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脚不沾地
同样外交部出身的李敏佳这会儿感觉自己像一个隐形人,由汪春兰的实习经历的来看,接待外宾的工作相当吃香啊,她要不要回去后申请调过去?
这样可以结交很多外国朋友,有了这些朋友去哪里也不用担心,就像汪春兰这样。
看上去她对这些朋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怎么就那么受欢迎呢?
第一天来到时,就听说有个太太来找她,可见她们关系有多好。
李敏佳没事时就凑到汪春兰跟前,打听她是怎么认识这些人并成为朋友的。
汪春兰简单把当初的实习经过说了,让人听起来感觉平平无奇的,不像是她想象中那样因为帮助那些人解决了什么难题而结交的,难道是冲着长相?
看着窗户里的倒影,李敏佳有些泄气,她五官长得还不错,但和汪春兰比还差点。
就皮肤来说,汪春兰的皮肤白润有光泽,她的皮肤就有些粗糙,额头还有些疙瘩。其它的身材之类的更不用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在自己那个小圈子里,学习上认真刻苦有毅力的李敏佳也是让很多人追捧的天之骄女,所以看到能做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事情的汪春兰时,她瞬间有了一些不自信和挫败感。
能跟领导出来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事情,个人先天条件有差距,但能力可是能追赶的,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李敏佳很快把思路转换了。
要向优秀的人学习他们的长处,而不是一味地羡慕和嫉妒,这是李敏佳对自己的要求,总有一天她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给自己打气后的李敏佳面带微笑地接到出发去另一个城市参观工厂的消息,她高兴地跟在领导后面,帮领导和一个米国男人进行翻译。
汪春兰感谢克莱德曼这几年来对村工厂生意的照顾,每年的交易额都翻倍增长。
外贸订单的增长同样带动着国内的订单,不像以前那样四处送货,现在都是上门求购。
他们村现在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就连周围村庄也带动了起来。
有的村大量种植棉花,有的村专门进了机器生产原料,形成了一套初级的产业链,并陆续往外辐射,让越来越多的人跑到村里镇上工作,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不用客气,我也得到了很多收益,我们是互利互惠。”
赵副部长在汪春兰的介绍下知道这名叫克莱德曼的米国男人和国内有贸易往来,很感兴趣地问他有没有在国内投资的打算,现在有很多优惠政策。
克莱德曼笑着回答:“我们有员工已经过去了,想先看一下当下的市场环境和需求,如果符合投资要求,我们就会派更多的人员过去把工厂建立起来。到时候还希望部长能够支持我们。”
赵副部长面上一喜:“好,只要是正规企业我们绝对大力支持,我会联系国内的同志,让他们重点关注。”
克莱德曼的家族主要涉及汽车以及配件行业,想要在华国建厂,必须得到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行。
这也是他要和华国官员交好的原因之一。
晚上回来时,汪春兰在大厅里看到了在休闲区看杂志的绿蕾娜,她向赵副部长说了一声,就走了过去。
绿蕾娜的旁边是一个高大的米国男人,有些眼熟,很快汪春兰记了起来,是绿蕾娜的丈夫蒂姆。
在蒂姆一月几次的回家时间,听到绿蕾娜和他讲述了她的朋友从华国过来的事情。
蒂姆对华国女孩不感兴趣,但想见一见华国官员,他的企业现在面临着整改,因为环保部门判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
存在多年的企业因为一个环保指标就要面临重罚,这让蒂姆很不服气,在听到妻子说华国的现状时,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听到丈夫的请求,绿蕾娜思索了片刻就同意了,虽然两人面和心不和,但夫妻一体,丈夫有了损失,也会连带着她。
汪春兰明白了蒂姆的想法,用前台的电话给赵副部长打了过去。
正在开会的赵副部长立马了同意蒂姆的见面请求。
“谢谢你,我的朋友。”绿蕾娜握着汪春兰的手亲切地道。
“举手之劳,我们一起过去。”
第三天,绿蕾娜一家特意在这个酒店的顶楼饭店请了赵副部长吃饭,田秘书和汪春兰同行。
和外资搞好关系,也是官员们需要做的功课之一。
至于肖部长有其他投资人要谈。
一开始以为会受到冷淡待遇,没想到几位领导都忙的脚不沾地,每天晚上的开会都有一堆的报告要讲。为了第二天的工作,报告只允许涉及具体工作。
十几名厂领导更是兴奋,到了参观的工厂里,恨不得趴上去看,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见识到国内外的差距,他们更迫切地想要改变,变得更快更好更强。
汪春兰见到绿蕾娜的儿子艾温顿,现年19岁的艾温顿看上去是个标准的米国精英青年,优雅温和,性格像他爸爸,长相随了绿蕾娜的精致。
艾温顿看过妈妈的照片,认识漂亮的华国小姐姐,刚一见面就道:“汪小姐你好,你看上去比照片上还要年轻。”
现在26岁的汪春兰长相比过去多了一份成熟,像一朵盛放的空谷幽兰亭亭玉立,让人一见心生好感。年轻的艾温顿也不例外。
“谢谢,你看上去比你的年龄成熟。”汪春兰打趣道。
勉强听懂了几个单词,田秘书下决心回去再啃一啃英语,争取能和这些人一样交流无障碍。
汪春兰作为现场唯一的翻译,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
所以散场之后,汪春兰还请绿蕾娜一家人到自己的房间坐一坐。
聊了一会儿,艾温顿提议给妈妈和汪春兰拍了一张合影,又要求爸爸给他们三人拍了两张合影,最后让跟随的后勤人员给四人合影。
摄影是当代米国青年的爱好之一。艾温顿在学校里就是摄影协会的成员,到哪里也携带相机,喜欢记录生活和景色。
这样的行为让汪春兰和他们一家人的距离更近了一些。
送走了朋友一家,汪春兰终于坐下来休息,望着外面繁华的城市景色,一股思家之情就涌了上来。
即便有朋友的诸多关心,有领导的特殊照顾,在闲暇之时,孤独感仍然如潮水般向她涌来,将她彻底淹没。
拿出两个人的合影照片,汪春兰抚摸着苏红军满是笑容的俊朗面庞,忍不住又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