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挖出金条
干掉毒蛇,杨建华早已冷汗满面,坐在树林的草地上大口喘着粗气。纵使他练就一身功夫,也被毒蛇致命的袭击吓得不轻。
这时,娄东升急忙跑了过来,看了看地上稀烂的蛇前身,转而看向杨建华,赶紧扶住他的肩膀关切道。
“建华,你没事吧?毒蛇有没有咬到你?”。
杨建华长吁一口气,摇头道。
“爸,我没事,只是被这孽障惊吓了一下。休息片刻,缓缓神就好了。”。
娄东升瘪瘪嘴,点头道。
“那就好,担心死我了。唉,真是出师不利,这才刚进山林就碰到毒蛇。”。
杨建华也是一脸无奈,但为了鼓励娄东升,还是装作镇定地说道。
“爸,山林之中不比城市,或许是我们在城里呆太久了,不适应山林的环境。对于出没的飞禽走兽,蛇鼠等物太敏感了,才导致的心慌意乱。”。
娄东升知道杨建华故作轻松,有意宽慰自己。心疼他的同时,也不由叹口气道。
“唉,建华,你说的有道理,是我们过于紧张了。好了,你在这歇着,我把背篓里的水壶取出来,咱喝口水压压惊。过会儿心情稳定了,赶紧把东西挖出来,早点离开这里吧。”。
说完,娄东升放开杨建华的肩膀,起身走向背篓取水壶去了。
取来水壶,娄东升坐在杨建华身边,拧开盖子,给他递了过去。
“建华,喝口水吧。”。
杨建华接过水壶,咕噜咕噜连喝了几口。随后,又把水壶递给了娄东升。
“爸,你也惊吓不轻,喝点压压惊。”。
娄东升又接过水桶,连续喝了几口。
休息了半个多小时,杨建华和娄东升惊吓到的心终于稳定了。
两人不再迟疑,从背篓里取出工具,开始挖金条了。
当年,娄东升兄弟几个,为了不让别人发现金条埋在此处,特意挖了两米多深,还在最外层压了几块石头。经过多年风雨的冲刷及凝固,埋金条的地方早已丛草横生,变得犹如水泥般坚固。
杨建华和娄东升虽然带了铁镐和铁铲,却挖的异常艰辛。
好在杨建华年轻气盛有的是力气,遇到如此坚固的地面,直接让娄东升先歇着,自己则卯足劲挖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就已经开出一道口子了。
娄东升见终于开口了,赶紧冲杨建华说道。
“建华,你先歇会儿,让我来挖一阵。”。
说完,人已经过来了。
杨建华把铁镐丢给娄东升,坐在边上,有些激动地看娄东升挖了。
娄东升虽然许久没干过大力气活了,但年轻时在乡下种过几年地,挖土掘地的老底子依旧在。
只见他站稳身形,抡起铁镐依着杨建华开出的口子不紧不慢地挖了起来。
“锵,锵,锵。”。
“锵锵锵………。”。
很快,娄东升就把表面的那层土挖松了。随后,丢下铁镐拿起铲子开始出土。
把表面那层一尺多深的土出完后,几块板石瞬间出现在了二人眼前。
杨建华见了,赶紧起身给娄东升帮忙,二人一起将几块板石挪开。随之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一个地窑,窑里面全是已经干枯发黑的竹片。
娄东升顿时大喜,激动地对杨建华说道。
“建华,这里面就是我们当年埋藏的金条,当时是用竹筐装起来的。如今,竹筐早已风化腐朽,只剩下金条在里面了。”。
杨建华听了,兴奋不已。
“爸,这么说来,我们可以扒开腐烂风化的竹子,取金条出来了?”。
娄东升笑着点点头。
“没错,现在就可以取了。建华,你下去取吧,我在上面接应。”。
说完,赶紧去把背篓拿了过来。
杨建华跳进地窑,把腐烂掉的竹筐残片一一捡出来,果然看到四个年代已久远的布包在那里,虽然金条被包裹在里面,但明显能从布外面的棱角看出金条的形状。
娄东升在上面看见被扒拉出来的四个布包,激动坏了。
“建华,就是那四个布包,里面包裹着金条,赶紧弄上来。”。
杨建华听了娄东升的话,赶紧提起两个沉甸甸的布包,递给了他。
“爸,接着。”。
娄东升接到两个布包,看也不看就丢进了背篓中。
杨建华在地窑里面,再次把另外两包金条递给了娄东升。
娄东升依旧没看一眼,直接丢进了背篓中。
待杨建华上来后,娄东升笑着对他说道。
“建华,咱休息片刻,赶紧把地窑给埋上。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咱趁着黑夜赶回家去,免得再生出事端来。”。
杨建华一脸严肃地点点头。
“爸,我知道的。”。
休息片刻,杨建华和娄东升一起动手,很快就将地窑给埋好了。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娄东升特意往上面盖了一层厚厚的干树叶。
搞好一切,杨建华背上背篓,在娄东升手里电瓶灯的照耀下,谨小慎微地往山下走去。
下山的途中,由于天黑路险,杨建华被荆棘刺破了几处。但为了顺利把金条背回家,他强忍着流血的伤口,硬是没吭一声。
娄东升虽然没背重物,但也好受不到哪里去。不仅要在后面给杨建华照电瓶灯,还要留意树林中的情况。他的身上虽然没杨建华的伤多,却也被荆棘留下了几道很深的血印。
两人走了足足两个小时,才下山来。
看着汗流浃背的杨建华,娄东升赶紧把电瓶灯往他手里一递,说道。
“建华,爸知道你很累了,但我们不能在此停留,免得节外生枝。你照电瓶灯,我来背一段路程。”。
杨建华本来不想让娄东升背如此重的东西,可为了不出麻烦,还是把背篓放了下来。
“爸,那就辛苦你了,你背一段路程,等我稍微缓口气就把你换过来。”。
娄东升点点头,随即背上背篓前面走了。
杨建华不敢怠慢,赶紧跟了上去。
两人走在平坦的小路上,明显比下山的时候轻松多了。
娄东升背了一公里左右,气喘吁吁地直冒大汗。杨建华见状,赶紧把背篓还了过来。
就这样,翁婿俩互相换着背金条,没多久就已经走出七八公里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