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百年大变革!
北都,一间小型会客室之中。
“孙老,这么突然叫我过来,是有什么事?”
张星扬目光有些深沉地看向发丝花白的孙洪涛。
张星扬的语气并不和善。
昨天他还在璧山无线输电基地,准备进行超长时间的无线输电实验。
然而在接近午夜的时候。
杨艺突然告诉他,孙老想要尽快和他见一面。
越快越好。
当天已经没有回北都的航班。
张星扬还是搭乘最早的一批航班,才在大早上就回到了北都。
孙洪涛慈祥地笑着说:
“知道这么突然叫你回来,你有怨气。”
“不过这件事,对于你和研究院来说确实是很重要。”
孙洪涛说完伸手给张星扬介绍了一下,坐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一位中年人。
“这位是能源局的负责人陆正和。”
张星扬这才打量了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
看上去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年人。
不过结合刚刚孙老说他来自能源局。
张星扬敏锐地察觉到孙老找他来的用意。
怕是和能源局有着很大的关系。
结合自己正在进行的电力卫星项目。
对方的目的。
几乎是呼之欲出。
不过张星扬也不太清楚,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不动声色地和对方握了个手:
“你好,陆局长。”
陆正和人如其名,十分和善地道:
“张院长,久闻大名!”
“我长你几岁,叫我老陆就好了。”
两人打完招呼之后。
孙洪涛终于开始说起了这么着急找张星扬回来的原因。
“小张,听说你们的电力卫星无线输电项目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孙洪涛知道这件事,张星扬一点都不奇怪。
“昨天刚刚进行了几次实验,目前实验情况良好。”
张星扬将目前他们的进度和盘托出。
“已经进行了数个小时的实验,卫星供电功率稳定。”
“如果全功率运转,目前一天可以发电十四万度。”
在张星扬说起具体供电数据的时候。
身边的陆正和两眼放光。
在心中将这些详细的数据全部记下。
“卫星输电受时间影响大吗?”
在张星扬说完之后,陆正和连忙问道。
目前国内无论是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风电,发电功率都不稳定。
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很大。
“发电卫星全时段的功率都很稳定,影响并不是很大。”
张星扬看了对方一眼,这才说道。
陆正和明显还想继续问一些有关于电力卫星的具体情况。
不过被一旁的孙洪涛给拦住了。
“没那么着急,这么数据之后一样可以了解。”
孙老瞪了陆正和一眼说道。
“今天叫你过来,还是想和你聊一下有关于未来能源方面的事项。”
“你也知道,咱们国家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缺乏各种能源。”
“过去是缺少石油,现在是缺少电能。”
“去年一整年的发电量,大概是在2.2万亿度。
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是缺口也非常庞大。
我们最少有数千亿度的电力缺口。”
孙洪涛一直分管工业方面的具体工作。
对于这些整体的数据,几乎都是信手拈来。
除此之外,他能够举出大量的例子来左证自己的数据。
“在今年夏天,有超过10个大城市,因为电力紧缺的缘故,不得不采取限电。
这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在这个时候,不少的家庭都已经安装了空调。
尤其是在一些南部城市,空调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夏日里超过四十度的天气里,没什么比待在空调房之内更让人感到舒服的事情。
但是因为限电的原因。
工厂不得不错峰开工,乃至于停工。
写字楼、住宅楼之中的人们,也只能忍受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的酷热。
因为热岛效应,城市的温度本来就更高一些。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就显得尤为宝贵。
“所以如果你们的卫星无线输电,真的能够开发成功。”
“对于国家来说,算是能够缓解一部分用电荒的问题。”
孙老这时候也算是,将这一次谈话目的说出了。
“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你们的发电成本以及产能。”
对于张星扬来说,这些数据一直都在他心里。
告诉孙老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目前的发电卫星项目,主要是由卫星建设成本,以及地面接收端成本两部分组成。”
张星扬说起这部分内容。
无论是孙老还是陆正和,都十分认真地听着。
好像是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
“卫星建设成本,包括卫星本身的成本,以及发射成本。”
发电卫星本身其实是非常昂贵。
单单一颗卫星,就价值超过十亿!
发射成本要略微低一些,大概在一亿左右。
“卫星方面全部加在一起,大概需要花费十二亿左右。”
张星扬面色如常地说着:
“当前,这一颗卫星作为实验型号贵了一些。
后续继续发射的成本,大概能够降低一些。”
“具体能够降低多少?”
陆正和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孙洪涛有些不满地看了陆正和一眼,批评道:
“等小张说完,别老是插嘴。”
陆正和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这才重新坐好。
“小张,说说吧,能够将成本降低到多少。”
张星扬好看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说道:
“大概能够降低到九亿左右。”
“这些都是无法节省的开销。”
“固定接收端的投入要稍微低一些,大概需要三亿。”
“整体加起来,前期投入大概在十五亿。”
其实这之中,最大头的投入还是微波-电能转化器。
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
受限于目前的工艺水平,价格还是居高不下。
如果刨除掉这部分,其实其他的成本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
大概不到八亿。
“那这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回本?”
