秀才哪里敢怠慢。
魏藻德听完秀才们的话,轻轻点头。
他把心思从漕工们身上挪开,开始为组织他们下南洋,进行准备。
这下南洋的第一站,当然就是小琉球。
小琉球虽然与大陆相隔不远,但海峡中洋流湍急,普通海船难以通过。
所以过去千余年间,中原移民都很少过去。
但毕竟经历那么长时间,移民再少,日积月累之下,数量也较为可观。
而且数十年前,尼德兰人和西班牙人先后来到小琉球,在当地经营势力,开垦了不少田地。
有了这些基础,再向小琉球移民,就事半功倍了。
魏藻德招来锦衣卫千户,开始打探小琉球的具体情况。
千户道:“魏知府,几年前,朝廷请葡萄牙使臣佩德罗,招募了一批洋人工匠北上。”
“这几年中,我们锦衣卫在这些洋人里,也发展了下线,我们曹督工从中挑选了几人,命他潜入小琉球。”
“现在这人已经在西班牙人那里混了个小官,为我们传回了不少消息。”
魏藻德听到这里,来了精神:“你们竟然还能招到洋人?”
千户听完,哈哈大笑。
“魏知府你这就有所不知了,洋人也是人,虽然没有我华夏百姓那种故土难离,但也讲究衣锦还乡。千里迢迢跑到国外去的,肯定都是在老家混得不好的。”
“对于这些人,只要给出足够的利益,如何不能招募他们?”
此时大明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国,富庶冠绝世界。
一些洋人出于仰慕的心理,和真金白银,甘愿当锦衣卫探子,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于是魏藻德继续问道:“那小琉球现在情况如何?”
千户拿来一封长信,为魏藻德解释道:“魏知府,这尼德兰人本是西班牙人的封臣,但几十年前,尼德兰人却要造反,于是两国开战。”
“这小琉球原有尼德兰的城池,现在却被西班牙人占领。”
魏藻德听到这里,轻轻皱眉。
“我记得陛下曾与我说过,这葡萄牙,现在也是西班牙国王的领地……这西班牙,莫非就是欧洲的天子之国?”
千户笑着摇头:“西班牙虽然势力很大,但欧洲可不比咱们华夏,根本没有那么个中心之国。”
千户继续分析小琉球的局势:“西班牙人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小琉球的西南,而其余大片土地上,他们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
“如果我大明要向小琉球移民,就可以先从这些土地入手。”
说来也怪,后世小琉球的经济中心在北边,但在此时,这里却只是供过往商船补充淡水的地方。
魏藻德听完千户的分析,轻轻点头。
此时西班牙在东亚的陆军和海军,虽然都不是大明的对手。
但如果两国直接发生冲突,西班牙的海军一定会化身海盗,劫掠商路。
现在大明朝廷的开支,一半以上,都要靠范蠡在江南赚回来。一旦商路受损,朝廷的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几年朝廷接连对外用兵,户部的手头一直都很紧。
要是外贸出现波动,影响不会小。
所以魏藻德早就得到朱由检的指示,向南洋移民,不要和西班牙发生直接冲突。
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等移民数量增加,当地的经济也会繁荣,西班牙人也会从中获利。
到时候,就算直接向西班牙人的地盘移民,他们也不会反对。
而一旦大明移民的人数足够多……
到时候大明再想干什么,可就事半功倍。
而且有这些年的缓冲,朝廷也能存下不少银子。
就是商路断绝一段时间,影响也不会很大。
听到魏藻德的安排,千户连忙点头。
接着,他笑着说道:“魏知府,我家督工最近又来了杭州,想要见您一面。”
魏藻德听到这话,心头一苦,但脸上带笑:“曹督工前来,应该我主动去见他,哪里有他来见我的道理。”
“你请告诉曹督工,今晚我就主动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