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文的署名问题
128论文的署名问题
第二天上午,张冲志将黛芙妮送上返回纽果的飞机,心中长出一口气,自己终于可以清静一下了,这些天自己忍的真有些苦啊!
张冲志回到核子研究中心,找到威滕教授报道,正碰到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原来,关于发现四夸克态重粒子的论文已经完成,按照惯例,只要参加的科学家和工作者都在上面有签名和署名。
这次却因为张冲志这个后来者的强势表现,这个署名出现了问题,并导致了争论。
张冲志在前面观测图片的寻找中,他大部分依靠威滕教授和王喜平教授,自己只是对他们进行建议。
因此这次的论文威滕和王喜平两人排在前面,王喜平的两名学生相应在前面,可最后威滕和王喜平两位教授又提议让张冲志排在他俩前面。
由于肤色的区别,白种人和黄种人存在差异,特别对轩辕国人,在国际上总有种若有若无的压制现象,王喜平和两个学生已排到了前面,再将张冲志这个新人放前面,这引起了不同的意见。
威滕和王喜平两大教授又据理力争,这个争论已进行了两天,双方互不相让。
张冲志的到来,立刻这个矛盾集中到自己身上。他弄明白事情原尾后,先做老师威滕和王喜平教授的工作。
他说:“老师、王教授,这个署名我不看重,你们二老排前面行了,我年轻还有机会。”
威膝教授声音轻柔,但语气肯定:“这不是署名前后的问题,这是贡献大小的问题,这是公平问题!”
王喜平教授也说:“正是因为年轻,你才更需要这个署名增加资力,所以我们才给你争取。”
张冲志忙说:“这次真感谢两位老师的抬爱,我真无所谓。至于资力,我的两篇关于黑调的论文已经够了,您二老消消气,将我的名字排在两位师兄后面就行了。”
二老对望了一眼,点头同意了,最后还是将张冲志的名字排在了两位师兄前面,双方放弃争论,论文顺利发表。
对于张冲志的大气,引起周围人的好评。
这些天张冲志发在Arxiv上的两篇论文已传开,天文物理杂志的论文申核已过,他的名气渐渐大起来,这对他穿棱于各个实验室学习参观很有助益。
张冲志参观学习的实验室主要是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和紧凑渺子线圈实验(cmS)这两个实验的目的基本相同,但它们的磁铁系统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术制造设计,都是为了寻找希格斯玻色子、额外维度以及构成暗物质的粒子等。
AtLAS探测器长46米,高25米,宽25米,重量7000吨,采用8个长25长的超导磁铁线圈组成,有1700多各科学家参与实验。
cmS探测器长21米,宽18米,高15米,重1.5万吨,是在一个巨型螺管式磁铁上建成的,采用园柱形超导线圈,可产生4特斯拉的磁场,这个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的10万倍,有2000多名科学家参与实验。
每天与这些大型的机器打交道,实验室内分成许多研究单位,到处是流动的人,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咸腾教授研究的方向就是揭示宇宙起源的奥秘,他的“弦”达到普朗克尺寸即10的负34次方米,时间达到普朗克时刻为10的负43次方秒。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些都是正常的理论,这些物质的质量通过积累增大起来。
当将质子和中子分解开,发现它们是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理论上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上夸克两个下夸克组成,但是当测量上下夸克质量时,却出现了重大的差异。
上夸克质量为1.7到3.3(mev\/c2)之间,下夸克质量为4.1至5.8(mev\/c2)之间,它们三个夸克的质量加起来还不到质子或中子质量的2%,胶子又没有质量,那么剩下的质量来自那里?
这还不是这些基本原子碎片的唯一奥秘,核子的自旋同样令人费解——其中的夸克自旋还无法解释。
现在科学家认为自旋、质量和其他核子特性是由夸克和胶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究竟如何发生这种情况尚不清楚。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象量子色动力学(qcd)就是其冲志一,这一理论非常难以计算。
威滕.爱德华的m理论,其难以理解和计算更在量子色动力学之上,他也正想通过了解强子间的撞击,促进弦理论的完善。
但是弦理论所需要的撞击能量在万tev级别,现在的几十tev级别差着最少两个数量级,这个区间被称为“能量沙漠”.
人类如果跨不过这个能量级别,就无法了解到夸克以下的奥秘。
这也是弦理论和m理论被科学家称为500年后的理论的原因。
虽然实验条件不具备,甚至可以说研究条件相差巨大,但是理论必须研究完善,只好认真研究现在强子对撞机的资料,争取从中寻找蛛丝蚂迹,开启灵感,推进理论的发展。
根据威滕等科学家的估计,要想探索到弦的痕迹,最少要有行星级加速轨道,即将行星包围起来的加速轨道,加速粒子达到超高的能量,产生碰撞,才有机会观察到二维状态的弦。
威滕每年都会来到西洲强子对撞中心,搜集资料,进行总结,完善理论。
这次有张冲志帮助,他的工作量下降许多,自然心中高兴。
张冲志主要是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资料库,让黑星进一步完善科技树。由于有黑星这个资料存储器在,不论多少资料都可存入,还能自动编辑整合,真是一个神器。
威滕教授为了完善自己的理论,经带与人讨论,张冲志也经常参与,这让他对各种微观知识理解力不断提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冲志经常与研究cmS的向华南院士,研究AtLAS的王喜平教授在一起讨论,自己收益颇丰,两位老教授对张冲志的学习能力更加赞赏。
资料帮忙收集,疑问尽心解释,表现出了一名大学者的风范。与那些整天钻营的“教兽”,经纬分明,让张冲志很是敬重。
时光匆匆,又是十几天过去了,时间来到4119年的5月6号,已经完成资料收集,正在进一步归纳整理的张冲志收到海大于校长的电话。
在电话中让他5月20日前一定回国参加轩辕人数学大会,地点是京都大会堂。
每日稳定更新三章,6000+,求支持、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