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初议内阁
朱元璋与朱元启行军一个月,终是抵达应天,此时的天气已是越发寒冷,已经能明显的感觉到了寒意。
而在城门外,马秀英、郭宁莲带着一岁半近两岁的朱标与朱义一同等候着,一旁的是朱英,再一旁的便是蓝玉。
而李善长等人在马秀英与郭宁莲的另一侧,略微落后半步。
在道路两侧,以及城内的道路两侧,早已是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李善长本想将这些百姓驱赶,却是被马秀英制止。
在朱元璋取得大胜的消息传遍应天时,所有人都沸腾了,底下的百姓也是在为朱元璋高兴,有的小商户与酒楼,为了庆祝朱元璋得胜,甚至免费供应。
朱元璋能这么得人心,离不开最初的安置,也离不开后续政策对百姓的友好。
在朱元璋与朱元启率军返回之际,绝大部分都是走出家门,顶着寒意,不断的哈着热气搓着双手,出来迎接兄弟两人的回归。
这些百姓相互说着话,聊着特意放出来的战事消息,讨论着他们吴王的大军是如何的勇猛,感慨着他们吴王与淮王的仁善,眼光又时不时瞄向外面。
而在两侧的军士,个个都神态饱满,那骄傲以及自豪,似乎都快要从他们的脸上溢了出来,只是他们的职责让他们不得不严阵以待。
百姓与大军这般融和的景象,让马秀英与李善长等人心中很是满意,尤其是李善长,感触最深,他心知要做到这个样子,其中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幸运的是,他们做到了。
没一会,朱元璋与朱元启便是迎面走来,跟在他们身后的也只有两人的亲军,其余大军已是去往大营。
朱元璋与朱元启看见城门外迎接他们的马秀英与郭宁莲,以及朱标与朱义,再也忍不住,便是策马而来。
时隔近半年再次相见,心中的那份情,仿佛随时要倾泻出来一般,但碍于场合,几人只能忍住。
相互诉讼几句,便是看向周边的百姓,这一幕,让朱元璋与朱元启心底都无比自豪,以往,百姓见了官,哪个不怕?更别说兵了,那是能隔多远就隔多远,哪会像现在一般。
兄弟两人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最后因为天气实在有些冷,便是众人归家,自己也是回到王宫当中。
回到家中,朱元启看着已经能站立起来的朱义,整个人都很是兴奋,而朱义也是没有害怕朱元启,一大一小两人玩闹了一会,就有奶娘上来将朱义带下去休息了。
当剩下他们两人后,朱元启便是再也忍不住,原地化身饿狼,两人直接大战起来,这一战,持续了不知多少时间,当朱元启醒来之时,已是清晨。
这时郭宁莲从房门外走了进来。
“饭菜都做好了,想必你肯定饿了,快起来吃吧。”
朱元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的充实与美好啊。
“莲儿,辛苦你了,以后这些事啊,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好了,若事必躬身,便太过操劳,我心中不忍。”
朱元启握着郭宁莲的小手,随后又将她揽在怀中,郭宁莲听得甜蜜,却是没有答应。
“我不累的,我更加希望,能够每日如此。”
郭宁莲这话,朱元启不敢轻易去接,郭宁莲的心意,他无比明白,正因为如此,他心中才会对郭宁莲越发愧疚。
两人温存一会,朱元启便起身,吃了满满一桌后,总算是吃饱了才停下筷子,郭宁莲看着将桌上饭菜吃得一点不剩的朱元启,也是露出笑意。
难得回来休息的朱元启,本想出去走一走,但感受着外面吹来的冷风,又果断的缩回房内,直接躺在床榻之上,看这样子,是一点都不想动了。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朱元启这会是真的一点都不想动,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抗拒,但躺了一会也不得不起身,如今刚回应天,许多事还在等着他去处理。
“哎,我果然是一个天生的劳碌命啊,上辈子是这样,这辈子都已经是一个王爷了,还是逃脱不了,好想摆烂。”
