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阿成和三舅 > 第2章 种菜能手

第2章 种菜能手

阿成的三舅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国家的建设时期,那是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伴随着时代的政策变迁而一变再变,当时的老百姓们的想法都很简单,那就是能够过上好日子,过上好生活,那时候经常流行的一句话顺口溜是“电灯电话,洋犁子洋钯”,这都是老百姓去追求的稀罕玩意,那时候老百姓用的火柴叫“洋火”,老百姓骑的自行车叫“洋车子”。

你可以想象一下有电灯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毕竟那时候很多家庭都还用着那种煤油灯照明,当时人们就美其名曰这是“洋油”,用这煤油灯照明产生的烟雾,弄得衣服上面落了很多黑点点。其实这还是好的,还有连洋油都没得用,就的只能点棉油灯。你要说有比这还差的有吗?有啊~,有些人家连棉油灯都点不起的很多很多,你要是问我他们怎么生活呢?照常生活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之前把一切收拾好了就躺床上了,点不点灯都一样的。

阿成的三舅家里兄妹多,阿成的姥姥和姥爷照顾孩子和抓工分两个同时干,根本忙不过来,于是阿成的三舅就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家务活了。

俗话说长兄如父,阿成的三舅也就顺便照顾起了弟弟妹妹们,帮着家里打理家务活,就这样,一来二去的,阿成的姥姥和姥爷看阿成的三舅这么能干,也就没有再让阿成的三舅去上学,这也就耽误了阿成的三舅的学习,阿成的三舅的知识面,大多都是阿成的姥姥和姥爷后来慢慢在生活中教会他的。

阿成的三舅最擅长种菜,提起来阿成的三舅种菜这事儿,阿成小时候倒是见过的,阿成的三舅种菜其实是个能手,就像是很多电影里面,很多人不认识真正大佬的情节一样,阿成也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他三舅种菜还有一定的本事的,这也是后来姑姑给阿成讲起来三舅的一些往事的时候,阿成才得以知道的。

阿成大学毕业那年,他自己把行李打包寄回了老家,随后,他自己也坐车回到了老家,仿佛一个在牢笼里面的鸟儿,一下子有了自由,却又不知道该去往哪里,这也许是很多大学生刚毕业时候的状态吧。阳历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河南这地方正是热天儿的时候,虽然比不上南方的燥热,但中午时候要是出去一趟,也是立马浑身汗流浃背的。

阿成老家是在豫南的农村,像阿成这个年龄的同村人,大多在工厂里面打着工,阿成属于那种把大学读完的仅有的几个村里人。同村的同龄人都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的都不在一个圈子里面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没有什么玩伴可以玩的。

网吧那地方阿成不喜欢去,那地方太吵闹了,哪怕去了那地方,他自己也不玩游戏,要是看个电影,他都感觉没有在家里拿着手机看着舒服。游戏之类的,阿成也不喜欢玩,那玩意是阿成小时候玩够了的东西,小时候阿成玩俄罗斯方块都是玩到通关,从那之后就没有什么游戏再入阿成法眼了。

阿成有时候默默的想想自己这追求,堂堂一个大好青年,硬生生的活的跟同时代的小年轻一副格格不入的样子。

阿成有时候也会笑一笑自己,他心中只有一些唐诗宋词还是喜欢的,仿佛那些都不是阿成这个年龄段该喜欢的东西一样,阿成给自己一个好朋友聊起过唐诗宋词,却被这个朋友说是老古董。

这朋友说他应该喜欢些体现年轻人活泼气息的东西,阿成问这朋友是什么?这朋友说你可以试着喜欢听听最新的音乐啊~,什么最新的电影啊,说了一大堆。

阿成觉得最新的音乐都是非主流杀马特造型一样的,自己没那方面的喜好。新出的电影,阿成一般也不去看的,一是没钱跑去电影院看,再一个原因是阿成单身,不喜欢去那人多的地方,他一看到电影院跟自己同龄的人成双成对的,感觉自己被虐了一样,浑身的不自在。