陆正和还在皱着眉头在心里盘算,孙洪涛直接问道。
孙老知道,张星扬肯定是计算过的。
“以目前的电价计算,完全体的电力卫星,大概需要十年左右回本。”
张星扬略微心算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数字。
十年。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可能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投资周期。
但是放在新能源领域。
这个时间,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短。
以风力发电为例,一台装机容量为7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的回本时间。
在二十年以上!
太阳能电站的平均回本时间要短一些。
但是也普遍在十年左右。
现如今,看起来明显投入更加巨大的太空发电项目。
竟然也只需要十年就能够回本。
这对于孙洪涛和陆正和来说。
算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而且这还是只是目前这一颗电力卫星的回本时间。
如果后续的卫星成本还能够降低。
回本时间,甚至有可能被压缩到七八年左右。
这对于两人来说。
完全等得起。
“刚刚你提到,单颗卫星的功率极限大概在三万多千瓦。
这个数字还能够提升吗?”
孙老在思考了一阵之后,问出了一个张星扬意料之中的问题。
“目前我们还在进行更大功率的发电卫星研发工作。”
张星扬点了点头道:
“其实仅仅是太阳能板和卫星结构方面,想要继续做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问题其实出在了卫星的核心技术,微波-电能转化器上。”
太空之中的低重力环境,让卫星结构强度的要求低了不少。
想要继续扩大卫星的大小。
结构上并不难。
甚至他们能够在卫星四周挂上超过一百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板。
“为什么这么说?”
两人对于电子技术都不是特别了解,有些疑惑。
“目前转换器的工作功率,已经近乎于达到了极限。”
“除非我们将内部的线管全部换成超导线路,否则仅仅是发热问题就极其难以解决。”
发电卫星的热循环系统,是它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热量散不出去,那么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热堆积。
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
但是在漫长的时间之内,它会将卫星的核心温度加热到一个难以接受的程度。
所以发电卫星的热循环系统,采用了极为特殊的结构。
冷却液会在庞大的太阳能板之间流动。
通过增大热辐射面积的形式。
来加快冷却速度。
不仅如此,还使用了大量的冷却液,以保证核心温度维持在合理区间。
“我们目前的超导体,无非进行应用吗?”
虽然目前还没有室温超导,但是一些低温超导体,还是有不少。
这也是孙洪涛问出来的原因。
“那些超导体的冷却温度太低了,很难有实际用场。”
张星扬低头看了一眼地上的素色地砖:
“除非我们能够拥有室温超导体,不然很难起到作用。”
孙洪涛这时候也面露难色。
即使他对于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研究。
也知道室温超导到底有多难。
目前能够做到高温超导就已经很了不起。
这些高温超导体,工作温度也都在零下一百度以上。
“室温超导还是太难了,现在这样其实除了有点费钱,其实已经不错了。”
陆正和眼见着场面有些冷,于是连忙出来打圆场。
“如果让你们全力生产的情况下,一年能够新增多少的装机发电功率?”
经过了刚刚的深入交流,陆正和对于太空发电也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
“目前我们的生产周期还比较长。”
张星扬稍微思考了一下,这其中的关键。
其实主要生产问题还是集中在氮化镓元器件上。
因为氮化镓元器件除了用作微波-电能转化器之外。
还是雷达组件之中的重要材料。
目前的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也需要用到它。
“大概一个月能够生产出两颗卫星核心。”
“火箭方面倒是非常宽裕,能够满足发射的需求。”
自从可回收火箭技术研发成功之后。
其实就很少为火箭运力而烦恼。
“一年大概能够发射二十四颗卫星,总装机量在100万千瓦。”
这个数字对比起国内目前数千万千瓦的发电缺口。
并不是很大。
但是也能够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倒是也能起到一点作用,不过还是太慢了。”
孙洪涛听完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个发电量已经能够比肩大型火力发电站的装机量。
不过相比较于孙洪涛他们的预计,还是要小上不少。
“太空输电的优势,在于它发电极为稳定,并且调电非常方便。”
一旁的陆正和,倒是不以为意。
在他看来,调电方便这一条就至关重要。
一百万千瓦的装机量,至少能够满足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需求。
“还是要想办法,尽快提高产能。”
孙洪涛思考了一阵之后说道:
“你们缺什么,尽管说。”
“只要是我老头子,能够满足你的,一定尽力。”
张星扬没有出现孙老意想之中的高兴。
反而是皱起眉头:
“孙老,我们这是要大力发展太空太阳能了吗?”
“你不认为太空太阳能,是未能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吗?”
陆正和听了之后,饶有兴趣地说道。
“太空太阳能是未来,不过现在可能稍微着急了一点。”
“这会触动不少方面的利益。”
张星扬倒不怕这些利益集团,他们又不能拿他怎么样。
但是他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发电站,都还是火力发电站。”
孙洪涛有些平淡地说道:
“这之中大部分的电站,都是燃煤发电站。”
“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已经下定了决心。”
“要掀起一场能源产业的大变革!”
虽然孙老的话,语气十分平淡。
好像只是在讨论,今天早饭吃的什么。
但是张星扬却能够从中感受到无比坚定的决心。
无论什么人,都无法阻止这件事的推行!
“只要你们下定决心,那么我们就尽快建成一座世界瞩目的超大型太空电站。”
张星扬笑了笑说道。
既然孙老都不怕,那么他也就没什么好怕的。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谁是大势,一目了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