碎碎念的朱元启,准备了一番,便是直奔奉天殿去找朱元璋了。
到了奉天殿,看见正在处理着奏章的朱元璋,再次感叹,这朱元璋简直就是一个劳模,这个人似乎是不知道累一样,刚刚他就已经知道了,昨天回来之后就叫上李善长他们一直在讨论事情,直到深夜,才放他们归家。
就这个敬业的态度,朱元启觉得自己是学不会了,同时心中更是敬佩朱元璋,这些事,又多又繁杂,能静下心去一一处理,日复一日的,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在那杵着想什么呢?还不赶紧过来,快来给咱一起处理,这事实在太多了。”
朱元璋的声音将朱元启的思绪拉回,当走近后看见那几大摞的奏章,朱元启直接头大,当即准备闪人。
然而当他的脚刚跨出一步,就被没有抬头的朱元璋给叫住了。
“你要是敢走,咱今晚就当着弟妹的面抽你。”
朱元璋一句话,就使朱元启脚步一顿,虽然他即便走了朱元璋也不会这样去做,但朱元启还是老老实实的收回了脚步。
朱元启来到朱元璋旁边,一屁股坐了下去,可以说是一点姿态都没有。
“哥,有什么事你直接说就是了,看这些个玩意,我实在看不来,也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屁大点事,明明一两句话就说清楚的,非得写这么长篇大论,这是在显摆他们的功底还是在显摆他们读书多啊?
哥,我跟你说,你就不应该这么惯着他们,以后像这种废话连篇的,就应该直接处理,批评教育,直接简单明了的说出事情不就好了?现在这样,简直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嘛。”
朱元启拿着一本奏章,说了一会,又丢了回去,这嫌弃的样子,是一点都没有掩藏。
朱元启话音落下,朱元璋还没回,李善长的声音就从偏殿传来。
“淮王之言,在下也是认可,有的时候啊,一折奏章就得用不少时辰去看,还不能漏一个字,不然将会影响最终的判断,确实极费心神。”
朱元启看着从偏殿出来的李善长,顿时一愣,又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瞬间就明白了朱元启的意思。
“百室来得较早,早饭没有吃,咱就让他在偏殿吃了再过来。”
朱元启一愣,想不通这两人是得多早,现在天可有点冷呢,这两人可真是不知疲倦啊。
“哈哈,百室快坐下说,我们俩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哥,你怎么说?”
朱元璋听了却是一叹。
“咱也想这样去做,但若是这样,以后他们上奏章,只说这个事,没有前因后果,也难以判定啊,而且,这些文生个个都是这般,想让天下人都这样,很难。”
朱元璋说完,李善长也接话说道:
“淮王,吴王说得是啊,自古以来,便一直如此,如今想改变,难矣,若是因为这个便下强令,又极为苛刻了一些,而且,短时间内,还会引起动乱,不值得。”
李善长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这些文士,多年苦读,若是简简单单几个字便说透,就真有些拉低他们的身份,另外,这长篇的奏章,也是官场的缩影,太过直接,反而寸步难行。
朱元启听完,也是有些无奈,这些情况,一直以来,何尝不是如此,想改变,难如登天。
随即,朱元启却是眼前一亮。
“哥,伱说这样如何,既然无法改变下面的人,但我们可以操作啊,比如这些奏章文书,可以先让百室观看,百室看了之后,便将其中的重心单独写出来,随即再让哥你来过目。
百室精简过后的,必然是重心,哥你看了之后若是需要了解更多,再看原本奏章,这样就省事多了啊,这办法咋样?”
朱元启想到的就是内阁制度,下面的事由内阁先观,可以处理的,便可以直接进行批复处理,同时做好备案,以供朱元璋随时查阅。
有争议的,便上传到朱元璋这里,由朱元璋进行处理,但朱元启考虑到朱元璋重权,不会轻易放权,便将部分事宜的处理权也给去掉了。
朱元启说完,朱元璋陷入沉默,李善长听了心中却是有些火热,按朱元启说的,那这可就是将权力集中了,除了朱元璋与朱元启,他就是第三人了?
