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直播通历史:我刷视频被古人看见 > 第148章 观《三字经》下

第148章 观《三字经》下

古六艺后介绍了文字变迁,以及《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书》《春秋》等等文学名篇,到这里都还好好的。

然而后面话题一转开始介绍各朝各代的兴衰变迁,前面伏羲、神农……尧舜都还好。到了战国以后,每次朝代变更都有一个受伤的前朝君王!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林夏内容查了差不多后,想到她之前想问的棉花种子,便赶紧给朱棣私信,毕竟棉花也是挺重要的。

不过她知道秦汉时是没有棉花的,但唐朝有没有她还真不清楚,不过朱棣作为皇帝提供棉花种子应该不是太难的。

……

春秋战国时期

嬴稷还没来得及高兴秦一统六国,就被那个传二世给噎住了……

六国君王想嘲笑秦统一后不还是二世而亡嘛,但一想到秦好歹还统一了六国,而他们只是被统一的份。

嬴政发现每到这种朝代变更,就免不了秦只传二世的说法,可惜赵高已经没了,不然他一定要让他多车裂几次。

嬴政看了一眼李斯,看着对方一边抹泪一边认真记录汇总的样子……算了,还是加重胡亥惩罚让他多承担一些劳作吧。

李斯倒没注意到始皇的眼神,他一听到“传二世”就想到自己和家人最后的下场,他对不起陛下的信任呐。想到这他记录工作干的更起劲了

永乐大帝朱棣倒是没有看天幕,毕竟明朝也是有《三字经》只不过内容稍有不同罢了,让那些文官记录整理就好了。

他看到林夏私信后就立刻回复了,林夏说的挺清楚的是交换给其他朝代的,朱棣想了想就同意了。

倒不是说朱棣多么乐于助人,反正提供一些棉花种子对他又不是什么难事了,还能得到林夏一些好感。

他直接吩咐手下大臣去准备一些棉花种子,并且直接准备了四份。

……

天幕上《三字经》还在播放着。

既然是朝代交替自然不会是只有秦了,楚汉之争后面便是汉朝兴衰。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然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到最后帝制结束。

【革命兴,废帝制。】

【立宪法,建民国。】

林夏听着内容发现《三字经》应该是每个时期都有陆陆续续增改的,毕竟古人怎么可能写出“革命兴,废帝制”,而南宋又不能预言出“立宪法,建民国。”

这么想着林夏突然有些好奇那些穿越人士背诵的时候万一不小心背混了怎么办?被咔嚓了再穿回来么?

……

刘邦本来还在“心疼”始皇好不容易建立的大秦二世就亡了,结果扭头他大汉也“终于献”了……

想到楚汉之争,他当年也是好不容易获胜才建立的大汉,后世这帮败家子孙,连群臣都控制不了。

刘彻之前就知道大汉的兴衰,但再次看完朝代变更还是不理解为什么秦始皇那么受欢迎……

他觉得大汉哪怕分成了西汉、东汉,那也有四百多年的国祚的,可秦朝统一后二世就亡了啊!后世人自称汉人却偏心秦皇,这合理吗!!!

李世民对朝代变更已经免疫了,他就想着时间赶紧过去,毕竟晚上林夏就该讲安史之乱了,他也能清楚发生了什么,顺便给李隆基紧紧皮。

元朝众帝听到讲解元朝“舆图广,超前代。”时本来还很是自豪,结果下一句“九十年,国祚废。”他们大元就没了。

难不成是他们打下的土地太大了管理不了么?

清朝的时候《三字经》已经是启蒙读物了,但是清朝的《三字经》和现代的自然是有不同的。

单就“革命兴,废帝制。”这一句就不可能出现在古代书本中。毕竟这在古代说出来可是要掉脑袋的。

康熙看着“废帝制”三个字又陷入纠结,他觉得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对皇权都是一种冲击,都会动摇大清的统治。

他是有心想问一下林夏有没有折中的办法,但是吧,第一,他这没有开通交流,没办法和林夏私信,而直接发弹幕又不太好;

第二,他觉得林夏作为清朝灭亡之后新政权下出生的人,没准她巴不得帝制赶紧消失,会不会帮助他们还不一定。

……

林夏又不知道那些古人的想法,她刚才和朱棣法私信后问了一下棉花种子的问题,得到肯定答复后放心了一些。

她看着朝代变更结束后,是一些勉励鼓舞,让人勤奋向上的举例。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总体来说《三字经》不算太长,不过因为要逐句解释,视频稍长了一些。

……

说真的其他朝代记录起来还好,把字简化改一下就行,毕竟自汉朝隶书之后文字和现代越来越接近了。

但是,秦朝除外!!让一个现代人看各朝古书,其他朝代连猜带蒙的还能读懂,但是秦朝的小篆……

嬴政刚统一六国,本就准备推行书同文的,不过现在自然不能用小篆了,毕竟和后世朝代那些字比较,小篆确实书写更麻烦一些。

如果想要普及教育,提升人才数量的话,文字还是简单一些更好。

武周

武则天看过后,发现武周并不在朝代变更之中,估计是她之后还政武周短短一朝自然被包含在李唐王朝之中了……

宋仁宗觉得这个《三字经》除了那个朝代变更需要改一下,毕竟大宋现在未必会走上灭国老路,大部分的话大宋都可以直接用的。

苏洵没想到自己也是被举例中的一员,不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怎么看都不像正面案例啊!

而且他虽然是二十七才发愤,但他也没成天无所事事呐,他也有认真培养他两个儿子的好吧。

宋神宗也想到了苏洵,他看了看下首的苏轼苏辙,这唐宋八大家宋朝是占了六位,但苏家三人就占了一半。

苏家那三个人,能和常人比么?苏洵那是想发愤就随时能发愤,而对于其他人努力晚了估计就真的晚了。

虽然后世字看着和他们大宋现在的还是挺像的,但苏辙和苏轼也是要记录的一下的。

明清时期的字和现代比也就笔划多一些,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能看懂的。而且因为这时候已经有三字经了,他们只需要跟着原版删减一下就行,总体来说他们是最轻松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