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道创万物,万物为道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擅长植树的人不会去拔树,擅长建设的人不会去攻占城池。
擅长饲养生物的人不会屠宰,擅长培养后代不适合执法。
子孙为何祭祀?还不是因为生的多吗?
修自己身的品德,那至少可以娶到媳妇,修家的德,那后代繁茂。
德就是带领一队人走正确的道路,你看有这么多路可以走。
道德经为什么可以理解天下呢?是因为他有改变世界的创新。
如果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如何能改变世界呢?如何能理解如何改变世界呢?
这就像读的懂道德经,你就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可你能改变世界还需要看道德经吗?
但你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那如何能读懂道德经呢?和你说就能听明白吗?如果听明白了,就去改变世界啊!
所以为什么道德经说自己改变了世界,因为他真的通过真理去创新改变了世界。
所以就导致了解释道德经的人更多都是传承者,可传承者如何能能理解创新者呢?
道德经已经改变了世界,可你再去看道德经就发现好像没啥啊,因为用一个简单的答案解决复杂的问题,那不就简单问题了吗,你在看简单问题和简单问题的答案,如何能解决复杂问题呢?
所以要研究道纪,看看创新的前因,看看创新所带来的后果,这些规则的变迁是缓慢的。
就像画画,之前只能通过画师,后来有了相机,有了手机,有了AI,那么普通人也可以像具有天赋一样画画。
那么规则的变迁呢?
现在如果带上耳机就可以进入虚拟世界《竹林》进入睡眠,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更好。
那会产生新的规则吗?
当查看《竹林》时带上眼镜,拿着手把件,不需要进入睡眠,就可以看到四维世界,比现实更真实。
吃致幻蘑菇是会忘记记忆的,但如果查看虚拟世界《竹林》如何区分虚拟与现实,那就不是如何排斥虚拟,而是如何接受现实世界。
那会产生怎么样的规则?
什么还会存在,什么已经被覆灭。
能接受吗?就像3000年前,人们能接受枪吗?那接受不了,能接受弩吗?
对的,接受不了,所以道德经在当时可以被接受吗?
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当创新变成传承,那就不是道了,是万物,道创造了万物,万物又会创造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