但李善长也很快就冷静下来,随即又生出一身冷汗,他相信,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肯定不会同意的,若真的同意,谁去坐那个位置那谁就危险了。
李善长无比清楚,在一个雄主手下做事,权力越是集中到某一个人,那这个人,就越危险,甚至是离死不远了,除非上面是一个庸主。
“淮王,若是这样去做,那负责的那个人若是欺上瞒下呢?若是这些奏章经由一人之手,一旦这人心生歹念,恐会蒙蔽吴王啊!”
李善长说完,朱元启便是明白他们想岔了,正准备开口,朱元璋的声音却是传来。
“够了,百室你就别帮他说好话了,你这混小子,之前你看的书都看到哪里去了?你说的这个玩意,是不是中书省?还想到一个好办法,咱都不想说你,丢人。”
朱元璋是真被朱元启差点逗乐了,他还以为朱元启会说出什么新的方法,结果就是这样?
关键是看他这个样子,他连中书省都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李善长也不再说话,看着脸色很难看的朱元璋,心中一突。
“吴王,在下想起来还有要事等着在下前去处理,在下便先去了,过后再来与吴王处理事务。”
李善长说完之后,小碎步走得飞快,很快便退了出去。
走出去的李善长也是一阵心悸,他知道,他要是再待下去,恐怕会知道很多不该他知道的,对于这些,李善长还是非常懂的。
随即想到自己下面来了一个叫胡惟庸的新人,他还是十分看好的,也帮他处理了不少事,本想着这次推荐给朱元璋,现在看来也只有下次了。
当李善长出去之后,朱元璋再也没有隐藏,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朱元启,朱元璋恼的是朱元启竟然连这些都不知道。
朱元启原本也没有想到,经朱元璋这一说,再一对比,朱元启发现还是朱元璋理解错了。
“哥,你先别激动,这是你理解错了好吧。”
朱元璋一愣,这还是他理解错了?
“咱理解错了?你说说,咱哪里错了?”
朱元启一叹,只得缓缓说来。
“哥,我说的虽然和中书省职能相差不大,但权力绝对没有中书省那般巨大,我说的是他们没有决定权,同时,哥你下发的策令,也可以不用经过他们,表面上他们位高权重,实际上,他们不过相当于是参议之职。
这样,哥你这里是不是就不用这么劳累了?但权力,依旧没有下放到他们手中,这个部门,我称为内阁,意思很简单,就是替哥分担政务处理的,最终权力却又不给他们。
若是六部组建,六部重要奏章,可不经这内阁,其余事宜,可经内阁整理,再给到哥你这里,这样处事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哥你认为如何?”
朱元璋听完,陡然陷入沉默,想了一会,他忽然觉得朱元启这个内阁,似乎很是可行。
在朱元璋看来,这个内阁可行的真正原因,朱元启说的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旦建立内阁,那宰相之位,就可以不用设置了。
朱元璋是非常不喜欢这个宰相之职的,历朝历代,宰相若是想要架空皇帝,实在太有机会了,只要联合中书省的几人,皇帝就是个聋子与瞎子,底下官员以及大军任免,都将会被这些人垄断。
所以注定了皇帝对这宰相,是既要用,又得防范,朱元璋有信心不会着这个道道,但他就是不喜。
这番话朱元启幸好不知,不然,他恐怕会直接举例说出一个人名,胡惟庸。
不管过程当中是朱元璋故意纵容也好,借机废掉中书省也罢,反正最终结果是胡惟庸差点就成了,一步一步的引导,最终让胡惟庸有了不该有的野心。
朱元璋思虑一会,方才看向朱元启。
“这个内阁,咱看来可行,不过,咱们得再合计合计,这事究竟该如何进行,稍后咱将百室也叫来,毕竟这内阁,也关乎着他。”
朱元璋眼中闪烁着精光,这次,正好可以试试李善长,若是采用内阁,这宰相可就没有了,即便李善长有其他实职,又总督这内阁,但权力比起宰相,可依旧相差很远。
但仔细一想,似乎与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与朱元启在时,李善长,也做不得主,只要他这里同意之后,才会实行。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是笑了。
朱元启也是觉得朱元璋说得不错,他不过是提出内阁这个制度,具体如何执行,还得再探讨才行。