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猪的传染病 猪梭菌性肠炎
?概述
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为猪产气荚膜梭菌曾称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造成仔猪、育肥猪、怀孕母猪以及种猪“猝死”的主要原因,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征兆,而突然死亡。
?病原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孢杆菌,芽孢卵圆形,两端略微纤细,单个,成双排列。
有荚膜,无鞭毛,不运动。
菌落圆形,呈淡灰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
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和E5个血清型。
形成芽孢后,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不易杀灭。
A型菌株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A型菌株能够产生a外毒素,最新研究表明β2毒素(cpb2)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c型菌株是导致1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c型菌株能够产生a和β毒素,尤其是β毒素,可引起仔猪的肠毒血症、肠坏死。
菌型 毒素 疾病
A a 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人)、肠毒血症(绵羊、山羊、猪、兔)
b a、β、e 羔羊痢疾、绵羊、山羊、犊牛和驹的出血性肠炎
c a、β 坏死性肠炎(羔羊、仔猪、犊牛、鸡),绵羊猝狙(羊猝击)
d a、e 肠毒血症(绵羊、山羊和犊牛)
E a、i 肠毒血症(犊牛、羔羊、兔)
羊快疫:腐败梭菌;
羊猝:c型产气荚膜梭菌;
羊肠毒血症:d型产气荚膜梭菌;
羊黑疫:b型诺维梭菌;
羔羊痢疾:b型产气荚膜梭菌
?猪A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
也叫猪魏氏梭菌病主要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猪条件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
本病80年代零星散发,A型致病毒株为主要病原菌,其它因素协同作用。
A型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一种猪场和猪肠道内的常在菌。
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生。
A型魏氏梭菌的繁殖与猪肠道内环境变化以及猪舍潮湿有关。
本病多数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时流行。
?仔猪红痢
也叫仔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
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以仔猪出现肠毒血症为特征的一种猪消化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猪,尤其是1~3日龄,7日龄以上小猪很少发生,其它年龄的猪也可发病,但较少见。
传染源:
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猪场一但发生本病,不易清除;病菌常存在于部分母猪肠道中,是母猪肠道菌群的一个较小的组成部分。
传播途径:
主要的来源可能是母猪排泄的粪便,经消化道感染。
仔猪体内很少数量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能够超越其他细菌而大量增殖,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
常发生于出生后1~2天内的仔猪,拉血样稀便,红褐色,粪便有腥臭味,粪便中带有少量组织碎片和气泡,有时粪便的颜色为浅红色或巧克力色,很快晕倒和死亡。
·急性型:
常发生于2~3天龄的猪,病猪拉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的红褐色液状稀粪,消瘦,虚弱死亡。
·亚急性、慢性型:
常发生于5~7天龄的猪,或更大一点的小猪,不常见,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拉黄褐色软、稀便,带黏液,内含坏死组织碎片,极度消瘦,生长缓慢,脱水,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急性型:
腹腔内有较多呈樱桃红色液体。
空肠肠壁呈深红色,病健交界明显。
肠内容物为暗红色液体。
肠粘膜及粘膜下层有广泛性出血及数量不等的小气泡。
·亚急性、慢性型:
肠出血病变不明显,以坏死性炎症为主,切开肠壁则见肠粘膜附有灰黄色坏死性假膜。
?诊断和防治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注意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黄、白痢等相鉴别。
确诊可取病猪肠内容物,适当处理后给小鼠静脉接种,同时设抗血清中和对照。
本病发生后疗效不佳,主要靠平时的预防。
严格产房及猪体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保健。
免疫接种:灭活疫苗,第一、二胎妊娠母猪于分娩前四周及二周各接种一次疫苗,以使仔猪出生后吸吮母乳获取较多的母源抗体。
必要时可用抗菌药物对刚出生仔猪口服,每日2~3次,恩诺沙星、土霉素、微生态制剂等,作为紧急的药物预防。
?鉴别诊断
1与仔猪黄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仔猪黄痢的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表现为腹泻的粪便呈黄色,而仔猪红痢腹泻便一般为红褐色;
仔猪黄痢表现为生后12小时突然有1~2头发病,以后相继发生腹泻。
病变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严重的呈透明状。
胃黏膜可见红色出血斑。
仔猪红痢一般在胃和十二指肠不见病变,空肠可见出血、呈暗红色;
仔猪黄痢肠内容物多为黄色,而仔猪红痢多为红褐色。
细菌分离鉴定,仔猪黄痢可从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2与仔猪白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仔猪白痢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以10~30日龄多发,以20日龄左右最常见。
病猪粪便的颜色为乳白色,有特异腥臭味。
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菲薄透明,不见出血表现。
细菌分离鉴定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
3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从出生的仔猪到成年猪均可发病。
仔猪红痢主要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尤其以1~3日龄的发病更为严重。
传染性胃肠炎有部分猪只出现呕吐,而仔猪红痢不见呕吐。
传染性胃肠炎腹泻粪便呈水样,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不见血样便,偶见胃黏膜出血点,或胃底潮红,胃黏膜溃疡,十二指肠、空肠小肠段肠壁变薄透明。
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确诊。
4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从出生的仔猪到成年猪均可发病。
仔猪红痢主要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尤其以1~3日龄的发病更为严重。
流行性腹泻有部分猪只出现呕吐,而仔猪红痢不见呕吐。
流行性腹泻粪便呈水样,粪便灰黄色、灰白色,不见血样便,偶见胃黏膜出血点,胃黏膜溃疡,十二指肠、空肠小肠段肠壁变薄透明。
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确诊。
5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
病猪体温升高达41~41.5c,发病后有呕吐,同时表现出神经症状,遇到声音的刺激兴奋尖叫,步态不稳,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等。
同群或同场的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等症状。
剖检可见鼻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肺水肿,胃底部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充血。
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