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 > 第一百零六章 可汗大点兵

第一百零六章 可汗大点兵

誓师结束后,朱由检返回顺天。

近卫骑兵则来到归化城,等待各部首领召集自己的部民。

此次蒙古各部西征,规模极大。

草原上的首领都知道,现在大明兵强马壮,在朱由检还活着的年代,他们没有任何南下的可能。

他们本以为朱由检是汉人天子,虽然兼任蒙古大汗,也只是为了虚名,不会把草原各部放在心上,只会强压他们奉献牛羊。

但现在,他们听说朱由检要派他们西征,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大可汗知道咱们草原日子不好过,要带着咱们西征!”

“快去告诉咱们族里,每家每户,凡是能上马的丁壮,都要集合起来,到西边去发财!”

游牧部落要对外劫掠,不是他们本性败坏,而是草原生活确实困苦。

而且非常看老天爷的心情,一旦来场雪灾,牛羊成片冻死,牧民们为了不饿死,就只能对外劫掠。

各部的青壮如溪流入江,汇聚在各部首领的旗号下。

首领们又带着手下,与大明的近卫骑兵汇合,好似江河入海。

一个月后,归化城外,已经成了军士的海洋。

郭靖被任命为此次西征的统帅,这时候忙得焦头烂额。

他看向王保保:“各部集合得怎么样了,都来了多少人?”

王保保拿起算盘计算一阵,然后说道:“察哈尔四部来了三万五千人,漠北各部来了一万余人,具体数字还在统计。”

“准噶尔部兵马多些,共有两万。但他们地盘更靠西,一时半会儿过不来,所以我便给他们下令,让他们别费事了,就在当地集合。等我们主力过去,他们直接加入就是。”

“另外,外东北还有些部落,也加入了此次西征,虽然人数加起来只有一万,但士兵极其精锐,尤其是其中的索伦人,便是比起大汗的近卫,也不遑多让。”

索伦人也就是所谓生女真,建奴入关之后,八旗逐渐腐坏,就靠着索伦兵打天下。

因为实在太能打,建奴皇帝担心索伦人过上好日子后,也跟八旗一样,所以干脆命令索伦人不许住进城市,更不许耕种土地。

只能靠打猎为生。

必须住在穷山恶水里面,来保证战斗力。

郭靖听完,轻轻点头,拿起笔记录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现在手中,就是有大明近卫骑兵两万五千,蒙古部落约五万,部落兵一万,另外等大军到了西边,还能有里两万准噶尔部骑兵。”

“如此一来,我军总兵力就是十万五千了。这可是十万大军啊!”

王保保也心潮澎湃。

“在入夏之前,我们一定要好好训练这些军队,把他们整合好。”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草原上的牛羊马匹都在繁衍生息,所以不适合出征。

到了夏天,才是发兵的好时机。

他们二人便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好好训练一下各部士兵。

这不仅是要增强蒙古士兵战斗力,也是趁机探清楚各部的底细和虚实。

蒙古部落平时四处游牧,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口丁壮。

现在借着这个机会,正好仔细清点一番。

另外,这蒙古骑兵的武器,很多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在草原上打内战,和其他部落争夺草场,那么这些武器倒还是能用一用。

但要是拿去和罗刹人打仗,可就有点寒酸了。

于是郭靖和王保保二人,又给朱由检上折子,请求皇帝调拨一些武器,供他们使用。

朱由检接到奏折,召集韩信、萧何等人商议。

他虽然没有派韩信领兵,但却依旧极为信任他的军事能力,所以现在才让他来当参谋。

“韩爱卿,郭靖他们要武器,朕倒是不意外,可他们为何只要刀枪,但却不要火器?”

韩信听完,轻笑道:“陛下,此次西征,路上有万里之遥,后勤不便。这刀枪之类的冷兵器,只要有铁匠,就可以修补。”

“当火器这类热兵器,坏了可不好补充啊。”

“而且这火枪射出的弹丸,都要从我大明本土运出。朝廷的后勤,只能保障两万五千近卫骑兵的使用。”

“如果其余那七八万大军全都换成火枪,后勤一定要出问题的。”

韩信老于战阵,当然知道打仗就是打后勤。蒙古当年能纵横欧亚,靠的就是随军带着无数牛羊。

要是大军都换上火器,岂不是放弃了这个优势?

朱由检听完,恍然大悟。

他下令道:“既然如此,就从府库中调拔刀枪,送到归化城去。”

这一年多来,大明开始对各地的明军换装,给他们装备火枪和大炮,虽然还没有完全淘汰掉冷兵器。

但是对于冷兵器的消耗,已经小于产能了。

所以库房中堆积了不少装备,现在正好送到草原上去。

等朱由检下完命令,萧何走上前来,向皇帝报告道:“陛下,今年我大明是否还要对外用兵?”

“如果不用兵,臣想请陛下准许,继续修整黄河。”

草原那边虽然有十万大军蓄势待发,但他们大多都是蒙古军队,不需要大明朝廷出军饷。

只需要拿出少量银子,赏赐给各部落首领就行。

只有两万五千近卫骑兵,属于大明朝廷。

而区区两万五千人的出兵规模,比起大明过去几年,动辄发动十万人出击,确实算不得什么。

听到萧何的建议,朱由检轻轻点头。

过去两年中,虽然朝廷也组织过灾民修河堤,但黄河水患,不是用一两年的工夫就能彻底解决的。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漕运废除之后,大运河的商贸衰落不少,两岸百姓收入也跟着降低。”

“这次修河,朝廷便从两淮招募河工,也算是照顾一下他们的收入。”

如果是其他朝代,到黄河修堤,是一等一的苦差。因为无官不贪,治理河道的官员一定会贪污克扣,河工们干着重体力活,却吃不饱穿不暖,当然是苦差。

不过现在是崇祯朝,朱由检派萧何总管修河,虽然地下各级官员,不敢说完全就不贪污。

但程度上已经大大减轻,于是修河这事情,倒也算得上一个还不错的工作。

修河所需的工人需要数十万,两淮百姓有了这么个去处,今年的收入,应该不会下降太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