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琐事
祖孙俩回到赵家堡,一进院子,就传来读书声,走进一看,原来是吕老头在教弟弟妹妹念书,没有打搅他们,悄悄走开。
“谁啊?”祖父没见过他。
“从县里请来的教书先生,很有学问,”
“那要好好招待,你父亲以后没那么多时间,就要靠人家了。”
祖父说完就离开了,赵博安留下等候,吕老头教完一段,宣布下课。赵博荣和赵盼儿率先出来,看到院子里的大兄,顿时一喜,赵盼儿更是跑来,被他一把抱起。
“大兄,你回来了。”
“恩,盼儿在家乖不乖?”
“盼儿可乖了,就是想娘了,我都好久没见了。”
“过几天,大兄就把娘接回来。”
“太好了。”
赵博荣这才插话道:“大兄,听说你在南边杀了几百人,打了个大胜仗。”
“别听他们胡说,我就是把那些胡人赶跑而已。”
“等我长大,也随大兄征战沙场。”
“你还是先把武艺练好吧,这次从南边得到一匹小马,之后送给你。”
“真的吗?谢谢大兄。”
二郎这会听见说话声,也走了出来。
“二郎,吕先生教的怎么样?”
“吕先生学识渊博,讲课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
“那就好,你们先去吧,我和先生说会话。”
来到屋内,吕老头正在喝茶,赵博安走上前,行了一礼。
“吕先生,在赵家堡还习惯吧。”
吕老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道:“是个好地方,山好,水好。你看起来不太一样了,看来这次在南边很有收获啊。”
“恩,冀氏乡和良马寨都归赵家了。”
“这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运气好而已,正巧上党燕人进犯。”
老头笑笑不置可否。
“闲聊结束,你找我什么事?”
“赵家计划扩大族学,不光招收本族子弟,佃户子弟也要收,就劳烦先生了。”这事也是看见吕老头临时想到的。
“佃户子弟也收?学了干嘛?不是还要种地。”
“赵家族人还是偏少,为长远计,要从佃户中挑选人才,培养人才,帮赵家做事。”
“我一个老头子,可教不了这么多人。”
“幼童所学简单,可以从族里挑几个学有所成的,让他们教,先生把关即可。族里会挑一些干练的少年,由先生传授经学,当然先生也可自行挑选。”
“赵家这是要向世家大族迈进,你们有这个财力吗?算了!这是你们赵家的事,我就是个教书先生。”
“那先生休息,学生告辞了。”
族学的事情,还是要和祖父商量,终日不得闲啊。
“你想扩大族学?这是小事啊,不过多招几个人。”
“不是几个人,最起码几十个人,甚至有上百人。”
“啊!招这么多人干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在新占了两乡,人手就有点捉襟见肘,将来还要回到祖地,更需要人才。我在族学读过几年,发现只要进过族学的人,不管学的如何,出来以后对赵氏更有归属感,族学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这次父亲告诫我,要以恩义结人,让两乡子弟进入族学,也是一种恩义。”
“多招上百人,还想增加学习时间,首先他们的父母就不同意,孩子再小,也能帮家里干活。”
“所以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入族学的时候,我们负责他们的食宿。”
“阿奴,你是能挣也能花啊,先问问你父亲,冀氏乡还剩多少钱粮,看看族学扩大他同意吗?剿灭土匪和开垦荒地,我们已经花了不少了。”
第二天,赵博安开始他的任务,赵家堡附近还算好的,没那么多人需要救济,主要是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两天就结束了。然后他又来到了冀氏乡,找到父亲说了族学的事,赵昆很赞成,计划忙完春播就雇人新建族学,钱粮的事他来想办法。
在冀氏乡,他不在限于生活困难的佃户,几乎每家都走到了,在交谈中,他清晰的感觉到,佃户关心的所有问题,最后几乎都指向了吃饭。民以食为天,谁能解决好粮食问题,谁就能得到民心。
这让他明白了,赵家堡每亩增加二三十斤产量的作用,确实能帮助一个家庭生活更好一点,好在父亲已经在推广赵家堡的做法。
对于儿子奔波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赵昆是欣慰的,这段时间确实有点担心他沉迷于武力攻伐。
“有什么收获?和我说说。”
赵博安斟酌道:“想稳定一个地方,就要解决他们的肚子问题。”
“还算有收获,我们已经在帮助他们了。”
“如果每户人家都有牛就好了,能多耕种土地,生活也能更好一点。”
赵昆好笑的看着他道:“做白日梦呢,耕牛多贵,佃户买不起的。说到牛,我想起来了,那俩胡人有人来赎了,带了十匹马和十头牛。”
“多带了十匹马,看来他们部落还算富裕,不过我们不能直接收下,可以换给他们一部分盐和铁,看看能不能打开一条销路。”
赵昆盯着他道:“你刚开始就有这个打算吧?”
