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论道
郑铁牛独自一人找到然五三,他心中还有些疑惑需要亲自问清楚。
“然先生,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进行?何时出发前往鄄城呢?”说实话,他能明白这个实验的目的,但却不清楚具体要如何做,对于他来说,已经开始改变一开始所坚持的想法了。
然五三扭头看向他,微微笑了一下“郑老大认为对你们来说去鄄城就是活路?”
郑铁牛不解的问道“这......都是吴国百姓,去鄄城不是活路,那去哪里是活路?”
“几十万人,到了鄄城就是死期,甚至,吴国可能就此灭亡。”然五三说道。
“这.......怎么可能,鄄城富庶,即便养不活全部,一大部分还是能活的。”对于到了鄄城就是死期,郑铁牛还是无法接受,在他认为,吴王仁慈,定能顾全百姓。
对于郑铁牛的想法,然五三心知肚明,他还是耐心的解释道
“郑老大,你也算是衙门口的老人,是你做守城大将,你敢让难民进城?你有五城的花名册,你能保证没有楚国奸细?
还是你能让那些大户人家开仓放粮,救民于水火之中?
可叹的是,这些确实能解决难民问题,但是都做不到的。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他用血的经验教会我们该如何正确的面对问题。
吴王仁慈,如果说他仁慈到可以放难民进城,那他就不配做一国之君了。”
等到然五三说完,郑铁牛仔细的想了一下,说出他想的解决办法
“可布施赈粥,稳定后再往各个州县分散难民。”
然五三点了点头。
“此法可行,但人数是几十万呢?需要多久分散?赈粥能坚持多久?伤病,瘟疫如何处理?”
然五三顿了顿,又说“楚国大军不出一月便要南下了,兵未至,威先行,你可想而知,当难民们知道楚国大军将至是何种表现?”
郑铁牛思考半天,才自言自语道
“这难道就是楚国的目的?”
这次郑铁牛终于猜对了。
驱赶五城百姓,允许携带物资,楚国即赚取仁善的名声,又降低大家的警惕。
楚国抢吴五城,事发突然,且一直有传言,说楚国内斗所致。
因此,大家并不觉得楚国会继续深入吴国境内,打一场灭国战。
毕竟,吴国国都地处险要,易守难攻。
鄄城又富甲一方,物资丰富,并没有那么容易攻破。
所以,大家都往鄄城走,以为那里安全,现在看来,楚国此计甚毒。
利用难民给吴国造成负担,制造混乱,甚至发动民变,消耗吴国国力。
然五三微微点头说道
“灭五城是奇,驱赶五城百姓是谋,用五城百姓耗光吴国乃是计,楚国要吴,更要天下。”
“不解吴国之祸,大乱起,天下荡,百年内将无宁日。”
“所谓仁善之心,是救一人?一城?还是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世道,仁善到底是什么?”
“杀一人可救十人,可行。杀十人可救百人,可行,杀万人可救百万,不可行。”
“杀万人必会被仁善所指,谁对?谁错?
自古都是以偏概全,以大部分人的意志为标准,没有人会在意真相到底是什么,大家只会接受自己能接受的东西,这个能被接受的称之为道理。”
“何谓之道?什么又是理?郑老大觉得呢”然五三说到这里,转头看向郑铁牛,他正在教着这个直来直去的汉子学会如何思
郑铁牛有些听不懂然五三在说些什么,对于他来说,这些东西太绕了。
“道是这天下所有的路,理是这条路上所有的规则”憋了一阵,郑铁牛说出自己的理解。
仔细考虑了一下,然五三点了点头,说出让郑铁牛真正认可以后所做之事的话。
“在我心中,道才是这大千世界所有事物正常的运转方向,理是支撑所有事物的基本逻辑,所以,存乎道,在乎理,若不存,那又何以存在。”
“我愿背负一世之骂名,为子孙万代开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