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县试(上)
赵衡讲解道:“文章须苦读,须琢磨,须积累。然而也并非全无可取巧之处。”
师傅这是要讲干货了啊!贾环马上侧耳倾听起来。
“比方说,就像你背诵时文一样,完全可以事先背诵下一些或优美或铿锵有力或情深意切的句子下来。”
“和你背诵时文不同,这些语句,是可以针对不同的立意,提前进行设定的。”
“比方说,老夫就曾根据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二十三种不同场景,而设置出了适应各自场景的段落。”
听到这里,贾环脸上,不由露出喜色。
这不就是后世的满分作文段落这样的技巧吗?
有专门用于外貌的描写,有专门用于环境的描写,还有专门写心情、喜怒哀乐等等不一的优秀段落。
试想一下,一篇作文,如果你开篇写好了,下面的外貌、环境等细节描写美轮美奂,然后只需要内容不是太差,这篇作文的得分,就低不到哪儿去。
并且,赵衡的总结,可是更进一步。
因为就连一些内容,比方说涉及到仁义礼智信等等部分的,他都有所准备。
可以说,有了这些内容,绝对完美弥补了贾环现在的不足之处。
而赵衡总结的这些内容,贾环相信,在书铺是绝对买不到的。
当然了,各大豪门世家,或许有人做过同样的事情,但是这些东西,绝对会被他们当作传家之宝,是绝对不可能泄露出去的。
为什么科举考试中哪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多出自豪门世家?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一代代的传承积累,他们进行着文化垄断。
而师傅赵衡,对自己真的是毫无藏私,将这么宝贵的传承,无私的教给自己。
想到此处,贾环起身对赵衡深深一揖:“师傅授业之恩,弟子必当结草衔环为报。”
赵衡欣慰地笑道:“快坐下说话,你是我弟子,我传授于你,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一边说着,赵衡一边起身,取出厚厚一本手写的稿件,教给贾环。
贾环恭恭敬敬地从赵衡手中接过这本稿件,小心翼翼地翻看起来。
只是看了几眼,贾环的眼神,不由明亮起来。
不得不说,老师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了,总结归纳的实在是太好了!
这本稿件里面的总结,是完全根据四书五经题目破题的角度进行的分类。
四书五经加在一起,十七多万字,能出的题目更是不胜枚举。
但是破题的角度并没有那么多,是可以穷举的。
拿论语来说,全篇一万六千多字,里面就有一百零四个仁字。
一篇论语,一个仁字几乎贯彻全篇。
而赵衡,则是直接将所有的破题方向,穷举出来。
并且每一个分支,都有十几段相对应的优美段落。
这可是一项浩如烟海的大工程,没有十数年时间,是绝对无法完稿的。
贾环相信,只要能够将这本书全部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得分就不会太低。
接下来,贾环就开始了认真背诵。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贾环开始陷入苦读之中。
现在贾环终于体会到了时间不够用的苦恼。
每天他要背诵十篇时文,要背诵老师的文稿,要跟着老师学破题——虽然他跟着林姐姐学了一些,但是林姐姐灵性有余,功夫始终还是差了许多的。
然后还要写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都要写五篇时文。
这些时文,都是赵衡根据历届县试的出题范围,进行押题试的出题。
而这段时间,贾环的写作水平,也是突飞猛进。
当然了,主要因素还是赵衡的秘籍太强,赵衡的教学方法得当的缘故。
对贾环的进步速度之快,赵衡也有种匪夷所思之感。
不得不说,自己的这个弟子,在投机取巧方面,的确是有一套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很快就到了二月份,距离县试的日期也越来越近。
赵衡帮助贾环报了名,一应流程,都没用贾环过问。
当然了,凭贾府的实力,即便赵衡不帮忙,也并不需要贾环亲自出面的,报名这种小事情,派个下人去也就解决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便是到了二月初八,县试第一天开考的日子。
贾环的生物钟让他早早醒来。
然后他发现,赵姨娘还有小丫头吉祥如意早早已经起来,甚至连早饭都做好了。
看到贾环起来,小吉祥连忙端过水来,服侍贾环洗漱。
洗漱过后,又帮贾环梳理头发。
吃过饭之后,赵姨娘三人一直将贾环送出门去。
赵姨娘不由说道:“环儿,娘听说考试要连考好多天,在考场里不知要遭多少罪。你进去之后,千万要爱惜身体。该吃吃该睡睡,考不上不要紧,身体好好的回来就好。”
赵姨娘的话,让贾环不由一阵无语,让他忍不住想起后世家长拍的搞笑视频来。
临考试之前,家长送孩子去考试,就吩咐孩子开心最重要,不会写就别写,铅笔挺贵的……
不过这也说明,赵姨娘对自己考试真的没有一丁点信心。
她内心其实是十分自卑的,尽管每日算计来算计去,单她内心深处总会觉得他们都是贱命,当不得天大的富贵的。
贾环点头说道:“我知道了,娘,你放心吧。”
赵姨娘忍不住说道:“环儿,你也不用都听娘的,该好好考,还是要好好考。”
得!好赖话都被你说了。
如意说道:“祝三爷考场高中!”
小吉祥更是大声说道:“三爷这一番去,必定会高中状元回来,骑马夸街的!”
得!
这才县试呢,哪里就中状元了?
这时,旁边侍立的赵国基说道:“三爷,时候不早了,该去考场了,宁肯早去等待,晚了就不好了。姨娘,外面风大,你快回去吧,有小的照顾三爷呢。”
赵姨娘红着眼圈点头不语,一直看着贾环上了马车,等马车开动,直到转过宁荣街,看不到影子了,她才担忧地返回。
赵国基稳稳地架着马车,直奔考场而去,不多时,便是来到考场门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