“未雨绸缪总比临时抱佛脚强。”
“你小子想的还真远,随后你去趟上党,把那边理顺。”
赵博安思索了一下,道:“我还是先去趟县里吧,王县令那里要感谢一下。”
“行,捎带把你母亲接回来。”
“好的,那盐的事情就答应了?”
“可以答应下来。”
路过赵家堡时,把那匹小黑马带给了二郎,并告诉小妹自己这就去接母亲。
来到县城,先拜见了母亲和高家二老,得知婚期已定,七月结婚,在县里举行仪式,然后返回赵家堡。
“这么快?”
“是王家定的,看起来有点着急。”
“那我去见见王县令,族里有点事要商量。”
县衙书房,王安是越加看重这个少年,秦燕两国的动向完全印证了他的猜测。
“定之,事情处理好了?”
“冀氏乡和良马寨都拿下了。”
随后他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没想到你在军略上也有这等才干。”
“丈人谬赞了。”
“既然山里事情都处理妥善了,我这就给你父亲任命状,盐的事情也能进行了。”
“多谢丈人。”
“不用这么客气,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一会留下吃饭。”
这一次,终于见到了丈人一家人,王安有一子,名为王鉴,刚结婚不久。其妻钱氏在饭桌上很是热情,她从丈夫处得知,赵家家业又增加了。
王嬛嬛全程低着个头,只顾吃饭,赵博安也不能盯着看,吃的是无比别扭。
饭后,王安体谅两人,吩咐女儿带他到花园转转。
在县衙小花园,两人第一次单独见面。
眼前少女比他大一岁,从小家境优渥,长得肯定比普通人好看,虽然不是倾城倾国之姿,但身材苗条,面容娇憨,加上清澈的眼神,赵博安还是满意的,看她还有点紧张,赵博安主动开口道:“我不算难看吧?”
“啊!”少女惊讶的看着他。
“开个玩笑,你平时都干些什么?”
“读读书,绣绣花,然后就是去找高琳玩耍。”提到高琳,女孩停了一下,回首打量他的脸色。
“怎么了?”
“没事。”
他也没在意,继续问道:“你都读过些什么书?”
“小时候父亲教过些童子书籍,长大了就看女诫、女训。”
“还有这种书?”
“那是专门给女子学的书。”
“哦,那你有什么想问的?”
“我也不知道,我爹说你很有能力,将来肯定能做一番大事,我娘说你家有钱,嫁过去不会受苦,不过我第一次见你时,你骑马射箭真厉害。”
赵博安回想了一下,应该是上巳节,当时他也没关注县令旁边有谁。
“你喜欢骑马?”
王嬛嬛小心的瞅了他一眼,说道:“喜欢,不过不能经常骑。”
“无碍,将来我陪你骑。”
“那将来我能不能经常回来看我爹娘?”
“呵呵,当然可以。秋天农闲时,我会在赵家堡和县城之间,设立补给休息的地方,那时来往县城就方便了。”
“那你会不会欺负我?”
“哈哈,为什么要欺负你,将来你嫁给我以后,我会保护你的。”
“那你喜欢我吗?”
赵博安注视着这个少女,认真的说道:“喜欢。”
王嬛嬛低头抿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