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直播通历史:我刷视频被古人看见 > 第85章 直播宋朝那些事儿—赵祯3

第85章 直播宋朝那些事儿—赵祯3

“宋仁宗时期,西夏李元昊是准备称帝的,但最初李元昊还是有所顾虑的。”

“不过宋朝后面的一个行为很快帮李元昊打消了顾虑。”

“就是关于李元昊叔父兼麾下大将,山遇惟亮。”

“山遇惟亮当时是反对李元昊称帝的,他觉得李元昊过于残暴,担忧自己的性命,于是携全家逃亡北宋,为了给北宋通风报信其母亲都自焚了。”

“而当时宋仁宗担心影响两地的感情,表示:如山遇复遣人至,但令士彬以己意约回,务令边防安静。”

“结果当时宋将郭劝直接把把山遇惟亮送回西夏给李元昊,山遇一族被李元昊灭族,之后没过多久西夏建国。”

“说真的凭山遇惟亮对西夏军政的了解,宋朝本来可以借此机会了解西夏的军情,做出合理的对策来遏制西夏的,之后宋夏之战也不会打的那么惨。”

“结果却什么都没做,反而给了李元昊一个杀鸡儆猴立威的机会。”

“我觉得这件事也导致后来只有宋人给辽夏通风报信,而没有辽夏人敢给宋报信的重要原因。”

……

嬴政觉得不论山遇惟亮投宋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不能把人还给敌方!他们这么一操作,谁还敢投靠宋朝。

这宋朝的皇帝官员脑子是不是都有点问题!这么好的机会都能放过……

刘邦有些好奇宋仁宗知不知道山遇惟亮为什么要带族人投宋么?西夏都要独立了他还担心影响两地的感情?

赵匡胤觉得前面听着这宋仁宗虽然有些耳根子软但也算守成之君,最起码没赵光义和赵恒那么丢人。

但就西夏这件事来说,是赵祯他脑子有问题,还是大臣脑子有问题,敌将来投宋的怎么也要了解一下再做处理吧,怎么还能直接压回去呢。

宋仁宗赵祯想到山遇惟亮也很是后悔,不过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郭劝他也罚了。如今宋朝和西夏与辽国还算安定,也不能再贸然开战呐。

……

“李元昊称帝后,宋仁宗和大臣商讨如何应对,直到半年后才做出反应,不过只是准备对西夏经济封锁,并未出兵。”

“但李元昊主动出击,宋夏之战爆发。”

“之后经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四大战役,消灭了北宋防御的数万精锐。”

“宋朝连败,不仅是士气大衰,而且军费开支巨大,宋朝的财政也开始吃紧。”

“当然西夏也没好到哪去,常年征战,西夏当时的财政还不如宋朝,如果这时双方僵持打下去,宋朝不一定打的过西夏,但也能拖死西夏。”

“于是西夏主动求和,庆历四年宋仁宗与西夏达成的和议。”

“简单来说就是西夏首领元昊答应取消帝号,向宋称臣;但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没错,宋朝又要给钱了。”

“并且在宋夏之战期间,庆历二年,辽朝趁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加岁币。”

“不过宋朝对西夏对战时也提防着辽国,朝廷内早有准备。最终在澶渊之盟规定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结束了这次纷争,史称庆历增币。”

“期间辽兴宗还派人与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改赠为纳。仁宗也勉强同意了,不过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之后辽、夏两国关系恶化,爆发战争,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

“虽然之后西夏愿意息兵,并且仍旧向辽朝称臣进贡。但实际上此时西夏、辽国、北宋已呈三足鼎立之势。”

……

刘邦看着宋朝动不动就给钱简直要羡慕哭了,他大汉要有这个钱干点什么不行。可惜现在大汉太穷了,除了与民休息他也没别的选择了。

后面朝代再如何也比他大汉现在要什么没什么强啊,就是不知道下次开通名额里有没有他的。

宋太祖时期赵匡胤有些怀疑“宋”这个国号是不是起的真有问题。明明西夏称臣为什么又是宋朝给钱?难怪后人说他大宋是“大送”呢,可不就是各种送么……

赵光义看着他哥不善的眼神,有些委屈,他之后在位的时候虽然北伐失败但没往外送啊。而且就目前来看他也没继位的机会了……

宋仁宗赵祯觉得不管是西夏还是辽国都不会坐视大宋完全吞并另一方,除非宋朝实力足够强大了。说是变法改革,但是变法若是过于激烈引起内部动荡,反而可能令辽夏有机可乘。

……

“关于西夏发展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家也知道但凡王朝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西北苦寒之地立国的西夏,对人才的需求,毫无疑问也是迫切的。”

“那没有人才怎么办呢,西夏一看发现宋朝有啊!于是西夏开始从北宋吸纳人才。”

“至于为什么人才会愿意前往西夏,和北宋早期科举制度有关。”

“北宋初期科举有一条规则,简单来说就是末位淘汰制,也就是说参加殿试的考生,如果不合格,依然要被刷下去,还是没有功名的。”

“这就导致为了考取功名,许多内地考生纷纷奔赴西夏参加科举,可以说北宋为西夏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这就导致后面在开战的时候看起来像是西夏和宋的对战,但实际上更像是一群知根知底的人在那打来打去。”

“不过这也确实不能怪当时朝廷,毕竟宋朝的官员一直是其他朝代的几倍。”

“自宋太宗以文治国后大力发展教育,开科举发展到仁宗时期北宋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甚至已经有了冗官的问题。”

“所以北宋内部消化不了的人才,就由辽国和西夏来接收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