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一次大考
五月匆匆过去,六月初六,沈府的团糕节,因府里的两个少爷,即将参加童生考试,而过得很简单,没有办家宴。
不过,落霞苑第一次按份例领到了十个糕团,七小姐四个,徐姨娘三个,牛妈妈,桃子,杏儿一人一个。
徐姨娘吃着糕团独自在屋里悄悄落泪,沈玉瑾则为终于争取到一点平等待遇而高兴,她开心的将自己的糕团分给了杏儿一个,桃子一个。
六月初十,沈云波,沈云涛参加县里的童生考试。北辰国泰业朝,科举考试分为五个阶段,最初级为童生,在当地的县城考试,一般由县太爷出题主持考试,一年一试,最多录取前十五名,最少也可一名不录。童生试过了,才算有了参加科考的资格,所以,童生试也可以不算在科考之列。
童生中了,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由府城知府和学政出题主持的秀才考试。秀才一般两年一试。考取了秀才,算是站在了仕途的大门前,朝廷会给予一定的特权和优待,比如考取前三名的叫廪生,朝廷每月会定期发钱粮,也可以被推举在县城做刀笔小吏之类的差事。
秀才的特权,是可以上县衙大堂不跪,免一定的赋税,在百姓眼里颇受尊重,比较有体面。
考取秀才后,就有参加第三阶段举人考试的资格了,是为乡试,也叫秋闱。
举子试虽然也在府城考试,但试题则由朝廷吏部统一出题,附近三五个府城的秀才,在大比之年,由官府选一个较大的府城考院,统一考试,试期三日。三年一考,考上举人,就可以当官了,不过基本上是在吏部挂名,候补一些府、县的小官吏,上升空间不大。
第四级就是考进士了,朝廷一般三年举办一次,全国各地的举子,届时齐聚京城,参加会试,也叫春闱。只要考中,铁定会有官职,而且起步就不低。
会试之后还有第五阶段的殿试,这是皇帝亲自出题考察已经上榜的进士们,考完由皇帝亲自圈定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人皇上会赐一甲进士及第,三人后面大约一百名,赐为二甲进士出身,再后面大约一百人左右,赐为三甲同进士出身。
因为殿试只决定最后的排名,一般不会再有人落榜,因此,殿试对天下学子来说,是吃了定心丸后,比较竞争最不激烈残酷的考试了。
沈家的两位少爷,这是参加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因此,全府上下格外重视。
沈玉瑾母女也不例外,沈玉瑾特意给两人各送了一竹筒世间绝无仅有的空间溪水,徐姨娘则给竹筒,做了一模一样的两个绣了翠竹的套子。
但沈夫人既嫌弃礼轻,更害怕水不洁净,直接就代儿子拒绝不要。
大少爷沈云涛则笑着收下了,也在考场喝了。
他觉得这是生母和妹妹巴巴送的,不在于贵贱,而在于心意。
这个府里还有两个亲人,真心关心着他,这就够了。
沈云涛很清楚,他在沈府是个尴尬而又特殊的存在。
六岁以前,说他是府里最受宠,最宝贝的孩子,那是一点也没夸张。
自出生,他就在祖父,祖母身边养着,虽是庶长孙,可天天在眼前待着,祖父,祖母对他,自然更亲厚,更有感情。
可以说,他是祖父,祖母一手宠大的,那是要星星不给月亮,要地上跑的,不给天上飞的。
那时,沈老爷和夫人每天都来给父母,公婆请安,也就每天都会见到这个儿子。
沈老爷看见他,虽然淡淡的,却也不讨厌他,而沈夫人看到他,是心塞,烦恼,厌恶的。但她从不表现出来,总是脸上笑着,眼神冷冷的看他。
老太太,老太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里越发怜悯这个孙子,为他的将来发愁。
他们不是嫡庶不分的糊涂老人,但嫡孙子一直由儿媳亲自抚养,看的像眼珠子一样,对谁都不放心,事事亲力亲为。
一个月给他们抱来看不上三五次。自然没有眼前的孙子亲近。
他们也曾想过将庶长孙交给儿媳一并抚养,无奈,一是儿媳妇不情愿,二是他们也怕她不上心,把这个孩子折损了。
于是就慢慢形成了嫡庶不分明,甚至因为他们是长辈,老祖宗,他们养的孙子,比嫡孙子,还要尊贵受宠些。
沈郑氏心里再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