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风云坞堡主 > 第十一章 时弊

第十一章 时弊

晚上,高元把他叫到书房,赵博安以为是谈买奴的事情。

买奴的事情高元听说了,心里也赞同他的做法,不过那是小事,他更关心外孙的眼光如何。

“看了几天,有什么想法?”

他淡淡的道:“县里百业萧条,百姓生活不易,杂户更是凄惨。”

“只有这些吗?”高元有点失望。

其实自从山里出来,赵博安查看一路上的民生,有很大触动,特别是这几天在县里所见所闻,越靠近县城人们生活越加艰难。

“外公想让我说什么,这些事也不是县里能解决的,最多遇到个好官,百姓能稍微轻松点。”

“噢?那就不说县里,说说外边,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让我听听外孙的高见。”

“那我姑且言之,外公姑且听之。”

这段时间他也思考了很多,其中那份记忆给了他很大启发,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

“世道沦落到此,南边的晋国要负很大责任。他们得国不正,不得不拉拢世家大族,给予他们各种好处,但为了防备这些世家大族,又大封诸王,俨然一个个诸侯国,再遇到那样一个傻子皇帝,诸侯王哪能不动心。八王混战,耗尽了中原大地的元气,胡人看到机会,趁势崛起。

还有那些世家大族,利用晋室给予的特权,大肆买卖人口,圈占土地,得到的财富却用于各种挥霍。等到国家纷乱,又一个个跑到南方苟且,哪怕你们如汉末群雄逐鹿也好啊,根本毫无担当。”

高元点了点头,道;“很有见地,这和现在有什么关系?”

“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晋国留下的积弊,国家无法统一,各方势力把资源都投向了军事,民生自然也就顾不得了。

像现在的王丞相,打击宗室豪强,整肃吏治,是为了减少了中间的盘剥,至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那不过让盘剥的基础扩大而已。虽然这些措施让民众减轻了负担,但也是为了秦国集中更多的资源。秦燕两国谁能统一北方,就看谁集中的资源更多,谁能更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

“有点道理,平阳郡这两年形势的确在好转,据说关中形势更好。”

“王丞相是大才,秦国的确在蒸蒸日上,但在国家收入方面,各方付出的并不平等。像我赵家是因为地处偏僻,几乎就没交过租税,所以佃户过得比国家编户好,这种情况不多,而且也不会长久维持下去。还有就是一些大的坞堡势力和强大的部族,比如河东的薛氏坞堡,那是连秦主苻坚都拿他们没办法,最多形式上交一点,脸面上过得去。再次一些的坞堡和胡人部落,也不会按实际户口交税的,隐匿户口乃是常事,这种情况是最多的。最后的编户才是赋税主要对象,是官府最重视的,他们得到的好处最少。

支出上也不平等。首先要保证官府的供应,包括王室贵戚,其次是军队,他们要当兵打仗,最惨的就是那些杂户和营户,地位最低,他们完成官府和军队的各种摊派,仅能得到维持生存的口粮。”

听完这段话,高元有点沉默,过了一会说道,

“你连赵家都包括在内了,看来你是同意交税了?”

“不会,我不同意王丞相的做法,他施政的重心在氐族和官府编户,这样只能治标,或许能让秦国强大起来,但并不会长久的。”

“你觉得秦国国祚不长,那你更看好燕国了?”高元做过一段时间的燕臣,说这话没有心理障碍。

“我说的不长久,是说现在秦国实行的这套制度,是因人成事,并不能保证秦国的长治久安,或许王丞相不在了,秦国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至于燕国,我和上党的朋友聊过,慕容恪同样是人杰,而且还不算老,我看两国的命运,可能在于两人谁能活的更长,不过燕国实行的制度比之秦国更差,一旦慕容恪不在,又没有其他人杰力挽狂澜,那它垮的更快。”

“两国你都不看好,你看好谁?难道是南边的晋国。”

“晋国更烂,还不如这两国呢,王与马共天下,这话都能说的出来,他们没希望的,只能慢慢腐烂,也许能再长出一颗参天大树。”

“你这是谁都不看好啊”

“一个稳定的大国,是需要直接向大批自耕农征税抽丁,不受豪强干预,现在北方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还是好好的守护家族吧。”

“你觉得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高元已经被说服了,因此更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已经说了这么多了,赵博安也有点不吐不快。

“首先它的核心必须是汉人或是汉化的胡人,在这片土地上,只能行汉制,才能长久。这就排除了大部分的胡人政权,像几十年前的两赵就是前车之鉴,刘渊和石勒能成就一番事业,便是行的汉制,他们的后代施行胡制,国家马上崩溃,这是水土不服。胡人推崇弱肉强食,武力至上,政权交接时往往腥风血雨,自相残杀,所以他们建立的政权不稳定。

还有就是胡汉的界限要逐渐模糊,这需要时间,甚至需要战争。胡人建立的政权,以他们本部族兵为核心,这样征伐的过程中,消耗的是他们的人力,特别是他们的上层,一旦灭国都会惨遭屠戮。现在的匈奴人和羯人,失去了他们的精英,胡汉混居,已经渐渐向汉人靠拢了,赵家堡就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呼延塔是匈奴人,但赵家堡和匈奴部落发生冲突,他一定不加犹豫的冲向匈奴部落。秦国和燕国也会是这种情况的,两国交战消耗的是他们本民族的实力,将来氐族和慕容鲜卑也会融入汉族。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也促使了各族融合,特别是来自底层的民众,更想要安定的生活,相比胡汉矛盾,他们也许更恨他们的部族首领,一次次的发动战争。

最后就是要削弱北方大地上广泛存在的豪强坞堡势力,虽然它在乱世让很多人得以活命,并使我们人口不断增长,最终超过了胡人。但它对一个稳定的国家是不利的,只是权益之计。不过对它们要讲究方法,不能硬来,要利用制度来过渡,这都需要时间。最终让国家掌握更多的自耕农。”

“什么制度?”高元已经听得入迷了。

“我还没想好,大概就是轻徭薄赋,给予耕地,使那些依附于豪强坞堡势力的农户乐意编户,而且在政治经济上要补偿这些势力。这也是我不看好王丞相的原因,他的政策对于那些依附民没有吸引力。不过也许我是错的,王丞相想先统一北方,再轻徭薄赋解决那些依附民。”

“可能王丞相是这样认为,但他做不到的,如果秦国统一北方,苻坚只会认为这套制度可行,他们还有南方要打,还要防御草原部族,哪里会降低徭役。”这一点上高元看的更清。

“也许吧,我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赵博安用手轻按太阳穴。

“能把世道看的这么深这么远的人可不多,更何况你才十四岁,看来你平常很关心外边的局势啊。”

“赵家也不能一直窝在山里,总有一天要出来的。”

“既然你这么关心,以后我有什么消息,也会告之你一声。”

“谢过外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外孙这也是杞人忧天,今晚发了一席狂语,不过是过过嘴瘾,已经这么晚了,外公休息吧。”

“恩,你也回去休息吧,还有买奴的事情做的很好。”

待赵博安走后,高元在那回味今晚的对话,然后走到书桌前,拿笔认真写下十二个字,推行汉制,胡汉融合,打击豪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