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 > 第二百二十三章 积弊

第二百二十三章 积弊

毛文龙南下的事情,在朝中没有引起什么风波。

大多数官员的目光,还是停留在清查两册之上。随着几家勋贵们认输服软,顺天府的清查工作,顺利推行下去。仅仅这一个府,就查出了六万多隐户,另外还有大量土地。

朱由检看着刚画出的鱼鳞册,随手将他往书案上一扣,对着御书房中的大臣们说道:“朕虽然早就知道,这田地问题积弊已深,却没有想到如此严重。”

几位大臣对视一眼,都不说话,静静听着皇帝发牢骚。

朱由检站起身来,在御书房中转了起来,同时说道:

“这把上等的水田,修改成盐碱地,也就算了。可把这山里贫民的田地,都登记成上等的良田……地方官的眼睛都瞎了吗?”

“走出他的县衙看一看,就是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也能分清平地和山地的区别吧?”

见皇帝越说越生气,萧何劝道:“陛下,这事情,其实就落在积弊这二字上!”

朱由检听到这话,不由得开口问道:“此话从何说起?”

萧何拱手道:“陛下,我大明税收早有定制,按着鱼鳞册收粮税,按着黄册收人头税和发徭役。”

“对于地方官来说,只要按着鱼鳞册上的数字,交足了朝廷所需的税收,他考评就是中上。既然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又何必一查到底?”

“孟子有云,为政不难,在不罪巨室。地方的县官若要清查田地中的问题,当地的乡绅一定会捣乱,发动贫民抗税。”

“到时候这地方官自己完不成缴税任务,官声也坏了,哪里还能有什么好评价?”

听到萧何这段话,朱由检抬起头来,他目光扫过御书房中的官员,见出自大明的官僚们都低头不语,只有自己通过系统招聘来的人,才一脸正色,根本没放在心上。

朱由检心中叹了口气,想到:这事情牵扯广大,绝不是简单的善恶好坏就能说清的。若非是萧何乃是通过系统招聘而来,对我忠心耿耿,自己又置身事外,恐怕也不会告诉我。

穿越这几年,不仅是朱由检改变了大明,大明也在改变朱由检。

让他再像刚穿越之初那样,遇事不决就大开杀戒,用刀子来解决一切问题,他也做不出来了。

何况这地方官不愿意得罪本地大户的事情,又不是一县一州的事情,他朱由检还能杀遍大明的士绅吗?

他微微摇头,把此事放到一边,转过头对户部尚书说道:“户部,此次清查出来的人口,有六万多人,朝廷都要如何安排?”

户部尚书刚才听到萧何的劲爆发言,本来还在用心装哑巴,他听见皇帝叫他,还心中一苦,以为皇帝要与他讨论这事情。

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听见皇帝只是与他讨论隐户的事情,于是他如蒙大赦,长出一口气,说道:

“陛下,不如还是照着过去几年的方法,从中挑选精壮,编入军中?”

“这六万多隐户中,除去老幼妇孺,总还有一万青壮。”

听了这建议,朱由检连连摇头。过去几年征兵都是有用的,现在大明对外的战线在几千里之外,没必要再新招几万大军。

何况朝廷的银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花在养兵上,那么干其他事情的银子也就少了。

户部尚书见皇帝摇头,心中一喜,他作为文官,其实也不愿意看见皇帝穷兵黩武。

于是他又提出了一道建议:“陛下,何不把清查出来的土地,分给这些人?”

“这查出来的土地,虽然优良中差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但以粮食产量计算,也大致等于三十万亩的旱地。若将它们分给这六万多隐户,一人分到五亩左右的地,也能维持生计。”

听到五亩这个数字,御书房里面的文官都来了精神,纷纷拱手道:“臣等请陛下均田!”

朱由检听完,沉思片刻,还是摇头道:“这一人分个五亩地,能有什么用。”

其实他也清楚,文官们集体兴奋,是因为孟子里有一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虽然古话讲穷文富武,但能读书考科举的,家里有没有太穷的。

满朝的文官,九成九都没有亲自下过地,虽不能说五谷不分,但也不通时务。

这五亩旱地的产出,除了朝廷收的税之外,剩下的粮食,也就是够百姓勉强活着。

根本不可能像书里说的一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根据古代的生产力,一个成年丁壮至少要有几十亩土地,才能成家立业,同时过上还不错的日子。

朱由检开口道:“朕打算效仿唐朝的均田制,当然,时移世易,今日我大明的亩产,远高于唐代。所以也不能照搬均田制,那一丁就分一百亩的规矩。”

“所以朕决定,以一户五十亩的规制,将这些隐田分给百姓,已经成家者优先分得。”

听到这道命令,户部尚书在心中计算起来:三十万亩地,一家五十亩,那就只能分给六千户百姓,一家按五口人算,也就是三万人。

这剩下的三万多人,可要如何安排?

户部尚书挤出一脑门汗水,对皇帝说道:“陛下,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几万流民,这流民本就是在顺天府附近查出来的,他们生计无着,一定往京城而来。”

“京城虽然有百万人口,但一下涌入几万流民,压力也不小啊。”

大明朝还是农业社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手停就是口停,根本养不了“闲人”。

普通家庭要养活一个读书人,都要三代人辛勤耕作,到了第四代,才能让孩子完全脱产,在学堂里读书考科举。

所以京城一下子多出几万无业的流民,造成的压力远比看起来大。

朱由检闻言,笑着说道:“朕早已有了安排。”

“嘉靖时,先帝曾有意增修京城,新修一个外城,把内城完全包起来。”

“但后来困于财政不足,就只修了四分之一,只在城南修了一小部分。”

“现在我大明的府库倒还充盈,又正好有几万无业之人,正好让他们重新开工,修建顺天的外城。”

这主意,还是前几日朱由检微服外出时,突然想起来的。

他见大明的京城年久失修,颇有些破败的意思,而且地狭人稠,贫苦小民的日子都不好过。

当时他便起了重修京城的意思。

听见皇帝的话,在场大臣对视一眼,还是户部尚书站了出来:“陛下,这修外城的银子……”

朱由检看了户部尚书一眼,知道他又打起了自己内库的主意,笑骂道:“修外城可是正事,就从户部那里出钱吧。”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皇帝看破,只好垂头丧气道:“陛下圣明。”

朱由检挥手说道:“这清查两册之事,不仅是要在顺天进行,还要推广到天下各州县。”

“到时候,查出来的隐户也难免分不到土地,沦为流民。”

“传朕旨意,各地都要提前查清本地年久失修的堤坝和城墙,日后若真是流民众多,也可以让他们去修整这些设施,以工代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