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总觉得哪里不对
第37章 总觉得哪里不对
次日,长孙无忌府。
陈玄才从睡梦中起来,正盘算着今天该做些什么取乐。
屋外突然响起的嘈杂声,将他的思绪瞬间打乱。
“出什么事了?”
陈玄这院子,因为李世民的特意交待,这几日根本没什么人敢进来。
此刻骤然有了动静,陈玄自然是颇为好奇。
他起身将衣服披上,随后匆匆出门。
结果房门一开,就瞧见李世民引着两个俊秀的少年,身边跟着一众长孙家的子弟。
瞧见陈玄,李世民快步上前,颇为豪气地喊了一声。
“你小子倒是轻松自在!朕的朝会都结束了,你居然还没起床呢?”
面对李世民的打趣,陈玄丝毫不慌。
“这个自然啊!有道是: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
山居日高人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陈玄这诗乃是化用,但毕竟不属于这个时代。
李世民乍一听见,眼底里瞬间闪过一道光彩。
不止是李世民,在李世民身后的两个少年,脸上也都带出几分惊讶。
显然在他们眼里,不拘礼数的陈玄,绝不是有什么才学的人。
可陈玄这话,却又颠覆了他们原本的想法。
“算来名利不如闲,你小子莫不是在奚落朕?”
李世民盯着陈玄,言语里依旧是玩笑的口吻。
陈玄看着李世民,反问:“陛下那么忙,今日能来这里,该不会,就只是和我开玩笑吧?”
李世民一怔,但随后又是一阵大笑。
他手指陈玄,而后说道:“你小子还真是越发大胆了,你可知道,整个大唐,可没人敢这么和朕说话!”
“陛下用得到我,所以我自然资本和胆子这么说话,等到哪天陛下不需要我了,那我也就说不了话了。”
“不管这么说,如今还是畅所欲言,最为自在,否则唯唯诺诺,陛下只怕反而信不过我了吧?”
有了昨天的经历,陈玄如今已经没了什么顾忌。
他知道,李世民终归还是要用自己,来鉴别许多事能不能做,如今自己已经成了李世民的那面镜子。
自己唯唯诺诺,又和朝堂有了牵扯,到时候,李世民只会生出疑心,倒不如就这么好好享受。
也正是因为这个念头,昨日陈玄才会去怼房玄龄。
陈玄的反应,有些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但他很快就适应了。
他朝一旁的长孙冲说道:“朕今早还没吃过东西,你去准备一下,朕今日就留在这儿用膳了!”
说着,李世民又朝其余长孙家的子弟吩咐:“朕有正事要和陈玄商议,你们几个暂且退到院外吧!”
听到吩咐,众人不敢怠慢,只能退了出去。
然而跟在李世民身后,那两个少年却迟迟没有行动。
陈玄见此,心中也就明白,这两人只怕身份不一般。
再细细回忆,陈玄这才想起,其中一人,正是如今的太子李承乾。
眼下的李承乾还没腿疾,而且因为修文习武,整个人看着也是颇有气度,眉宇间更有几分李世民的影子。
看着李承乾,陈玄脑海中冒出一个不好的念头。
“陛下,您这是打算?”
李世民见众人已经走了,便也不再遮遮掩掩。
他手指李承乾,而后说道:“这便是朕的太子,今日将他带来,便是让你们认识一下!”
李世民说话的同时,李承乾已经上前两步,朝着陈玄微微欠身。
陈玄正疑惑时,李承乾却已经开口。
“见过先生,父皇交待,要承乾对您多多请教,恭敬、客气。”
“来时匆忙,承乾只从东宫随便抽了几匹丝绸,还请先生莫要嫌弃!”
说着,李承乾将一封册子递向陈玄。
看着这对父子的表现,陈玄总觉得哪里不对,可一时间也反应不过来。
他正要推迟,李世民却先一步接过册子,一把塞到陈玄手里。
“难得他有心,你便收下吧,否则传出去,岂不是丢了我皇家的脸面?”
话说到这份上了,陈玄哪里还能推脱。
他将册子打开,这才发现,里面写着的,全是李承乾带来的礼物名册。
别看李承乾说是随便抽了几匹丝绸,可这上面记载的,却是不少东西,甚至有些名字,陈玄都是闻所未闻。
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而后压低声音,朝李世民问:“陛下不会是想让我做什么了不得的事吧?拿人的手短,太子殿下突然给我这么多东西,我心里委实不安啊!”
听到陈玄的话,李世民却是放声大笑,看上去颇为豪气。
“你只管收着便是,你不肯做侍讲,朕也没什么好表示的,就让太子替朕备下些礼物,这不算什么吧?”
看着李世民的反应,陈玄心中越发疑惑。
他试探着问:“陛下来此,只是为了这件事?”
李世民的笑容微微有了变化,他朝左右瞧了瞧,这才说出一个,让陈玄始料未及的解释。
“你那日做的菜实在不错,朕回去让御厨重新尝试,却不得要领,所以只能来请你再演示一遍了。”
说完,李世民朝着外面指了指,道:“如今一切都已经备下,只欠你过去啦!”
这个解释,陈玄着实没有想到,他甚至没料到,堂堂帝王为了一口食物,竟会如此。
不过想想历史上的贞观四年,陈玄随即便释然了。
这一年里,李世民的确没什么正事,能做出这些举动,似乎也不足为奇。
他将心放下,朝着李世民做了个请的手势。
“既然如此,陛下,请吧!”
李世民见状,脸上笑容更胜,他快步上前,朝外走去。
但到了门口,李世民却忽然止住步子,朝着陈玄问道:“有件事,朕一直在担心,你说这最近一两年,我大唐是否会有大灾?”
陈玄毕竟不是百度什么的搜索引擎,对于历史的记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按照大框架思考了片刻后,陈玄朝李世民说道:“历史上说,陛下在位,共计经历了二十余次灾祸。”
“不过自从贞观四年的三次后,有数年没有酿成大灾祸!只有些危害地方的小灾害,而且都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