后来阿成看到电视上有那种关于唐诗宋词的比赛节目的时候,阿成就很高兴,阿成心想啊,电视上面都在比赛着这些关于唐诗宋词的节目,自己喜欢这玩意该不是老古董了吧。这样想来,阿成就觉得得不到一些身边朋友的认同也罢了,他们应该跟自己不是一路人而已,从此他没再纠结过这些东西,还是没事儿时候看看唐诗宋词,有时候背背,有时候默写一番。他在背和默写的过程中感到了快乐。

这年毕业的这段时间里,阿成唯一的去处,也只能去他姑姑家玩,他姑姑家距离阿成家就二里地远,抄个近路还更近呢。

阿成姑姑前些年在县城她二儿子家里住,不常在家,这几年她二儿子的小孩子都长大了,二儿子夫妻俩工作也都稳定了,孩子不用这个老娘带也可以了。

她二儿子家里两室一厅,她小孙子孙女长大了,都需要住的地方了,房子一紧张,他二儿子就跟儿媳妇商量着让老娘回了老家住了,姑姑也便回到阿成村了。

阿成的姑姑跟阿成属于同一个村委会管辖的,但是不属于同一个庄的,他姑姑属于大邱庄,阿成属于大李庄。

阿成去姑姑家玩,无非也是跟他的姑姑唠唠家常,也因此,他得以听到姑姑讲了很多以前的自己不知道的故事,那故事有他姑姑当年当姑娘时候的趣事儿,还有一些村里的八卦新闻什么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恩怨情仇,风风雨雨,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都有。

阿成的姑姑今年八十四了,她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每一次阿成都听姑姑讲的事情入了神,很多时候,人都说什么“活历史”,阿成就在想,这就是“活历史”啊,他姑姑讲的这些才是真的活历史啊。

他姑姑讲的很多东西都是阿成在课本里面没有看到过的,关于历史,关于记忆,阿成知道,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大时代下的小的毛细血管,正是这些小的毛细血管,才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宏大的历史。而姑姑讲的这些东西真正的让阿成大开了眼界,这其中就有一些是关于阿成的三舅的往事。

阿成的姑姑说:“咱们这里原先是一片梨园,梨子每年都能远销全国各地,最远的地方能销到新疆那边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梨子能行销全国都属于大品牌喽,就是今天物流这么好的时候,信息这么畅通的年代,能够把一个地方的产品行销全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那时候路都很难走的时候,到处都是沟沟坎坎,信息还都不畅通,那时候有急事儿,能打个电报,那都贵的要命的,电报也都是按照字数收费的,一个字就很的。”阿成的姑姑说到这话的时候撇撇嘴,那足以证明电报确实是不便宜的了。

阿成的三舅庄子和阿成的庄子是挨着的,在阿成小时候,还都能看到那种黑皮皲裂如同龟甲的老梨树,每年也能吃到那种老梨树结的果子,这确实是姑姑说的样子。

姑姑给阿成说:“你小时候见到的那几颗庄里的大梨树都是当年庄里砍剩下的老梨树发的新芽。”说到梨树,姑姑不住的摇头,她说那时候的梨子是真的甜,好像现在再也吃不到那么好的梨子了一样的扼腕叹息。

姑姑继续讲:“上世纪,那时候人民公社化,大食堂都办起来了,说是老百姓都有饭吃呢,可以敞开肚皮吃的大食堂,那时候啊,兴这种东西,到处都办的红红火火的,村长就找到恁三舅说,想让他去办村里的菜园子,那时候男劳动力工分高,办菜园子不会太累,但是工分会低点,恁三舅就跟恁姥姥、姥爷商量一番后,就接受了这个任务,办菜园子就得有一块菜地不是,他们村给恁三舅的是一块连草都不长的无毛之地。”

