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朕的太子如何
第2章 朕的太子如何?
“我倒是想混得风生水起!但我有机会嘛!”
陈玄越说越是激动,到最后干脆用手指着长孙无忌。
“你知不知道,自打便桥之盟,老百姓过得都是什么日子!”
“就我所在的并州!那还是李家的龙兴之地呢!可结果怎么样?”
听到并州,李世民不禁来了兴趣,而长孙无忌却是脸色涨红。
自家事自家知,若是别处,他或许还不甚了解,但并州的处境,他却一清二楚。
灾荒、兵祸接连不绝,光是送往尚书省的文书,就能堆成一座小山。
他轻咳一声,正要阻止陈玄,可陈玄的话已经说了出来。
“结果就是,平均每隔半个月,就会被洗劫一次!”
“结果就是女子时常要用锅底灰涂在脸上,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
“结果就是别说糊口,种子种下去之后,连能不能活着看到收成的不一定!”
“就这种大环境,请你告诉我,我该如何做,才能混得不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之前我还当是夸张,如今听了你的话,我才知道,这都是客气了!”
陈玄也是急了,脱口便将杜甫的名句给说了出来。
李世民虽说是马上皇帝,可文学造诣却也不低。
听到陈玄的话,李世民眼睛瞬间一亮,随后便是一阵酸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是一门之隔,竟是天差地别。
这般描述,无疑让李世民越发受挫。
他双拳紧握,嘴里反复念叨着陈玄说的两句。
长孙无忌脸色铁青,一双细长的眼睛时不时便要偷偷看一眼李世民。
“就算如此,你又该如何自证?”
“我大唐百废俱兴,就算想要治理,想要恢复民生,也总需要时间!”
“倒是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来自千年以后,你又该拿什么来取信陛下?”
长孙无忌也是急了,平日的风雅在此刻荡然无存。
陈玄可不知道,长孙无忌此刻是什么心境。
听到质问,他冷笑一声,指了指李世民的御书案。
“陛下想来也收到了消息,是我抓到了七名突厥兵!”
“当时我使用的火药,也就是他们口中的天雷,还不足以证明一切吗?”
火药这东西,在春秋战国时其实就已经被使用于民生。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火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被用于军工。
之前陈玄也曾向官员解释,自己用的便是火药,但官员们却目睹了突厥兵的惨状后,却没一个人相信,依旧坚持认为那是天雷。
李世民到底是帝王,见识远超常人,但此刻,他依旧难以理解陈玄的说辞。
他将手里的文书再度拿起,神情也变得将信将疑。
“你是说,那天雷当真是你人为所至?”
陈玄点点头,胸脯都挺得更直了几分。
“胡说!凡人岂能操纵雷罚?你若再不说实话,小心陛下降罪!”
长孙无忌有些急躁,他很难相信,有人能有如此能力。
然而陈玄却不以为意,又抛出一个惊人的解释。
“这很难吗?我用的火药,是经过特殊处理的。
操作得当,别说是炸了几个突厥兵,就是城墙也能炸开!”
说到这,他脸上露出几分失望。
“如果不是我第一次鼓弄这玩意,而且条件有限,应该还能更完美的!”
“我可是经历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儿八经的名牌大学高材生!”
“请别用你那低浅的眼光,审视我的智慧好吗?”
这么多年,长孙无忌还是第一次被人用这种态度对待。
他气量本就不大,只是善于伪装,加上和李家的特殊关系,这么多年也没人真能将他激怒。
此刻面对陈玄,他喘着粗气,想反驳,却又无从入手。
“好啦!就暂且当你所说属实,那朕考较一下你,总不过分吧?”
李世民笑呵呵地看着陈玄,他越发觉得对方有趣。
况且若陈玄真的掌握了天雷,抑或火药,那对大唐的军事来说,也将大有裨益。
无论结果如何,李世民都觉得这笔买卖不亏。
“陛下打算如何考较?”
陈玄心中打鼓,毕竟帝王心思可不是他能轻易揣测到的。
自己是要搏个前程,却不代表自己真不怕死。
之前狂妄不过是再给自己造势,况且自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横竖都是一死,自然可以少些顾忌。
但眼下看李世民的意思,分明是对自己信了大半,可以不死,谁又愿意继续作?
李世民略微沉吟,问道:“你既然来自未来,那便该知道,近来可能发生的事,没错吧?”
听见这话,陈玄瞬间醒悟。
他朝李世民解释:“陛下若是问我,若干年后发生的大事,那我自然是知道的。
但陛下若是问我一些细枝末节,甚至可能不会被记录到史书上的小事,那我可真答不出来!”
长孙无忌闻言,立刻又来了精神。
他算是明白了,自己举荐陈玄,或许可以获得李世民的赞许。
但这家伙就是个刺头,如果不加以约束、教训,只怕日后也是个麻烦。
可还没等他发难,李世民却已经开口。
“依你之言,小事你都不知道;大事一时半刻也证明不了。
那朕便来问你一些人,还有他们日后的表现,这你总答得出来吧?”
这已经是李世民的底线了,若是换了平时,此刻他恐怕已经给陈玄一些银钱将人打发了。
甚至刚刚他就已经下令严刑拷问,逼迫陈玄交出火药的制作工艺。
但陈玄穿越者的身份,已经种种反常,还是让李世民好奇的同时,又有些忌惮。
毕竟一个能引动天雷的人,无论使用了什么方法,他的知识底蕴都绝对不容小觑。
“陛下只管问便是了,我定当知无不言。”
注意到陈玄称呼、语气的变化,李世民脸上终于多出了一丝笑容。
“朕想问问你,朕的太子承乾,可还算得上是个明君?”
作为帝王,作为父亲,李世民想了许多,最终还是最关心李承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