姑姑说:“那块菜地是白色的,没有一点肥力,就像是沙漠一样,风一吹都有白色的尘土飞起来,那地方啊,连人都很少去,恁三舅也没嫌弃,拿着抓钩就去刨地了,唉,都说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有些人就不抱怨,恁三舅就是那样的人,埋头就干。”说完,阿成的姑姑还摇了两下头,阿成明白这是对三舅的肯定。他姑姑的摇头只是表示那土地的贫瘠程度难以想象,但是阿成的三舅就去干了,没抱怨~。

抓钩是一种农具,长得其实跟猪八戒的钉耙很像,唯一的与八戒钉耙不同是抓钩是三齿的。河南南部地区称呼“抓钩”都是方言音,听着像是“抓够”这样的音,用起来松土很方便,正面刨土搂土块,背面夯砸土块,用起来麻利顺手,简单还轻便。

姑姑说:“就这样,恁三舅和其他几个人在没有机器,没有牛耕地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土办法,一抓钩,一抓钩的,楞是把那块地松了一个遍,没有肥料,就撒上锅灰,再就是出去拾粪,附近的村庄都能见到他拾粪的影子。那时候啊,拾粪的人是天天都能见到的,就像跟你们说的今天新疆的牧民拾牛粪烧茶做饭一样,那时候经常能在街上看到背着粪篓捡粪的人,拾好的粪堆到一堆让它发酵,发酵好了之后撒到地里去,这样的地就很肥了。”

阿成的姑姑坐在家里沙发上,她挪了挪身,接着说:“这就跟应了那句老话一样,人勤地不懒的,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啊。那几年里,恁三舅种的那块菜地,一年四季都有菜吃,春天的菠菜、韭菜、蒜苗,夏天的番茄、黄瓜、茄子、南瓜,秋天的芹菜、茼蒿、芫荽,冬天的萝卜、土豆,全乎的很。有些人,家里孩子多,能吃上菜,那都是幸福的。但那个时候啊,因为恁三舅的菜园子种的好,他们庄,家家也都能沾上菜味了,咦,别说那时候,就是早前几年吃菜都费劲的。”

姑姑喘了口气,她年龄大了,长时间说话,明显觉得有些吃力了。阿成给姑姑说:“你慢慢的说,咱就是唠唠嗑。”

姑姑又接着说:“那时候隔壁几个庄里,都有人稀罕的不行啊,后来发展着发展着,趋势是隔壁几个庄的,派人来学习恁三舅的种菜经验,恁三舅讲种菜的经验,讲的可仔细了,他一点一点的讲,恁三舅把啥时候施肥,啥时候再添肥,啥时候歇地养肥,夏天和冬天是中午浇地好?还是晚上浇地好?浇水区别在哪里?浇地是离苗根近些好还离苗根远些好?为什么要这样浇地?番茄怎么打头,南瓜怎么压秧,韭菜怎么过冬养根来年才能长出来的更肥更壮。恁三舅说的这些让人家确实感觉稀罕啊,种个庄稼,谁想那么多呀?什么包括适当轮更的方式方法啦,他都传授了出去了。说起来恁三舅哪有什么种菜模式,这不都是他做的仔细吗,种啥东西要是不上心,也不会种好到哪里去。这要是上心了,再加上你做的勤快点,我知道一个死理儿,哪怕是一棵草也能给它养的肥肥壮壮的。恁三舅他呀,正是有这样的勤快劲儿,他那个老婆不就是后来看上他这一点了嘛,这人呐,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勤快点,啥都能来了。”

“这我还没听过。”听完姑姑讲述的道理,阿成深以为然。

阿成的姑姑说:“得去做饭了。”

阿成不好意思再蹭饭,就说回家去,结果姑姑不让他走,那天太阳很好,阿成姑姑的院里面的石榴树开满了小花,点缀着小院温馨满满。

阿成在姑姑家吃完午饭,姑姑说要躺下午休了,阿成就回了家。

五六月的农村的中午,有些燥热,很少有人在街上走动,阿成一个人走到家里,他也躺下午休了一会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